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别开来。
A、地球自身温度变化规律 B、宇宙辐射对地球产生的影响 C、由人类干扰造成的间接变化 D、由地质运动引起的间接变化 正确答案:C
3、在大区域内用高分辨率的遥感资料主要造成的问题在于()。 A、现有技术不稳定 B、损失大量有用信息
C、在计算上浪费了许多时间 D、达不到精度要求 正确答案:C
4、造成数据的辐射误差的主要因素一般会考虑传感器本身或大气散射两个方面。() 正确答案:√
5、地理上的定位误差主要包括两幅遥感图像的拼接误差以及用二维平面来表达三维空间时引起的不可避免的误差。() 正确答案:√
10.1植被的第一性生产力 1、()是生态系统的初级能量,这种能量的积累过程称为第一性生产或初级生产。 A、元素循环积累的能量 B、太阳辐射积累的能量 C、光合作用积累的能量 D、蒸腾作用积累的能量 正确答案:C
2、人类直接或简介利用了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 A、20% B、40% C、60% D、80%
正确答案:B
3、植被的第一性生产力可用3种方式表示,其中最小的是()。 A、总第一性生产力 B、净第一性生产力 C、净生态系统生产力 D、净物质循环生产力 正确答案:C 4、净生物群区产量是评价陆地生产系统长期二氧化碳源与汇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指标。() 正确答案:√ 5、陆地植被蒸腾作用生产的有机物质是陆地生态系统中一切生命成分及其功能的基础。()
正确答案:×
10.2植被生产力的研究与发展
1、关于陆地植被研究的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研究内容上主要围绕气候、环境、资源等与人类生存和可持续性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
B、研究方法上更注重多学科交叉、渗透与综合,传统与新技术的结合 C、研究方向上继续将微观和宏观逐渐趋近,并注意二者的结合与统一
D、研究手段上大量引进和应用高新技术,如卫星遥感、同位素示踪技术、计算机数据库及建立模型、GIS技术 正确答案:C
2、根据全球初级生产力分布图,下列地区中生产率最高的是()。 A、俄罗斯东部 B、澳大利亚西南部 C、非洲北部 D、美国东南部 正确答案:D 3、(),特别是在IGBP的推动下,以观测资料为基础,考虑各环境因子,建立了各种回归模型或过程模型。 A、60年代初期 B、70年代初期 C、80年代初期 D、90年代初期 正确答案:D
4、陆地植被研究的研究组织形式越来越多采用国际化和网络化研究时空尺度,不仅考虑长期地面定位观测点的时间序列,还扩展到通过空间卫星、遥感技术对景观、区域等大尺度的空间观测以及不同生物圈的比较。() 正确答案:√
5、陆地植被研究的信息交流越来越多强调多样性、及时性、数据资料的可比性、形式的一致性和数据的共享性。() 正确答案:√
10.3植被生产力的测定方法
1、对第一性生产力或自养有机体生产力测量的最普通、最古老的传统方法是()。 A、二氧化碳测定法 B、直接收割法
C、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 D、光合作用测定法 正确答案:B
2、人们常用二氧化碳测定法测定两个尺度的光合作用过程,即()。 A、叶面光合作用和群落二氧化碳量的测定 B、叶面光合作用和个体二氧化碳量的测定 C、叶面呼吸作用和群落二氧化碳量的测定 D、叶面呼吸作用和个体二氧化碳量的测定 正确答案:A
3、有些文献中,尤其对水生生态系统,()也称为氧气测定法。 A、二氧化碳测定法
B、直接收割法
C、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 D、光合作用测定法 正确答案:D
4、光合作用测定法中,总光合量等于净光合量减去呼吸量。() 正确答案:×
4、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为获得大尺度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分布以及变动规律提供了传统方法无法测定的手段。() 正确答案:√
10.4估算陆地古植被生产力及其时空分布格局
