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棉系列棉花品种 下载本文

该品种出苗好,发育快,苗期长势旺,株型紧凑,株高110cm,果枝数14台左右,茎秆硬,多毛抗倒伏, 赘芽少,第一果枝节位高,烂铃少,叶小,色淡绿,缺刻深,微皱,生长整齐,花乳白色,铃卵圆形,结铃性强,吐絮集中,铃重5.4g,衣分42.3%,子指9.2g。纤维品质较好。生育期128—130天。

4 纤维品质

1990—1991年陕西省区试测试(农业部纤维监测中心),2.5%跨长29.1mm,比强21.2g/tex,麦克隆值4.0;1991—1992年河南省麦套棉区试(北京纤检所测试),主体长度30.9mm,强力3.77g,细度6448m/g,断长24km;1991—1992年长江流域抗病区试结果:2.5%跨长29.4mm,比强21.3g/tex,麦克隆值4.5,环纺纱强力122磅,气流纺品质指标1841。

5 抗病虫性

河南省抗病区试,枯、黄萎病指分别为1.13和4.26。陕西省区试枯、黄萎病指分别为4.26和11.85,均属兼抗类型。1990年中棉所植保室抗蚜鉴定,苗期抗蚜指数0.6,比对照非洲E-40减轻5.17%,伏蚜期抗蚜指数0.475,比对照减轻1.04%,属Ⅱ级抗蚜类型。1992年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抗棉铃虫鉴定,蕾铃受害率27.28%,比抗虫对照HG-BR-8(34.08%)减轻18.49%,属抗性类型。1989年河南省抗病区试苗期鉴定,棉苗期根腐病较其它品种轻,病指数为22.3,比对照中棉12减轻14.7%。

适合麦棉两熟的夏套低酚棉花新品种—中棉所20

1999年获国家科技进 步二等奖

鉴定时间:1996年5月通过天津市审定。;1996年11月通过河北省审定。 主要内容:“中棉所20”于1985年以(陕2942×中642)F1代为母本,[(607×4086)

×PR80]F1代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而成,较好平衡了早熟、低酚、丰产、优质和抗逆性,具有较高的综合利用价值,在早熟低酚棉育种中,实属首创。“中棉所20”于1995年获发展棉花生产专项资金项目资助,1997年在全国50多个作物新品种中,是唯一获一等后补助的棉花品种。主要特性:

(1)早熟:生育期113天,比“中棉所16”早熟2天

(2)低酚性状稳定:棉籽的低酚性状受两对双隐性纯合基因(l2gl2gl3gl3)控制,遗传稳定。 (3)异交率低:闭花授粉,且花粉散发时间较其他品种早20分钟,降低了自然异交率,大田低酚株率达98%以上,经间苗后低酚株率达100%。

(4)综合利用价值高:棉籽中棉酚含量仅为0.0025%,低于国际卫生食用标准(0.04%)。 (5)丰产:品比试验霜前皮棉较“中棉所10”增产20%;天津区试和生产试验霜前皮棉分别比“中棉所16”增产15.3%、15.2%;河北省区试和生产试验分别比“辽棉9号”增产13.1%、18.1%。

(6)优质:纤维25%、跨长28.6毫米,比强度21.1克/特克斯,马克隆值4.5,光反射率76.4%,环纺缕纱强榷?19磅,达国家优质棉标准。

(7)抗病。枯萎病指1.6,黄萎病指13.5,高抗枯萎兼抗黄萎。

“中棉所20”既适于冀中南作麦套棉种植,或油菜后直播及京津唐地区作晚春播,也适于河南全省作为麦棉两熟制栽培用种,豫北、豫中、豫西可在麦行中套种或麦收后移栽,豫南可在麦收后直播,在北疆做一熟春棉种植,亩产皮棉达100公斤以上。

我国低酚棉推广面积120万亩,“中棉所20”约占总推广面积的80%,据查询是当前我国和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的低酚短季棉品种,1993-1997年累计推广面积529.7万亩,增收小麦5.30亿公斤,皮棉2913.4万公斤,生产低酚高蛋白质棉籽4.34亿公斤,已获经济效益4.06亿元,社会效益显著,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棉花新品种—中棉所23号

中棉所23号适播期长(4月10日-5月10日),出苗好,株高90-100厘米,生育期132天,铃重5.4克,吐絮集中,衣分40%,子指10克。抗枯萎、耐黄萎病。纤维品质优良,产量高,霜前皮棉亩产80公斤左右。适宜于黄河流域棉区春播及麦棉套种。已在河南

省大面积推广,并开始在山东、河北、安徽、江苏、山西和新疆等省示范试种。1995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棉花新品种中棉所23(原中164),系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采用混选----混交法育成。组合为{[(5658×陕5245)×4067]×中棉所19}×冀棉8号。其中5658、陕5245为抗枯耐黄亲本,4067为早熟耐黄亲本,中棉所10号为早熟优质亲本,冀棉8号为高产亲本。1985年最后一次配置组合后,在海南冬季加代并混交,大陆混选,1990年成系。1991~1992年参加国家第16轮黄河流域棉花新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霜前皮棉903kg/hm2,居参试品种之首。比对照中棉所12增产17.1%。1993年进行生产试验,平均皮棉1335kg/hm2,霜前皮棉1198.5kg/hm2。分别比对照中棉所12增产20.4%和20.3%。1993~1994年参加河南省和安徽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两省霜前皮棉均居参试品种之首。河南省为1042.5kg/hm2,比对照中棉所12增产10.7%。安徽省1993年为1028.4kg/hm2,比对照泗棉2号增产35.82%。1994年在河南省同步进行生产试验,平均霜前皮棉1243.95kg/hm2。比对照中棉所12增产16.89%。1992年参加江苏省苏州、南通两市抗枯耐黄联合品比试验,平均皮棉1095kg/hm2。比对照苏棉3号和中棉所12分别增产11.6%和5.34%。1995年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通过审定。

