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全)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下载本文

O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O1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O1[2012·海南卷]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

A.民本思想B.仁政思想 C.礼法并重D.礼治为先

2.B[解读] 本题考查儒家的仁政思想。仁政是指统治者施以恩惠,采取有利于取得民心的政治方略,即指仁慈的统治措施。题干中儒家经典强调统治者用礼、义、信来治理民众、获取民心,故属于仁政,答案为B项。民本是指以民为本,从百姓角度出发,故排除A项;C、D两项不能全面反映题干内涵,排除。

9.O1[2012·山东卷]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

A.儒家B.道家 C.墨家D.法家

9.D[解读]本题主要考查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对各派主张的比较能力。本题要结合材料提供的信息综合考虑。“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不符合道家和墨家,排除B、C两项。“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不符合儒家,排除A项。“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实际上体现了法家主张变法革新的思想。综合上述条件分析,这一学派是指法家,故选D项。

12.O1、O2、P1、P2[2012·浙江卷]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 )

①墨家学派的诉求②王阳明心学的主旨③智者学派的主张④百科全书派的共同追求 A.①③B.②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12.A[解读]本题考查古今中外思想的比较。墨家学派主张“兼爱”“非攻”,体现了小生产者希望社会安定、安居乐业的诉求;智者学派的诡辩既满足当时社会追求人自身价值的愿望,又为自己谋得生存之道。故①③均正确。王阳明心学的主旨在于教导人们时刻要内心反省自己,提高自己,而不是朱熹的“格物致知”,其思想更具哲理性的思辨,故排除②。以狄德罗为代表的百科全书派宣扬理性和科学,反对迷信和专制,其思想更具理性而非功利,故排除④。

38.O1、O2、P1、P2[2012·浙江卷]人类文明历经千百年的隔绝、碰撞、交融,不断走向新的“解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间发生了人类精神的奠基。这个时代称为“轴心时代”。在此时代中,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几乎同时产生于中国、印度和西方,而他们互不知晓。

——摘编自雅斯贝斯《哲学导论》

材料二李贽: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顾炎武: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

1 / 8

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王夫之: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

——李贽《藏书》、顾炎武《亭林文集》、王夫之《思问录》

材料三主张改制的人,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真正了解西方文化,又能洞悉中国病源所在的为严复。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1)结合所学,指出“轴心时代”中国思想家孔子、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希腊学家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在西方学术史上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李贽、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

(3)材料三中“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的思想家是谁?他在这方面的代表作是什么?概述严复在宣传维理论上的贡献。

38.[答案] (1)孔子:仁、礼、中庸;老子:道、无为、小国寡民。苏格拉底: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

(2)李贽:反对盲从孔子,认为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规范;顾炎武:注意实学,经世致用;王夫之:强调“天地之化日新”,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3)康有为。《孔子改制考》。翻译《天演论》;宣传、提倡进化论,成为维新派的理论武器。

[解读] 第(1)问主要结合所学内容,归纳概括即可,注意回答要精炼。第(2)问主要根据材料进行归纳,不要脱离材料而直接回答课本所学知识,这样容易造成所答非所问的状况。第(3)问比较简单,前面围绕康有为来归纳即可,后面结合所学,概括严复的成就即可。

12.O1[2012·天津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1)概括材料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 ——《汉书·董仲舒传》

(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材料三唐代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而盛行于唐代的佛教,既有本土发展起来的禅宗,也有从天竺引进的法相宗,还有中印合璧的天台宗等。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唐代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

——张国刚《唐代开放与兴盛的当代思考》等

(3)依据材料三概括唐代思想文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4)综上,谈谈你对思想文化发展进程的认识。 12.[答案] (1)实行仁政;无为而治;强调法治。

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社会发生政治和经济大变动:政治上,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经

2 / 8

济上,铁犁牛耕推广,井田制破坏。

(2)强调“大一统”;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

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3)多元性(兼收并蓄)。

唐朝实行开放政策;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对外交往频繁等。

(4)思想文化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在吸收融合诸多文化因素中发展和丰富。 [解读]第(1)问,第一小问的“三种主张”,联系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即可;第二小问“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要宏观和微观相结合,先从宏观上概括出春秋战国时期是政治经济的大变动时期,然后再具体回答政治上和经济上分别的背景。第(2)问,第一小问董仲舒的“思想特征”要求从材料信息中概括出来。材料的第一层,容易概括出“强调大一统”的结论;材料的第二层,分别表明董仲舒吸收了道家、儒家和法家思想,从而可以得出杂糅各家思想的结论。第二小问的“影响”回答起来比较容易,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第一小问“唐代思想文化的特点”从材料信息中不难得出;第二小问“形成的原因”一定要从政治、经济、对外政策等方面全面考虑。注意本题从思路上可与前两问进行类比。第(4)问,解答本问的关键是能够综合几则材料的信息通过概括得出结论,一是纵向分析,古代儒家思想总是不断吸收其他派别的思想而不断发展的;从横向分析,儒家思想的演变总是随着政治经济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

37.J2、O1、M1[2012·北京卷]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了人类文明,启迪着人类智慧,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进程。

材料一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

材料二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荀子》)

(1)材料一、二分别体现了道家和儒家的什么思想?简述道家和儒家产生的时代背景。

材料三“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所谓的“南北通州”是指北京通州和江苏南通,它们均与大运河关系密切。但在近代以后,随着运河漕运的停止,北通州及运河沿线大多数城市衰落,南通州却未停止发展的脚步。1898年南通大生纱厂创办,并获得20年方圆百里内独办企业的特权,税收负担较轻。此后建立的天生港承担了航运功能。到20世纪20年代大生资本集团形成,包括棉花种植、碾M、造船、纺织机器制造、发电等企业及银行。其间,南通还创办了师范、农科、商业、纺织等学校,兴建了博物苑、剧院、公园等公共设施。

(2)阅读材料三和上图,结合所学,概括近代南通经济发展的原因。

材料四自19世纪初,关于宪法是否明确授权联邦政府帮助地方治理河流的问题,美国

3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