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本中鲁迅小说白描手法的巧妙运用 下载本文

试论中学语文课本中鲁迅小说白描手法的巧妙运用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巧。这种画法,不用色彩的烘染,只用黑线勾描物象。在文学创作上,白描指不加渲染、烘托,不用华丽辞藻 ,而以最经济、最省俭的笔墨,勾勒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其特点是:抓住被描写对象的主要特征,寥寥几笔,形神逼肖。在中学语文课本中,鲁迅先生的小说,可以让读者真正地领略到这位文学大师巧妙运用白描手法,简略地描绘环境、人和事件的高超技艺。

一、运用白描手法进行环境描写把环境描写交融在情节发展和人物性格变化之中,做到人与环境的相互融合

在《阿q正传》一文中,鲁迅先生运用白描手法来描写阿q 所生活的未庄,描绘出一幅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风俗画。小说对酒楼、尼姑庵、菜园等景物并没有集中描绘,而是在情节发展中逐步勾勒出来。这些白描手法的运用,更能深刻展现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农村封闭落后的面貌,从而更好地为塑造阿q这一典型人物形象服务。在短篇小说《药》一文中,环境描写也别具一格。如小说结尾写夏四奶奶、华大妈祭坟一段,不仅准确地勾画出环境的凄凉、晦暗,而且用红白相间的花环象征了先驱者不屈不挠的斗志,显示出凄凉情景中的一束亮色。特别是最后一句,“他们走不上二三十步远,忽听得背后‘哑’ 的一声大叫;两个人都竦然的回过头,只见那乌鸦张开两翅,一挫身,直向着远处的天空,箭也似的飞去了。” 这一句用白描手法勾画出一只“箭也似的”飞向“远处天空”的乌鸦,

给人一种桀骜不驯、大胆抗争的印象。

二、运用白描手法,寥寥几笔,生动形象的勾勒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这种写法类似意在传神的“写意画”,不刻意追求表面的艺术效果,而是精心探究人物的内心世界。这种写法,可以收到“画眼睛,勾灵魂”的良好效果。如在短篇小说《孔乙己》一文中,作者在介绍咸亨酒店的一些情况后,只用了“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这样一句话,就勾神摄魄地指出了孔乙己身份、社会地位以及性格的特殊性。而且,文中先后两个自然段对孔乙己所进行的肖像描写,就纯用白描手法,寥寥几笔,让孔乙己的神情气质跃然纸上。

再如《故乡》一文里:“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在这里,鲁迅先生用白描手法勾勒出一个月夜海边瓜地上手持钢叉的小英雄形象,简洁明快,清新美丽,仿佛一支充满童趣的梦幻曲, 回荡在读者心间。

三、运用白描手法,把故事情节 中重要的生活场景、生活片段连缀起来

小说不对事件的原委,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作孤立的单独介绍,

而是把它集中在现实的场面上 ,有助加深读者对小说主旨的理解。如在《孔乙己》一文中,鲁迅先生先后两次勾画出孔乙己付钱的情景,前面写的是“便排出九文大钱” , 用一个“排”字生动的显示了孔乙己的穷而炫耀富裕的酸性 , 后面写的却是“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改用一个“摸”字,让人一眼就可以看出孔乙己这时候已经穷困潦倒,酸气全无,生计维艰。“排”、“摸”一字之差,一针见血地指出小说主人公前后遭际命运之别,其概括力之强,令人叹为观止。

总之,从中学语文课本所选用的鲁迅小说中,我们可以鉴赏到鲁迅先生是如何巧妙地运用了白描手法,寥寥几笔,就把所描绘的人物、环境、事件勾勒的如此鲜明生动、形神逼肖。窥一斑而知全豹,我们可以由此领略到一代文学大师鲁迅先生的非凡的文学创作功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