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必修1期末复习知识总结及典型例题 下载本文

(2)由x?v?t得前5s内的位移为:

v6?t??5m?15m22

223 因为x1:x2:x3:……?1:2:3……

x?22x:x?5:757 所以

727?15x7?2x5?m?29.4m55 前7s内的位移为: 22x:x?1:515 (3)由(2)可得 115x?m?0.6m25255

因为x1:x3……=1:5:……

x1? 所以x1:x3=1:5

第3s内的位移x3?5x1?5?0.6m?3m

6. 汽车以1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突然发现前方xm处有一辆自行车正以4m/s的速度同方向匀速行驶,汽车司机立即关闭油门并以6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如果汽车恰好撞不上自行车,则x应为多大?

解法1:利用速度相等这一条件求解。

当汽车的速度v1和自行车的速度v2相等时二者相距最近, v1=v0+at v2=v自

当v1=v2时,即v0+at= v自,即时间为

v自?v04?10?a?6=1s t=

若此时恰好相撞,则位移相等,

1x1=v0t+2at2 x2= v自t+x

1由x1= x2得v0t+2at2= v自t+x

解得 x=3m

所以汽车撞不上自行车的条件是:x>3m 解法2:利用二次方程判别式求解

带入数据并整理得 3t2-6t+x=0

t有解即能相撞的条件是 ??0 即62-4?3x?0 x?3m

所以二者不相撞的条件是:x>3m

说明:将一个已知力分解,在理论上是任意的,只要符合平行四边形定则就行,但在实际问题中,首先要弄清所分解的力有哪些效果,再确定各分力的方向,最后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解。

7 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水平拉力,在力刚开始作用的瞬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6

1如果两车相撞,则v0t+2at2= v自t+x

A. 物体立即获得加速度和速度

B. 物体立即获得加速度,但速度仍为零 C. 物体立即获得速度,但加速度仍为零 D. 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均为零

解析 由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可知,力作用的瞬时即可获得加速度,但无速度。 答案 B

说明 力是加速度产生的原因,加速度是力作用的结果,加速度和力之间,具有因果性、瞬时性、矢量性。

8 如图所示,沿水平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车厢中,悬挂小球的悬线偏离竖直方向37o角,球和车厢相对静止,球的质量为1kg。(g=10m/s2,sin37o=0.6,cos37o=0.8)

(1)求车厢运动的加速度并说明车厢的运动情况。 (2)求悬线对球的拉力。

解析 (1)球和车厢相对静止,它们的速度情况相同,由于对球的受力情况知道的较多,故应以球为研究对象,球受两个力作用:重力mg和线的拉力F,由于球随车一起沿水平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故其加速度沿水平方向,合外力沿水平方向,做出平行四边形如图所示。球所受的合外力为

F合?mgtan37

由牛顿第二定律F合?ma可求得

球的加速度为

加速度方向水平向右。

车厢可能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也可能水平向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2)由图示可得,线对球的拉力大小为

答案 见解析。

题型1 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解物体的运动情况

例. 质量m=4kg的物块,在一个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拉力F=40N作用下,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运动,如图所示,已知斜面足够长,倾角θ=37°,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力F作用了5s,求物块在5s内的位移及它在5s末的速度。(g=10m/s2,sin37°=0.6,cos37°=0.8)

30m 12m/s

题型2 已知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

例. 如图所示,质量为0.5kg的物体在与水平面成300角的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向

7

a?F合?gtan37?7.5m/s2m

F?mg1?10?N?12.N5cos370.8

右做直线运动,经过0.5m的距离速度由0.6m/s变为0.4m/s,已知物体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求作用力F的大小。(g=10m/s2)

F 300 ≈0.44N

9. 马对车的作用力为F,车对马的作用力为T。关于F和T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F和T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B. 当马与车做加速运动时,F>T。 C. 当马与车做减速运动时,F

D. 无论做什么运动,F和T的大小总是相等的。

解析:根据牛顿第三定律F和T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它们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状态无关。故AD正确。

说明:平衡力是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力。平衡力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定是同一性质的力。

