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5.2《熔化和凝固》(教科版) 下载本文

5.2 《熔化和凝固》教案

【课题】熔化和凝固 【教学时间】45分钟 【教学对象】八年级(上) 【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主要内容是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热爱科学有一定的作用。

2.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继而总结出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结论。

3.教材内容安排:通过实验得出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继而在通过讲授法得出固体凝固的相关知识。

4.教材的特点:第一,注重学生活动,突出实验探究;第二,重视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5.对教材的处理:固体的熔化和凝固是生活中非常熟悉的现象,学生有感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动手做实验来得出相关结论,继而利用多媒体可见来观察生活中的现象,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强,对生活中现象的原理有了解的兴趣。 2.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已经学过温度的概念,并掌握温度计的使用。

3.学生的认识特点:对固体的熔化和凝固有直接的感性认识,但并不了解其中的真正原理,不了解熔化和凝固与温度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2.过程与方法 (1 (2

(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教学重点】

观察固体的熔化现象 【教学难点】

固体熔化时吸热而温度不变 【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组织形式

新课程提倡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组织形式来进行课堂教学,本节采用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物理知识。

2.教学方法 (1)实验探究法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本节教学设计注重以问题为先导,把主要内容的教学过程变成一种解决问题和科学探究的过程。根据前苏联心里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创设稍高于学生原有知识水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按照“提出问题——猜想——实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的思维进行探究。

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自己探究,动手做一些有趣的小实验,尝试自己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从而获取知识。整个过程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科学思维方法和协作精神、探索精神等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2)讲授法

通过老师形象生动、富于引导式的讲解,辅以演示实验、各种直观教具和现代教学技术,启发学生思维,把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渗透探究的思想,在探究的过程中讲授必要的物理知识。

3.学法指导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首先,通过观察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探索欲望;其次,在教学中利用典型的教学材料和生活现象引导学生去探索、分析和总结,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身构成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

4.教学媒体设计

充分利用实物、视频、图片等材料,为学生学习物理规律提供必需的感性材料。 【教学用具】

学生实验,二人一组。每组配备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火柴、坐标纸。A组同学另配备烧杯和冰块,B组同学另配备易拉罐和松香。 【教学流程图】

开始

猜想 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创设情境,新课引入 引入概念,提出问题

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知识讲授小结 拓展应用 总结,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一、新课引入3’ 播放录像:滚滚而来的长江水及长江的源头——各拉丹冬雪山。 师:望着这气势磅礴的滔滔大江,同学们可曾想到,这万古不竭的巨流最初的水源竟是各拉丹冬雪山冰雪消融后形成的呢? 师:在刚才的录像里,固态的冰变成了液态的水。 由壮美的录像画面引入课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