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艇拖曳线列阵声呐介绍 下载本文

拖曳线列阵声呐与人民海军潜艇

水声装备类

题注:本文是发表于《舰船知识》2010年第8期, 《中国潜艇与拖线阵声呐》的原稿。刊发稿因专辑组稿需要,有较大的删改,原稿的内容更宽泛些。本文前一部分介绍了拖线阵声呐的性能特点、优缺利弊及解决部 分固有弊端的技术途径。后一部分则从人民海军潜艇的作战需求出发,分析了拖线阵对人民海军潜艇的重要意义。笔者水平有限,谬错难免,大家批判的看。

很多军迷朋友分不清传统的拖曳变深声呐与拖线阵声呐的区别,实际上两者在外形和工作原理上都有本质差异。上图即为收置于贮存滚架上的拖曳线列阵声呐。下图则为传统的拖曳变深声呐型号为DE1160,该声呐既有壳体声呐型号也有拖曳变深型号,该声呐也装备于我国的052型112、113舰。

拖 曳线列阵声呐(以下简称拖线阵)是拖曳声呐中的一种,但与传

统的拖曳变深声呐相比,两者在基阵阵型和工作性能上都存在较大差异。传统的拖曳变深声呐,是将 声呐基阵安置到一个透声导流罩内(拖体),并用拖缆拖曳于舰艇尾部,以实现声呐的拖曳变深与离舰(艇)工作。但基阵阵型与壳体声呐的区别并不大,只是基阵 布置位置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而拖线阵声呐是将一定间隔的水听器,以线列阵型式布置到具有中性浮力的透声保护导管内,在基阵阵型上和传统拖曳变深声呐有本质 区别。拖线阵的声学段前后还分别有仪表段、数字段、隔振段、稳定尾绳和拖缆等,结构上和传统的拖曳变深声呐也存在很大差异。拖线阵声呐相比壳体声呐和传统 拖曳变深声呐,在探测性能上有着显著的优势,具体概括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声阵配置不受舰体布置条件限制,声阵孔径大、工作频率低、探测距离远。

在 水中低频声波的传播衰减小传播距离远,声呐要提高探测距离和探测性能,增大声阵孔径降低工作频率是最直接的方法。但壳体声呐与传统的拖曳变深声呐,受到基 阵布置空间的限制,声阵孔径难以进

一步增大,工作频率无法进一步降低,声呐的探测距离和探测性能要进一步提升,已非常困难。而拖线阵的声换能器以线列阵型 式布置,并拖曳于舰体外,不受舰体和拖体布置空间的制约,水听器数量多声阵长度长声阵孔径大,可接受低频乃至甚低频声波,探测距离远远大于传统的壳体声呐 和拖曳变深声呐。以美国的潜用战术拖线阵为例,TB-29的声阵

长达634m(13×48.8m)拥有416路通道,最新的TB-29A的声阵段更长达825m,而战略型拖线阵如装备于胜利级无暇号上的SURTASS,声阵段更长达2614米,最远搜索范围可达惊人的1500海里。潜艇在装备拖线阵后,能获得更远的探测距离和更大的水下警戒范围。对于作战潜艇扩大控制区域,并获得先敌发现先敌攻击的战术优势,具有显著的作用。

左侧为一种典型的潜用拖线阵收放系统,右侧为工程人员在弗吉尼亚级核潜艇上测试拖线阵系统,黑色线缆为TB-16的拖缆。

声阵离体布置工作环境好、声阵可变深水文环境适应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