10. 如图所示,甲船及人总质量为m1,乙船及人的总质量为m2,已知m1=2m2,甲、乙两船上的人各拉着水平轻绳的一端对绳施力,设甲船上的人施力为F1,乙船上的人施力为F2。甲、乙两船原来都静止在水面上,不考虑水对船的阻力,甲船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为a1,乙船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为a2,则F1:F2= ,a1:a2= 。

解析:以绳为研究对象,它受甲船上的人所施的力F1和受乙船上的人所施的力F2。由于绳的质量为零(轻绳),故由牛顿第三定律得F1=F2,由于绳对甲船上的人所施的力F1’与F1,绳对乙船上的人所施的力F2’与F2分别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由牛顿第三定律可解本题。

有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力的大小应满足关系式F1’=F1,F2’=F2所以F1’=F2/

a1?分别对甲、乙船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得

由于m1=2m2 所以a1:a2=1:2,故F1:F2= 1:1 a1:a2=1:2

11. 一物体在2N的外力作用下,产生10cm/s2的加速度,求该物体的质量。下面有几种不同的求法,其中单位运用正确、简洁而又规范的是:

A.

F1'm1a2?F2'm2

m?Fa?2kg?0.2kg10

2Nkg?ms2m?Fa??20?20kg220.1msmsB. 2m?Fa?kg?20kg0.1C.

8

D.

解析:本题考查了单位制的应用。在进行数量运算的同时,也要把单位带进运算。带单位运算时,每一个数据均要带上单位,且单位换算要准确。也可以把题中的已知量的单位都用国际单位表示,计算的结果就用国际单位表示,这样在统一已知量的单位后,就不必一一写出各个量的单位,只在数字后面写出正确单位即可。在备选的四个选项中A、D项均错,B项解题时过程正确,但不简洁,只有C项运算正确,且简洁而又规范。

答案:C

12. 一个人站在体重计的测盘上,在人下蹲的过程中,指针示数变化应是 A. 先减小,后还原 B. 先增加,后还原 C. 始终不变

D. 先减小,后增加,再还原

解析:人蹲下的过程经历了加速向下、减速向下和静止这三个过程。 在加速向下时,人获得向下的加速度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FN=ma

FN=m(g—a)

由此可知弹力FN将小于重力mg,在向下减速时,人获得向上的加速度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N—mg=ma

FN=m(g+a)>mg

弹力FN将大于mg, 当人静止时,FN=mg 答案:D

说明 在许多现实生活中,只要留心观察,就会看到超重或失重现象。例如竖直上抛的物体,无论是上升过程还是下降过程,都会出现失重现象。我国用新型运载火箭发射的“神舟号”宇宙飞船,无论是发射过程还是回收过程,都会出现超、失重现象。

13.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小球在水平细线和与竖直方向成?角的弹簧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试分析剪断细线的瞬间,小球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m?Fa?2?20kg0.1

解析:取小球研究,其平衡时的受力示意图所示,细线拉力大小为:

F'?mgtan?

弹簧拉力大小:F?mgcos?

若剪断细线,则拉力F’突变为零。但弹簧的伸长量不突变,故弹簧的弹力不突变,此时小球只受两个力的作用。在竖直方向上,弹簧拉力的竖直分量仍等于重力,故竖直方向上仍受力平衡;在水平方向上,弹簧弹力的水平分量:

9

力Fx提供加速度,故剪断细线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

Fx?Fsin??mgsin?cos??mgtan?

a?加速度的方向为水平向右。

答案:a?gtan?,方向水平向右。

说明 若物体受多个力的作用而保持平衡,当去掉一个力的瞬间,在剩余的力不突变的前提下,剩余力的合力大小就等于去掉的那个力的大小,方向与去掉的那个力的方向相反,利用此结论可以很方便地解决类似问题。

Fx?gtan?m

14.倾斜的传送带以v=10 m/s的速度顺时针稳定运行,如图3-2-20所示,在

传送带的上端A点轻轻的放上一个小物体,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传送带A点到下端B点的距离为L=16 m,传送带倾角为θ=37°,求物

2

体由A点运动到B点所需的时间是多少?(g=10 m/s,sin 37°=0.6,cos 37°=0.8)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