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茅山老区农民收入倍增的对策研究 下载本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句容茅山老区农民收入倍增的对策研究

作者:尹长生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34期

摘要:地处茅山革命老区的江苏省句容市,是农业大县,也是江苏省丘陵面积比重最大的县之一。句容市的农民收入能否倍增,直接影响到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自“十五”以来,句容市采取多项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持续繁荣和农民持续增收,但一些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依然存在。因此,认真审视句容农民增收的现状,提出切实可行的具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意义重大。 关键词:句容;农民收入;倍增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4-0054-02

为确保江苏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江苏省提出了以2010年为基数的居民收入七年倍增计划。位于苏南板块的镇江市,要求“十二五”末提前实现倍增计划。地处茅山革命老区的农业大县——镇江句容市,农民收入能否如期倍增,直接影响到镇江市乃至江苏省倍增计划的实现。因此,认真审视句容农民增收的现状,深入分析影响农民增收的各种因素,提出切实可行、具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农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句容市农民增收的现状

句容市位于长江下游,地处宁镇丘陵山区,总面积1 385平方公里,其中低山、丘陵与岗坡地占87%,是江苏省丘陵面积比重最大的县市之一。该市农民数量大,农业人口46.3万,占总人口的77%。自“十五”以来,该市立足丘陵山区实际,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农业,帮助农民创业,积极推动劳动力转移就业,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持续繁荣和农民持续增收。“十一五”末,农民人均纯收入为9 925元,2011年上升到11 692元,连续八年保持了两位数增长,涌现出了一批创业致富的典型和好的做法。

1.党支部、村委会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领路人。天王镇戴庄村为帮助农民增收致富,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和村委会作用,将党支部、村委会骨干、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民“绑”在一起,建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专业协会。农技人员长期驻村、驻社提供技术支持,合作社将分散生产和统一加工销售有机结合,走区域规模化之路,创造出了被日本专家称之为符合中国农村实际情况、值得推广的合作模式。唐陵村为克服单个专业合作社经营规模和服务半径较小的弊端,将花木专业合作社和花木交易市场进行整合,成立花木行业商会,会员之间在资金、花木品种、数量和各个生产环节上相互协调,统一品牌,统一销售,抱团发展闯市场,提高了花木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此基础上,村里还引进了全国知名农业上市公司——广东棕榈园艺股份有限公司前来投资,给农户提供最前沿的市场信息和良好的技术指导,使村民每年增收350万元,村集体经济每年也增收50万元。后白镇西冯村创立了“党支部+基地+合作社的发展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式,帮助农民摆脱只在生产环节上打转转的怪圈,将农业的产业链延伸到观光休闲和消费者的“餐桌”上,增加了农产品附加值。入社农户人均年收入超过万元,高于一般农户20%。 2.引导农民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高效农业、生态农业。为了引导更多农民走上致富增收道路,句容市委、市政府要求市農委等职能部门,以“专家示范园”、“科技服务超市”和“农技推广协会”建设为抓手,打通新品种、新技术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发展设施农业、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建设了一批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如在白兔镇建立的“全国葡萄标准化示范区”和“全国无公害大棚草莓标准化示范区”,承担起了技术推广、经验传授、骨干培训等职能。通过示范区的示范带动,推进了设施农业、高效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农民增收。

3.积极推进农民创业园建设,开辟农民增收新渠道。2012年以来,句容以建设创业型城市为契机,激发农民创业热情,优化创业环境,大力推进农民创业园建设,使之成为农民增收的新渠道。该市在全省率先创新农民创业方式,着力打造“一镇一品一村一园”工程。截至2012年8月,建设了113家农民创业园,促进农民增收1.1亿元,加上外出打工,农业劳动力转移率达72%。后白镇开设以广兴创业园、力轮车业有限公司、西冯花草木合作社三个创业基地,采取免土地租金,免贷款利息,免宣传费用的“三免”政策,有效地解决了农民和大学生村官创业租赁土地难,启动资金难的问题。边城镇通过引进宁武高新科技有限公司等龙头新兴科技企业,带来了经济总量的跃升,实现了农民就近转移。市人社、财政等部门联合对农创园等创业基地实行扶持,给予贴息贷款、创业补贴、建园奖励。农创园共扶持547名农民成功创业,带动1.18万农民就业,人均增收8 000元。 二、提高农民收入的对策建议

