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数学教材改革的思考
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了适应各个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以及在通识教育视野下对人才成长的要求,高职高专院校各专业普遍开设了数学基础课程。经过近十几年对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高职数学在课程建设理念、目标定位、内容选取、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截至目前,我国共建有高职高专数学类国家级精品课程7门,省级精品课程57门。但实践表明,该课程的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教育权威部门也尚未正式形成关于高职数学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课程的教学也远未达到其理想效果,目前仍处于课程建设的探索阶段。造成这些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从高职数学教材建设角度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 存在的问题
进入21世纪以来,在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高职教育在其中起了主力军的作用。高职数学教材建设也由刚起步时期对本科高等数学教材进行压缩改编(删除其理论较深部分),逐步过渡到建设符合高职教育理念的教材。很多院校都参与了教材的编写工作,各类高职数学教材层出不穷,百花齐放。根据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的不完全统计,2000
年至今,出版的各类高职数学教材有150余种,图1给出了2000—2011年出版的高职数学教材量统计图。从图1可以看出,在2005—2010年间的高职数学教材出版量相对较大,2008年达到了一个峰值,这说明了近些年大家对教材建设工作的重视。 现在虽然教材的数量众多,但大部分都属于传统教材,重经典理论介绍和运算技巧,缺少实际应用实例,或其应用只局限于几何、物理或简单的经济分析。这就导致学生学了数学之后只体会到了枯燥乏味的理论计算,缺乏应用意识,即不知道如何用,用在何处,感到茫然。多数教材采用“引例—概念—定理(公式)—例题—练习”的编排方式,并且部分出版商只看重经济利益,很难保证所出版教材的质量。教材不适应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需要,不适合学生需要,就很难达到高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匡继昌(2009年)指出了一种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存在的不少问题,说明了教材建设的长期性、严肃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同时,也指出了其他同类教材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所以,如何提高教材的质量和水平,编写出真正适合高职学生阅读,符合高职培养目标,体现数学广泛应用性的高职数学教材,是我们要着力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高职数学教材建设的思考
教材建设和课程改革是紧密联系又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在我国,高职数学历经十几年发展,改革不断深化,要求高职数学教材编写应以学生为本,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贴合教学实际。
以应用为目的选择案例资源,增强课程的实用性 数学,这门人类知识领域中最为古老的科学,本身就是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产生发展起来的。特别是高等数学中的微积分学,更有其实际的应用背景和广阔的应用价值。只不过由于传统高等数学教材受前苏联教材的影响深刻,非常注重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和逻辑推理的严密性,令学生对数学的应用体会不深。高职数学教材改革应打破这种框架,不仅在理论上要降低难度,更应还原数学的本来面目——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科学。应通过引入经济学、金融学、天文学、生物学、人体科学、社会科学中的应用问题,增强数学课程的实用性,拉近数学理论与实际生活的距离,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数学,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以“必需,够用”为度,选择教材内容,满足各专业发展需求 教材内容的选取要依据各个专业教学的需要,重点介绍与专业相关的数学内容,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服务。这就要求从事高职数学教学的教师要了解专业,与专业课教师交流,调研后继专业课程对数学基础的要求,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内容的取舍,达到“必需,够用”。我院的实际做法是,根据调研,把数学教材分为《计算机应用数学》、《经济应用数学》、《工科应用数学》,以满足不同专业大类的要求。如《计算机应用数学》的编写摒弃了传统高职数学内容的框架,在前三章简要介绍经典微积分内容后,广泛引入跟计算机专业相关的数学内容,如二元关系、命题逻辑与布尔代数、图论基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