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外国语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doc 下载本文

洪泽外国语中学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调查测试

八年级 语文 试题

( 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温馨寄语】

亲爱的同学们,微笑地面对考试。冷静地发挥水平,自信地挑战自我。相信:我能行!

一、积累·运用。(30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新闻,按要求答题。(4分)

汉字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中华文明的载体和基础,是汉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终生的良师逸友,每个人的精神家园。汉字更是民族灵魂的钮带,在异国他乡谋生,汉字便是一种寄托,哪怕是一块牌匾、一纸小条,上面的方块字都会如磁铁般吸引着你,让你长久的凝望。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框的字注音。(2分)

载: ▲ 凝: ▲

(2)找出句中的两个错别字。(2分)

▲ 改为 ▲ ▲ 改为 ▲ 2.下面这段文字中画线处有语病,请进行修改。(4分)

①近几年,山东省着力打造“好客山东”,“好客山东欢迎您”的广告宣传频现央视《朝闻天下》、凤凰卫视以及山东各地旅游景区。②经过数年的不懈努力,使这句话几乎已经传遍了大江南北,四海内外。谁知,就在今年十一长假期间,山东省青岛市北区“善德海鲜烧烤家常菜”海鲜大排档的一只“大虾”,却在一夜之间使得“好客山东”的良好品牌碎了一地。

修改①: ▲ 修改②: ▲ 3.诗文名句填空。(共8分,每题1分。请注意:①~⑥题为必答题;⑦~⑩为选答题,从中任选两题作答,若全部回答,只批阅最前面的两道题。) 【必答题】

① ▲ ,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②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③落红不是无情物, ▲ 。(龚自珍《己亥杂诗》) ④ ▲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⑤ ▲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⑥不畏浮云遮望眼, ▲ 。(王安石《登飞来峰》) 【选答题】

⑦梅须逊雪三分白, ▲ 。(卢梅坡《雪梅》) ⑧ ▲ ,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木兰花》)

⑨乱花渐欲迷人眼, ▲ 。(白居易《钱唐湖春行》)

⑩纸上得来终觉浅, ▲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4. 专题与综合实践(5分)

小明作为“长城”景点的小导游,上网搜集了一些“长城”的资料。请完成相应题目。 (1)我们今天所见的长城是明长城,明长城西起 ▲ ,东到 ▲ 。(2分)

(2)小明请你帮助他拟写一篇简短的导游词,要求其中必须包含一个有关长城的故事(或成语或谚语或诗句),以引起外国游客的兴趣。(3分)

▲ 5. 走进名著。(5分)

拷问的时候他什么也没供出来,一切都否认。为什么一句话也不肯说,连他自己也不明白。他要做得勇敢,做得倔强,像他在书里看到的那些人一样。可是在把他押到牢房去的那天晚上,经过面粉厂的大房子时,他听到一个 押送兵说:“司令官为什么要把他押到这里来?从后面给他一颗子弹----不就完了!”听了这话他真有点害怕起来。是啊,十六岁就死,真是太可怕了!生命属于自己只有一次啊!

(1)此段文字出自名著《 ▲ 》,文段中的“他”指的是: ▲ 。(2分)

(2)“他”因为什么事被关押审问?(3分)

▲ 6.阅读古诗《望岳》,完成下列题目。(4分)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阴阳割昏晓”中的“割”运用的比较好,请你分析其表达作用? (2分)

答: ▲ (2).诗的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寓意的人生哲理是什么?(2分)

答: ▲

二、阅读·理解。(50分)

(一)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7~10小题。(15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东坡志林·记承天寺夜游》)

【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

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东坡志林·记游松风亭》)

【注】①木末:树梢。②死敌:死于敌手。③死法:死于军法。④恁么:如此,这样。 7.解释下列加框的词。(4分)

(1)怀民亦未寝 ▲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3)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 ▲ (4)思欲就亭止息 ▲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 ▲ (2)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译文: ▲ 9.【甲】文中画线的语句运用了什么修辞?并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 10.甲乙两文分别为苏轼被贬黄州、惠州期间所作,虽然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但所展露的胸怀却有共同之处,请写出来。(3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