1、估算陆地古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主要通过()两种途径。 A、古生态数据和元素循环模型 B、古文字记载和元素循环模型 C、古生态数据和大气环流模型 D、古文字记载和大气环流模型 正确答案:C
2、古生态数据一般不包括()。 A、孢子 B、花粉
C、古植物化石 D、种子 正确答案:D
3、多元统计基础上的生态系统重建首先利用Olson的生态系统数据库和5个主要的气候因子,将整个欧洲划分为()个自然生态系统。 A、8 B、14 C、23 D、39
正确答案:C
4、DEMETER用模拟的古气候、古植被类型和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作为主要的输入参数,来估算全新世中期全球古植被的NPP和碳贮量。() 正确答案:√
5、分类单位校准法是将从表土沉积物中采集的古代花粉样品进行处理分析,计算主要分类单位其花粉的百分率,然后,将此百分率与实测的优势植被进行校准,建立相关的数量关系。() 正确答案:×
10.5现有陆地植被生产力及其分布的预测
1、基于实测数据估计现有的陆地生产力,其主要涉及到的数据不包括()。 A、每一植被类型的实测数据计算生产力平均值 B、该类型的分布面积 C、该类型的总估计值
D、该类型受到的人类影响
正确答案:D 2、第1个全球生产力模型(Miami模型)用将生产力与()两个主要的气候因子联系起来。 A、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B、太阳辐射和二氧化碳浓度 C、温度和降雨 D、太阳辐射和降雨 正确答案:C 3、利用与环境因子相关联的生产力模型来估计现有的陆地生产力时,模型主要包括()。 A、经验回归模型和较为简单的机制性过程模型 B、经验回归模型和较为复杂的机制性过程模型 C、理论回归模型和较为简单的机制性过程模型 D、理论回归模型和较为复杂的机制性过程模型 正确答案:B
4、用以驱动生态系统过程模型的环境因子,除了温度和降雨,还可包括太阳辐射、CO2浓度、土壤质地、土壤持水量和风力等。() 正确答案:√
5、生态系统过程模型考虑生态生理和生物物理过程和这些过程确定的生产力的空间、时间特性。() 正确答案:√
10.6预测未来陆地植被生产力及其分布
1、TEM模型采用了()平衡态大气环流模型的结果来代表未来可能出现的气候条件。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正确答案:C
2、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产生的效应可能使陆地植被的净第一生产力()。 A、增加 B、减少
C、产生较大波动 D、年差异变化减小 正确答案:A 3、只在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加倍的情况下,TEM模型预测全球净第一性个产力增加比例最大的是()。 A、温带生态系统 B、北方生态系统 C、湿润生态系统 D、干旱生态系统 正确答案:D
4、根据TEM模型的预测,只有气候变化的情况下对全球净第一性生产力的改变远大于只有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情况。() 正确答案:×
5、总体上来说,中国南方的NPP要高于北方。()
正确答案:√
11.1晚冰期以来的气候变化
1、晚冰期指的是()之间气候波动较大的一个时期。 A、12-1万年前 B、8.5-8万年前 C、1.8-1.5万年前 D、1.5-1万年前 正确答案:D
2、显生宙开始于()。 A、泥盆纪 B、白垩纪 C、寒武纪 D、侏罗纪 正确答案:C
3、根据相关数据,在下列时间段中,全球整体温度最高的是()。 A、1100年-1200年 B、1300年-1400年 C、1500年-1600年 D、1700年-1800年 正确答案:A
4、人类出现于第四纪。() 正确答案:√
5、隐生宙包括太古代、元古代和古生代。() 正确答案:×
11.2重要的气候变化事件及其生态响应
1、新仙女木事件是发生于约1.1-1万年前一次明显的()事件。 A、气候变暖 B、气候变冷
C、气温迅速升高后迅速变冷 D、气温迅速变冷后迅速升高 正确答案:B
2、随着冰期的结束,全新世气候开始转暖,约在()前进入最暖的时期,国际上称为全新世大暖期。 A、3.2万年 B、1.8万年 C、9千年 D、1千年 正确答案:C
3、进入全新世大暖期后,中国的植被表现为()。 A、南移和东迁 B、南移和西迁 C、北移和东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