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氢题库 下载本文

硫化氢题库 1

固定式硫化氢检测仪的探头一般每()月校正一次。 A .一个 B .两个 C .三个 D .四个

正确答案: C 2

硫化氢安全临界浓度为() 。 A .15mg/m3 (10ppm) B .22mg/m3 (15ppm) C .30mg/m3 (20ppm) D .150mg/m3 (100ppm) 正确答案: C 3

工作人员8小时长期暴露都不会产生不利影响的某种有毒物质在空气中的最大浓度称为阈限值,硫化氢阈限值为() 。 A .10mg/m3 (6.7ppm) B .22mg/m3 (15ppm) C .30mg/m3 (20ppm) D .150mg/m3 (100ppm) 正确答案: A 4

使用空气呼吸器,正常情况下其空气瓶压力应不低于()。 A .28MPa B .12MPa C .16MPa D .24Mpa

正确答案: A 5

便携式 硫化氢 检测仪电池应该能够至少运行()小时。 A .5 B .8 C .6 D .10

正确答案: D 6

三大死亡特征不包括( )。 A .呼吸停止 B .心跳停止 C .瞳孔散大 D .眼睛紧闭

正确答案: D 7

当硫化氢气体以适当的比例()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就会爆炸。 A .5.5%~50% B .4.3%~46% C .2.2%~36% D .8.7%~58% 正确答案: B 8

硫化氢中毒已成为职业中毒杀手,在我国硫化氢中毒死亡仅次于(),占到第二位。 A .一氧化碳 B .二氧化碳 C .甲烷 D .氰化氢

正确答案: A 9

硫化氢气体分子是由()组成。 A .两个氢原子和两个硫原子 B .两个氢原子和一个硫原子 C .一个氢原子和两个硫原子 D .一个氢原子和一个硫原子 正确答案: B 10

当空气呼吸器发出报警声响,使用者()。 A .及时撤离现场

B .根据工作情况决定是否撤离现场 C .5分钟后撤离 D .10分钟后撤离 正确答案: A 11

当硫化氢警报器报警后,总监发出撤离信号后()人员立即离开现场。 A .全部 B .非必要

C .必要 D .被指定

正确答案: B 12

在含硫化氢气体的地层钻井时,井队现有条件下不能实施压井作业。放喷点火时,点火人员应在()方向。 A .上风 B .下风 C .侧风

D .地势高的 正确答案: A 13

硫化氢作用的主要靶器是()。 A .中枢神经系统 B .呼吸系统 C .心脏器官 D .以上都包括 正确答案: D 14

在医学上硫化氢中毒属于一种()。 A .神经毒 B .血循毒 C .混合毒 D .刺激毒

正确答案: C 15

对病员实施心肺复苏术时正确的安放位置为()。 A .柔软舒适的表面

B .在硬表面上垫以缓冲物 C .平整的硬表面 D .床上

正确答案: C 16

硫化氢主要是对()钻井液具有较大的污染。 A .水基 B .油基 C .泡沫 D .合成

正确答案: A

17

硫化氢的毒性,几乎与氰化氢同样剧毒,较一氧化炭的毒性大()。 A .二至三倍 B .五至六倍 C .七至八倍 D .三至四倍 正确答案: B 18

正常成年人的呼吸为()次/分钟。 A .12~15 B .14~18 C .16~20 D .20~24

正确答案: C 19

二氧化硫的阈限值是()。 A .2PPM B .4PPM C .6PPM D .10PPM

正确答案: A 20

胸外按压频率一般要求每1分钟按压()次。 A .80 B .90 C .100

D .100以上

正确答案: D 21

硫化氢检测仪报警设置可分为()。 A .二级 B .三级 C .四级

D .不定,一般是10ppm 正确答案: B 22

“12·23”事故促进了行业标准的修改和完善,2005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修订、颁布实施了()个有关硫化氢的行业标准,确保了标准的可操作性,2017年部分标准又进行了

重新修订。 A .二 B .三 C .四 D .五

正确答案: D 23

固定式硫化氢监测仪()校验一次。在超过满量程程浓度的环境使用后应重新校验。 A .半年 B .一年 C .两年 D .三年

正确答案: B 24

日工作8小时硫化氢的暴露安全极限是()ppm。 A .10 B .15 C .20 D .30

正确答案: C 25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必须服从“()”的原则。 A .环保第一 B .安全第一 C .健康第一 D .自我中心 正确答案: B 26

如需对现场进行24小时连续检测硫化氢应用下列哪种检测仪() 。 A .比长式 B .便携式 C .袖珍式 D .固定式

正确答案: D 27

在对中毒者进行心肺复苏抢救时,一人施救法人工呼吸与心脏按压比率为()。 A .1:30 B .2:30 C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