近二十年高校应用统计专业的发展与走向-基于CNKI相关文献的统计分析-开题报告 下载本文

南宁师范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 目 题目类型 命题来源 拟完成时间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不少于300字) 应用统计学专业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数学与经济素养以及实践能力。我国各大高校开设应用统计专业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有关于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方法,使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应用计算机等工具进行数据分析的能力。各大高校培养应用统计专业学生旨在使其能够在相应企业、事业单位的相关的经济部门、管理部门熟练的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以及统计数据分析等工作。 然而,在我国应用统计学专业是一门年轻的专业,各高校的办学经验十分有限,大部分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并不合理。如不能实现课程教学内容与培养方案的完美对接;不同学科间的授课教学内容有部分重复;不同学历层次的学生的培养方案与深度没有固定的标准,各学历层次间的授课内容无边界等等。而且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应用统计学的培养计划与课程设计应紧贴社会各行各业对相关专业学的技能要求。 因此,研究我国高校应用统计学专业的发展与走向,使之能够适应即将到来的大数据时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二十年高校应用统计专业的发展与走向-基于CNKI相关文献的统计分析 √应用研究 囗 设计开发 囗 其他 囗理论研究 □囗 教师命题 囗 学生自主命题 □√教师科研课题 2019年4月25日 二、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含论文(设计)提纲,不少于500字) 1.研究目标: 大数据时代应用统计学专业的数据的规模、数据的类型、数据的结构、数据的增加速度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应用统计学专业课程涉及大量的数据处理、数据分析,计算量庞大,容易使得学生感觉繁琐与无聊枯燥,许多学生在课堂与老师几乎零互动,师生之间缺乏沟通交流,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学生对应用统计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力不够,缺乏感性认识。 大数据时代对应用统计学专业的学生有了新的要求,新的技能手段。现行的应用统计学的相关课程无法适应大数据时代的改变,培养的学生缺乏大数据时代数据工作者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为培养现代化经济发展所需的,能够熟练的在一线从事具体的数据处理工作的高技术素质的技术人才与技能人才,各大高校的应用统计专业的课程已有传统的知识教育为核心的模式转换为以培养技能为核心的模式。 因此,需根据我国高校近二十应用统计学的发展走向及时调整培养计划与课程设计,让应用统计学的学生能够在所从事的岗位中熟练掌握技能。

1

2.主要内容(提纲): 1、应用统计学的具体含义;2、近二十年,应用统计学的发展;3、应用统计学的主要培养计划以及课程设置;4、大数据时代对应用统计学的要求;5、大数据时代应用统计学的培养计划与课程设置;6、大数据时代应用统计学学生的考核计划。 三、研究方法和手段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搜集整理CNKI相关文献以及研究资料,为研究做准备; 2.调查研究法:通过访谈、问卷、统计分析等,分析现今各企业、事业单位对应用统计学学生的要求。 3.调查研究法:通过访谈、问卷等手段,了解应用统计学专业的学生对基础知识、实践操作能力的掌握程度。 3.比较分析法:比较国内外应用统计学专业的培养计划与课程设置的差别,从中找出改进的对策。 (二)研究手段 以传统文献检索手段为主,辅以网络、数据库等手段,开展资料收集、问卷调查、数据整理等工作。 四、参考文献目录(作者、书名或论文(设计)题目、出版社或刊号、出版年月或出版期号) 3) [1] 徐守云. 应用统计学发展趋向分析[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8(5):121-122. [2] 李晓康. 基于实践与应用能力培养的应用统计学专业改革与实践[J]. 高师理科学刊, 2016, 36(1). [3] 王玲. 应用统计学教学改革探索[J]. 中国电力教育, 2013, 2013(32):122-123. [4] 王麟, 苑延华, 于海姝. 应用统计学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J]. 价值工程, 2013(33). [5] 白雪梅, 刘志龙. 我国应用统计学专业与统计行业分析[J]. 中国统计, 2015(5):29-31. [6] 庞镭. 面向大数据分析方向的应用统计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探讨[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10). [7] 张彩虹, 徐仁洪, 李频. 完善我国高校应用统计专业硕士培养体系的建议——基于中美应用统计专业硕士培养体系的比较[J]. 中国林业教育, 2017(3).

2

[8] 辛华, 王玉学, 胡金燕. 应用统计学学科建设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22):250-251. [9] 赵鹏军. 应用统计学专业转型发展探索与实践[J]. 高师理科学刊, 2016, 36(3):55-55. [10] 孟丽丽, 卢志义. 大数据背景下应用统计学专业转型发展探讨[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7(1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