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 下载本文

C、观察染色体应选择中期,C错误;

D、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经过解离步骤后细胞已经死亡,因此不能观察到有丝分裂的动态过程,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结合模式图,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正确分析题图,同时结合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变化规律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6.如图所示过程可能存在基因重组的是( )

A. ④⑤ C. ①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B. ③⑤ D. ②④

基因重组一般包括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两类。前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后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另外,外源基因的导入也会引起基因重组。

【详解】①表示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②表示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③表示一对等位基因的分离,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没有体现基因重组;④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⑤表示受精作用,即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没有体现基因重组。综上分析,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7.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会导致病毒性肺炎。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病毒体内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B. 该病毒增殖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于宿主细胞呼吸作用 C. 该病毒的可遗传变异类型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 D. 该病毒的包膜中不存在磷元素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单一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详解】A、该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含核糖体,A错误;

B、病毒为寄生生活,增殖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于宿主细胞呼吸作用,B正确;

C、该病毒不含染色体,也不能进行有性生殖,因此其可遗传的变异只有基因突变,C错误; D、该病毒的包膜由脂质和糖蛋白组成,脂质中存在磷元素,D错误。 故选B。

18.为了研究冠状病毒的进化史,科学家分析了病毒的基因组,比较它们在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水平上的变化,试图探索病毒的起源和进化机制。这属于证明生物进化的( ) A. 胚胎学证据 C. 生物化学证据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核苷酸由磷酸二酯键连接形成核苷酸链,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中核苷酸的排列顺序蕴含着大量遗传信息,不同生物的核酸中的核苷酸排列顺序不同,使核酸具有特异性,比较不同生物 RNA、DNA 的核苷酸序列可以研究不同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详解】RNA、DNA是化学物质,生物学家通过比较不同生物 RNA、DNA 的核苷酸序列来说明他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属于证明生物进化的生物化学方面的证据。即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9.经过长期进化,蝙蝠视觉较差但听觉异常发达,常夜间活动。多数蝙蝠以昆虫为食,包括一些危害较大的农业害虫;少数以果实、花蜜、花粉为食,间接为植物进行授粉;极少数食肉,还可以血液为食。蝙蝠可携带多种人畜共患的病毒,但自身几乎不受感染。人类的以下做法错误的是( ) A. 创造一个蝙蝠与人类共存的世界 B. 消灭地球上所有的蝙蝠 C. 停止猎食和破坏蝙蝠栖息地

D. 在有蝙蝠生活的地方,人们避免夜间开窗,及时清理其粪便和残留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

B. 比较解剖学证据 D. 古生物化石证据

人和蝙蝠都是生态系统的结构中的组成成分,是维系生态系统稳定和发展的必要因素,只能和谐共处,不能消灭地球上所有的蝙蝠。

【详解】A、人和蝙蝠都是生态系统的结构中的组成成分,是维系生态系统稳定和发展的必要因素,只能和谐共处,A正确;

B、消灭地球上所有的蝙蝠会引起生态系统结构上的改变,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错误; C、人与蝙蝠等生物应和谐共处,共同发展,停止猎食和破坏蝙蝠栖息地,C正确;

D、蝙蝠一般在夜晚活动,因此,在有蝙蝠生活的地方,人们避免夜间开窗,及时清理其粪便和残留物,D正确。 故选B。

20.某性别决定方式为XY的动物从出生到成年,雌雄个体在外观上几乎完全一样,仅凭肉眼难以区分性别。在X染色体上的复等位基因BA(灰红色)对B(蓝色)为显性,B对b(巧克力色)为显性。现有一只灰红色个体和一只蓝色个体交配,后代中出现了一只巧克力色的个体。则亲代灰红色、蓝色与子代巧克力色的性别可能分别是 A. 雄性、雌性、雄性 C. 雄性、雌性、雌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题意可知,若亲本中灰红色为雄性(XBAY),则蓝色个体为雌性(XBXb),后代中可出现巧克力色的个体(XbY),即亲代灰红色、蓝色与子代巧克力色的性别可能分别是雄性、雌性、雄性;若亲本中灰红色为雌性(XBAXb ),则蓝色个体为雄性(XBY),则后代中也可能出现巧克力色的个体(XbY),即亲代灰红色、蓝色与子代巧克力色的性别可能分别是雌性、雄性、雄性,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B. 雌性、雄性、雌性 D. 雄性、雌性、不能确定

二、综合分析题 (一)微生物与免疫

人类历史发展至今,已经历过数次微生物传染病的爆发流行,远者如1347~1353年间席卷欧洲的黑死病(鼠疫),近者如2020新年伊始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发的COVID-19。

21. 图1所示为鼠疫的传播过程。由图可知,鼠疫的传播途径是 。 A. 空气传播 C. 媒介物传播

B. 接触传播 D. 病媒传播

22. 鼠疫杆菌的研究中常用到龙胆紫血液琼脂培养基,其配方如表所示: 成分 浓度(g/L)

注:(1)调节pH至70-7.2使用;(2)灭菌冷却后每1000mL培养基应加入lmL脱纤维兔血。 脱纤维兔血可刺激鼠疫杆菌的生长,而龙胆紫则抑制其他杂菌的生长。关于该培养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此为液体培养基 C. 调节pH应在灭菌前进行

B. 此为通用培养基

D. 灭菌的条件应设定为100℃,30min

蛋白胨 10.0 牛肉粉 3.0 氯化钠 5.0 龙胆紫 0.01 琼脂 15.0 23. 在18~22℃条件下鼠疫噬菌体只裂解鼠疫杆菌而不裂解其他菌。某实验室拟用鼠疫噬菌体裂解试验对其分离到的疑似鼠疫杆菌菌株进行鉴定,所得结果如图2所示并由此确定该菌株为鼠疫杆菌。据此推测,鼠疫噬菌体裂解试验的步骤为:

(1)在酒精灯火焰附近使用___________(选填“平板划线法”或“涂布平板法”)接种待鉴定的菌株; (2)在图2所示平板上___________(选填“A点”或“B点”)位置滴加含鼠疫噬菌体的溶液; (3)将平板___________(选填“倒置”或“直立”)放置,置于20℃条件下培养24h。

(说明:“倒置”指平板与水平面平行,接种面朝下;“直立”指平板与水平面垂直) [COVID-19和SARS-CoV2]

2020年3月4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在原有确诊标准(病毒核酸检测)上新增了血淸SARS-CoV2特异性IgM和IgG抗体作为病原学诊断标准。 24. 关于IgM和Ig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二者均存在于内环境中 B. 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均可分泌 C. 高尔基体是二者的合成场所 D. 二者参与的特异性免疫称细胞免疫

25. 如图所示为SARS-CoV2感染后发展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OVID-19易感人群的血清中检测不到SARS-CoV2特异性IgM和IgG B. 患者感染SARS-CoV2后体内产生IgM和IgG属于先天免疫 C. 隐性感染者体内也会产生SARS-COV2特异性IgM和IgG

D. IgG抗体的产生晚于IgM抗体,但在体内的持续存在时间长于IgM抗体 E. IgG抗体阳性可提示近期感染,而IgM抗体阳性可提示感染时间较长的既往感染 【答案】21. D 22. C

23. (1). 平板划线法 (2). A点 (3). 直立 24. A 25. ACD 【解析】 【分析】

1、一些生物能携带病原体,并将其直接或间接地传播给人,使人得传染病,这类生物被称作病媒生物,这种传播传染病的途径被称为病媒传播。常见的可以被病媒生物传播的传染病很多,如鼠疫、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等。

2、常用的微生物接种方法为: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21题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