(一)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着力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

工资性收入占句容农民收入的60%以上,是现阶段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举措。要加强农民外出就业的指导和服务,加快推进“村级劳动保障服务站”建设,健全农村就业服务网络,推行就业信息“村村通”,开展“15分钟就业服务圈”,构建无缝隙“就业网”,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根据市场需求和农民意愿,加强对外出务工农民的培训,培养勤劳+技术的“智慧农民”,让适龄农民个个都有一技在手,变“苦力型”为“技能型”,增强农民转移就业的能力。针对有些既想外出打工,又不愿流转承包地的农民,建议鼓励农机大户独办或联办“帮耕队”,与农户签订帮耕协议,公开收费标准,做出质量承诺,确保地有人种,让外出打工者安心打工,不至于一心挂两头,影响打工收入。

为更多吸纳农民进城就业,必须推进以县城为龙头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增加农民收入就要减少农民。以县城和中心镇为主体的新型城镇是吸纳农村劳动力、开展农副产品加工和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阵地。县城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产业配置都已有一定基础,在集中力量抓好县城建设的同时,建设一批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新型城镇,逐步形成以县城为主体、中心镇为骨干的城镇格局。降低农民进入县城和中心镇的“门槛”,引导农民向县城和中心镇集中,增加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城镇的人气,提高句容城市化水平。中心镇的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要高度重视中心镇的产业发展,政府应在加大自身投资的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入民间资本、外来资本等投入中心镇的建设,加快产业集聚,提高中心镇的功能配套水平,让农民生活质量像在城市一样,吸引农民就地创业就业增收。

(二)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

要增加农民来自农业的收入,必须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加大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力度。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把农技推广工作定为公益性,财政将担负起基层农技推广经费资金保障责任,从根本上消除农技人员的后顾之忧。要推行农技人员包村联户制度,激励和引导广大科技人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农民家”,建立农技人员的绩效考核机制,把个人利益与成果转化效益结合起来。句容应积极主动地与域内镇江地区农科所、江苏省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挂钩,邀请专家教授到现场进行技术培训和操作辅导。加大“职业农民”培训力度,提高“持证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的比例,打造一支职业农民队伍。继续向农村选派科技特派员,到田头面对面、手把手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让农民学到创业增收真本领。 (三)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建立农民增收稳定机制

1.充分保障农民的物权。农民的物权包括土地收益权和房产交易权,这是法律赋予农民的合法财产权。土地收益权是在不改变土地性质,承认土地集体所有的情况下,通过使用权和经营权的流转,让承包的农民获得土地资本收益。要打破农村集体土地须变成国有土地才能交易的限制,加快建立农村集体土地交易市场,制定集体土地交易办法,提高土地流转的透明度。全面推广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把土地使用权变股权,农民当股东。入社土地由合作社统一耕种,农户除获得劳动收益外,还可享受年底分红和种粮直补。对已流转的土地建议采取“实物地租”的形式,约定每亩租金为若干粮食,按当年国家保护价现金结算,这样做可打消农民对租金贬值的顾虑。赋予农民小产权房资产属性,对农民在宅基地上合法建造的房子,发给宅基地使用权证和房屋所有权证,应允许农民将自己不住的小产权房自由买卖,买者不分性质,身份,增值归己,以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最终建立起城乡一体化的房地产市场。允许农民用承包地和经确权的自有住房抵押融资,以解决创业资金不足的困难。 2.建立完善农村保险机制。要健全农业保险制度,促进农业保险科学发展。句容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政府要加快建立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机制。在搞好常规农业保险的基础上,尽快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最大程度地消除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和政策风险带来的冲击,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政策性农业保险具有社会公益性,不以盈利为目的,应增加财政对农业保险的补贴比例,降低保险保费率,让农民买得起保险从而真正受益。世贸组织“绿箱”政策规定,“当农业收入损失超过前三年平均毛收入或等量净收入的30%时,农民可得到当年收入损失70%以内的补偿”,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稳定农民收入的机制。上海市对绿叶菜的政策性保险,值得我们学习。菜农同时投保蔬菜险和价格险,無论是发生自然灾害,还是发生市场风险,双方都可实现收益,从而以险养险。政府应鼓励农业产业化中的龙头企业将农产品利润的一部分作为价格风险基金,在农产品价格过低时补偿给农民。大力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和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