中棉所23属早发型中熟品种,生育期132天。株高95cm。果枝Ⅱ型,着生节位较低,下部果枝夹角大,上部果枝夹角小,全株呈塔形,通透性好。叶片中等大,有皱褶,色稍淡。茎叶被毛,毛量中等。铃大,平均重5.4g,吐絮畅,收花省工。衣分40%,子指10g。在黄河流域区试中,平均2.5%跨长27.4mm,比强度19.6g/tex,麦克隆值4.8。

优质棉花新品种\中棉所24\

该品种由我院棉花所育成,先后通过河南、新疆、天津和全国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1、品质特性:纤维2.5%跨长29.2mm,比强度22.9g/特克斯,麦克隆值3.8,品质指标1960分,缕纱强力135磅;色泽洁白,各项指标均达优质棉标准。

2、产量水平:平均霜前亩产皮棉45.0kg,比对照增产15.6%,在新疆北疆种植,铃重6.8g,衣分42-44%,纤维洁白有丝光,吐絮畅易收摘,亩产达122-150kg。

3、一般农艺性状:生育期112-120天,秆硬抗倒伏,结铃性强,铃重5.6g,衣分38-40%,吐絮畅,易收摘。

4、适宜推广地区:适于黄淮海棉区作麦棉晚春套种,在新疆、辽宁、京津唐地区作一熟春棉种植。

5、栽培技术要点:5月中下旬在小麦行间播种,及时灭茬,追施提苗肥。每亩留苗6000-8000株,单株留果枝6-8个。初花期喷一次缩节胺,亩施尿素7-10kg,防治蓟马、棉铃虫等。

适于麦棉套种的棉花新品种——中棉所25号

中棉所25原名中92103,系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选育的中早熟、抗旱、适合麦棉小垅套种的棉花新品种。它于1980年以中4091为母本,以(SP37×444)为父本配制组合,利用有性杂交,连续单株选择方法,于1981和1982年两年病圃鉴定,1983和1985两年生态旱区适应性筛选,5次南繁加代,至1989年育成92103系。1991~1994年分别参加河南省麦棉套种预试、区试和生产试验。1995年5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同年定名为中棉所25。它具备了母本的早熟、高产,纤维品质优良和父本适应性、抗逆性好的双亲优点。

1 产量性状

中92103系1990年参加中熟品系比较试验,比对照中中棉所12早熟6天,公顷产子、皮棉3126.0公斤和1413.2公斤,比对照中棉所12分别增产4.67%和14.29%,比第二对照中棉所17分别增产17.24%和53.3%,居试验第一位,增产极显著。1991年参加河南省麦棉套种区试预备试验,霜前皮棉1338kg/hm2,比对照中棉所17增产14.4%,达到极显著水平,居参试品种(系)首位。1992和1993年参加河南省麦棉套区试套种组试验,霜前皮棉平均每公顷918公斤,比对照中棉所17增产4.9%,霜前花率86.6%,居参试品种(系)之首。1993和1994年参加河南省麦棉套品种生产试验,6个试点霜前皮棉平均公顷产量达1050公斤,比对照中棉所17增产10.0%,达显著水平,霜前花率89.4%,居参试品种(系)第一位。

2 纤维品质

1992~1994三年农业部棉花品质检测中心取样测试结果为:2.5%跨长30.8mm,整齐度48.5%,比强度22.5g/tex,麦克隆值4.3,反射率75.4%,黄度7.9,环纺纱强134,气纱指标1955,各项指标均符合当前纺织工业的要求,品质优良。

3 早熟性

据河南省麦棉套种区试和生产试验结果:生育期123~135天,平均为129天,比中棉所17早熟2天,霜前花率85.1%~92.8%,平均为87.8%,属中早熟品种。

4 抗病性

经河南省麦棉套区试鉴定结果:高抗枯萎(病指为0),耐黄萎(病指为25.3),耐红叶茎枯病和叶斑病,综合评价为兼抗,抗病性优于中棉所17。

5 特征特性

子叶大、肥厚,色深绿,茎粗壮,主根发达,抗旱性好,株型呈筒型,稍紧,水肥地株高80~95cm,旱地株高65~75cm;叶片中等大小,色深绿,茸毛少;花色白;铃卵圆形,单株果枝12.5个,成铃17.5个,铃重5.2g,铃壳薄,吐絮畅,子指10.5g,水肥地衣分40%~42%,旱地衣分43%~45%。

棉花新品种中棉所26号

中棉所26号早熟,生育期116-129天,结铃集中,吐絮畅。抗病性好,枯萎病指7.1,黄萎病指14.7,属高抗枯萎耐黄萎病类型。纤维品质优良,2.5%跨长28.6毫米,比强度 21.6克/特克斯,马克隆值4.1,环缕纱强48.8公斤。大面积试种示范中皮棉亩产80-90公斤。由于该品种生育期较短,适于淮北棉区及生态型相类同的苏北、豫东作麦田夏套或麦后移栽,或油菜茬直播。1996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完成单位棉花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