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养殖场动物防疫管理制度汇编 下载本文

范文 范例 指导 参考

三、当养殖场发生重大动物疫情时,除对病死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外,还应根据动物防疫主管部门的决定,对同群或染疫的生猪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

四、当养殖场的畜禽发生传染病时,一律不允许交易、贩运,就地进行隔离观察和治疗。

五、无害化处理过程必须在驻场兽医或当地动物卫生监督的监督下进行,并认真对无害化处理的生猪数量、死因、体重及处理方法、时间等进行详细的记录、记载。

六、无害化处理完后,必须彻底对其圈舍、用具、道路等进行消毒,防止病原传播。

七、在无害化处理过程中及疫病流行期间要注意个人防护,防止人畜共患病传染给人。

(六)规模养殖场检疫申报制度

一、养殖场出售、运输供屠宰、继续饲养的动物,应当提前3天申报检疫,出售、运输乳用、种用动物,应当提前15天申报检疫,经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所或其派出的动物检疫申报点的官方兽医检疫合格并取得《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后方可出场;未经检疫的动物禁止调离本场,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实行隔离观

学习 资料 整理 分享

范文 范例 指导 参考

察、治疗或无害化处理。

二、申报检疫的动物必须经强制免疫并在有效保护期,养殖档案相关记录和畜禽标识符合农业部规定,方可申报检疫。

三、运输动物的车辆装载前和卸载后应清洗消毒。 四、从省外引进非种用、乳用动物或从省跨区县引进非屠宰动物,在引进前须向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所申请备案,引入后按规定进行隔离观察,加强免疫,隔离期满后经检疫合格再合群饲养。

(七)规模养殖场引种制度

一、制定引种计划,做到需求一致。

二、做好引种前准备。准备好新鲜营养充分的饲料;对隔离舍和运输车辆严格消毒;备好引进种畜禽所需的疫苗、药物。

三、引种场家的选择。输出地必须为非疫区,所引场家应具有《动物防疫合格证》、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等法定证照,并尽可能为新建五年种畜禽场;所引场家生产水平高,配套服务质量高,信誉度高。

四、报告登记和凭证运输。跨省引种,应当填写《跨省引进乳用种用动物检疫审批表》,逐级报至省动物卫生监督所,经

学习 资料 整理 分享

范文 范例 指导 参考

批准后凭该审批表向输出地县级动物卫生监督申报检疫,检疫合格后凭有效检疫证明和审批表运输,到达养殖场后按规定进行隔离观察。

五、种畜禽挑选。引进种畜禽品种要求特征明显,血统纯正,遗传稳定,能有效提高本场畜禽生产性能和抗病力。

六、免疫检测,防止病入。输出地场家必须是按动物疫病免疫程序进行程序化免疫,且挂有免疫标志,场方应提供免疫档案和相关资料;有些畜禽必要时进行实验室检查后再行引进。

七、做好运输,减少应激。车辆大小适中,经过严格消毒清洗;关注种畜禽装载舒适度,防暑防寒。

八、病死报告,规处理。种畜禽运输途中一旦发现传染病或可疑传染病,要就近向事发地动物防疫监督报告,采取紧急措施;在运输途中病死的畜禽不得随意宰杀出售或乱抛弃,要在当地动物防疫监督的监督下,按有关要求和规定处理。

九、做好过渡,防止发病。在隔离舍做好引进种畜禽的适应性饲养工作,包括饲料和温度的过渡,运输应激的缓解等。

十、隔离观察,强化免疫。引进的畜禽回到饲养地时应隔离饲养观察20-30天,个别还可以长些。在此期间有必要对一些一类传染病再进行一次免疫注射,如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和鸡新城疫等。

十一、引发疾病,尽快治疗。引回的畜禽一旦有病,要尽

学习 资料 整理 分享

范文 范例 指导 参考

快治疗,且做好隔离,对其他健康动物饲料中可适当添加抗菌素类药物,创造适宜环境卫生条件,加强管理,确保健康。

(八)畜禽标识制度

一、新出生牲畜,在出生后30天加施畜禽标识;30天离开饲养地的,在离开饲养地前加施畜禽标识。

二、牲畜在左耳中部加施畜禽标识,从外地引进的牲畜需要再次加施畜禽标识,在右耳中部加施畜禽标识。

三、畜禽标识严重磨损、破损、脱落后,应当及时加施新的标识,并在养殖档案中记录新标识编码。

四、没有加施畜禽标识的,不得运出养殖场。 五、畜禽标识不得重复使用。

(九)消毒更衣房管理制度

一、员工上班必须更衣换鞋方可进入生产线。 二、上班时,员工换下的衣服、鞋帽等放入消毒房外间衣柜,经淋浴消毒后,在消毒房穿上工作服,工作鞋等上班。

学习 资料 整理 分享

范文 范例 指导 参考

三、下班时,工作服留在里间衣柜,然后再外间穿上自己的衣服鞋帽等回到生活区。

四、换衣间必须保持整洁,衣服编号和衣柜编号要一一对应,工作服、毛巾折叠整齐,禁止随意乱放,水鞋放在自己的编号柜下。

五、地面、冲凉房要保持清洁干净,整齐有序,无异味。 六、工作服、工作鞋等不得乱拿乱放,要整齐、整洁。 七、上班员工应该互相检查监督,切实落实消毒房管理措施。

八、消毒房管理人员负责消毒更衣房的管理工作。

(十) 猪场卫生防疫制度

为了搞好猪场的卫生防疫工作,确保养猪生产的顺利进行,向用户提供优质健康的商品猪,必须贯切“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原则,杜绝疫病的发生。现制定以下《猪场卫生防疫制度》,请全场员工及外来人员严格执行。

一、猪场分生产区和非生产区,生产区包括养猪生产线、出猪台、解剖室、流水线走廊、污水处理等。非生产区包括办公室,食堂,宿舍等。

学习 资料 整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