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诗鹏老师《哲学导论》复习知识点(仅供参考)1111111 下载本文

邹诗鹏老师《哲学导论》课程复习知识点(仅供参考)

2015-6-16 康宇

推荐参考书目:

王德峰 《哲学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 张世英 《哲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罗伯特·所罗门(Robert C.Solomon)《大问题》(The Big Questions)

知识点:

1. 关于“哲学是什么”的大类问题。类似的问题比如:如何理解“哲学是关于存在之存在”(亚里士多德),或“哲学源于惊异”(柏拉图),或“哲学是思”(海德格尔),或“哲学是把握在思想中的它的时代”(黑格尔),或“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等。

需要把握两点:(1)哲学是不可定义的。哲学为什么不可定义呢? 1)哲学的民族性 (1)哲学是不可定义的。

哲学为什么不可定义呢?1)哲学的民族性 哲学首先是民族性的而不是普适性的哲学,作为一种思维模式,从本质上说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一个民族的意识形态、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总体表现。哲学具有鲜明的主体价值和主题尺度的特征,不同的认识主体,有不同的民族和各自不同的民族背景,生存价值和实践意义的角度去理解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而形成各具民族性的哲学。可以说,哲学的产生都是与其民族性的内涵有着直接联系的,一个民族的民族性决定着其哲学的导向。哲学使一个民族能够持续地保持自身的稳定性,并按照自己的民族特点发展。与此同时,哲学又具有普适性,每一个民族都有哲学,都是在一定的物质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都是研究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学问,为人类的发展指引方向,而其彼此之间必定有共同的因素,指导整个哲学的发展趋势。这就是哲学的普适性。哲学的普适性是与哲学的民族性相对立的,是一个功能性的概念,从根本上来说也是由哲学的民族性决定的

民族是个什么概念?一个有着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信仰和风俗习惯、共同心理素质的比较稳定的人群共同体。不同的民族,他们的哲学思想都是有差别的。从宏观上说,东方哲学和西方哲学就有着很大的不同,尽管我们经常把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中国的老子进行比较,柏拉图的“理念”和老子的“道”具有相似之处;把黑格尔和朱熹相比较,黑格尔的“绝对观念”与朱熹的“理”很接近;把贝克莱和王阳明进行比较,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与王阳明的“心外无物”如

出一辙。但我们必须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别。

1、着力点不同,研究问题的重心不一样。西方哲学注重于自然客体的研究,自然哲学比较发达。在他们那里,哲学家往往是自然科学家。莱布尼茨同时是数学家,笛卡尔同时是物理学家,康德同时是天文学家等等。中国哲学则注重于人,以人际关系为研究重点。老子的《道德经》提倡自然无为,与世无争,讲“不争,则无人与之争。”断定“家贫出孝子,国难显忠臣。”都是社会历史观。科举考试所用的教材“四书”,“五经”,特别是孔子的《论语》讲的就是“修身、齐家、安帮、治国、平天下”,大有人类学的味道。中国的科举考试,考的都是文科,蒲松龄最后参加的那场考试,、题目就是“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让你阐述治国方略。这又属于政治学。中国的哲学家,要么同时是政治家,要么同时是教育家,文学家,没有数学家、化学家等等。唐宋八大家里的韩愈,柳宗元,他们的哲学思想都体现在自己的道德见解和政治主张上面,立场鲜明、文风泼辣。这是着力点的差别。

2、思维方式不同。西方哲学讲天人之分,用观察、实验的方法来解剖对象,描绘世界图景。他们用的是分析方法。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之所以能对时间、空间问题提出“二律背反”,就在于他在《星云假说》里进行了翔实的考察和论证。马克思的《数学手稿》也是一部珍贵的文献,它记录了一位哲学家的思维方法。

中国哲学则讲“天人合一”,主张用内省的方法来求知、求善、求和。所用的方法属于综合。应该说,分析的方法更代表人类思维的进步。把客体当作对立面,运用先进、发达的认识手段,才能更透彻地看清世界的本来面目。特别是对社会运动的认识,更需要对象性的解剖意识,否则无法摆脱唯心主义。我们之所以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跟它那种卓越的思维方式是分不开的。如果只讲天人合一,不但影响对社会问题的把握,而且往往导致神学唯心主义,造成封建迷信盛行。董仲舒就是利用“天人感应”的学说来为封建制度服务的。但不能因为这一点就说中国没有哲学,也不影响哲学命题的普遍意义,更不影响互相传播。

2)哲学的时代性 1、哲学不是哲学家个人的事,任何一种哲学,尽管常用哲学家的名字命如康德哲学、黑格尔哲学等。但这并不等于说,哲学是他们个人的。因为哲学虽然看起来高耸入云,但哲学家仍然生活在尘世。他们是有激情、有冲

动的活生生的人。他们的思维是受时代召唤的,是现实生活推动他们去言说自己的观点。我们分析任何一位哲学家,都要把他放在他那个时代的整体背景下来考虑。18世纪,法国启蒙哲学的特点是明快泼辣,那是新生新生资产阶级充满活力的表现。百科全书派的代表人物都是博学多才的智者,他们的理论有一种摧枯拉朽的力量。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狄德罗《供明眼人参考的谈盲人信》等等,他们的哲学被称为“点斗的无神论。”‖我们再看19世纪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它的特点就是晦涩艰深,那是资产阶级保守阶段的需要。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大逻辑》、《小逻辑》,他说从绝对观念出发开始演化,你就跟着他这个思路一步步爬,爬着爬着就晕晕忽忽了。他说“有,这个无规定的东西实际上就是无,比无恰恰不多刀不少。”意思是说,有,不说出有什么,有桌子还是有椅子,只是一个纯粹的有,是单纯的、被意味着的存在,它和非存在就合二为一了。 一句话“纯有就是无”、“无也不能说出无什么来,一旦说出来,它也就不是纯无了,无桌子、无椅子,那样的无也就有了规定性,它和纯有就不对称了。”开头这几个概念要理解不透,后边就无法跟着再演化了。

2、时代塑造的两面性。在不同的时代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哲学,尽管它们都离不开时代,但是却有本质区别。符合时代进步要求的才是真正的哲学。哲学家有真理的发现者,也有错误理论的吹鼓手。这也是思想发展的规律,没有矛盾就没有动力嘛,唯心主义的各种学说也都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

哲学的时代性告诉我们,没有哪一个哲学家能够建立一个绝对的、一成不变的、一劳永逸的哲学体系。

3)哲学的个性化 在“个体性”意义上理解的哲学个性,其真正根据在于人类生

命的本性和本质,超越“抽象的人性论”的人的个性化内涵在当代被人们在主体性意义上理解为“自我”、“生命力”和“创造性”。哲学的个性极其各种哲学的个性化,是哲学具有的真实性和永恒价值,体现着哲学的生命力。我们关注哲学的个性源于对自身命运的关怀和对时代精神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