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
一、项目名称
海洋牧场生境构建和资源修复技术创新与集成应用
二、推荐单位(专家)意见
我国近海生境严重退化,渔业资源持续衰退,供给侧改革和产业布局等亟待产业转型升级兴业。海洋牧场作为一种海洋经济新业态,既能养护渔业资源,又能修复生态环境,是实现我国海洋渔业资源与近海生态系统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针对海洋牧场建设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环节,项目系统开展了牧场设施研发、技术创新、模式构建、监测评价、预警预报和集成应用,取得了牧场生境构建、资源修复和平台建设等系列创新性成果。突破了增殖放流与生境构建关键技术、创新了海洋牧场生产经营与管理策略,发展和丰富了重要渔业资源养护和可持续利用理论、方法和技术,为黄渤海渔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范例。
授权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2项;发表SCI文章45篇,专著2部,制定山东省标准6项;阶段性成果曾获山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科技进步一等奖和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成果在黄渤海集成应用,示范面积9万亩,推广面积45万亩;近三年新增销售额55亿元,新增利润11亿元。通过CCTV焦点访谈、中国科学报等专题报道和系列科普报告,提高了全民保护、合理开发海洋的科学意识;创建了“科研院所+企业+合作社+渔户”相结合的“泽潭模式”,实现渔民收入与企业发展同步提升,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我单位认真审阅了推荐材料,确认推荐材料真实有效,完成人和完成单位排序无异议,相关栏目符合要求,根据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条件,经评审并推荐该项目申报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
本项目属于水产科学技术领域。
受陆源污染、过度捕捞、盲目开发影响,我国近海生境严重退化,渔业资源持续衰退,海洋荒漠化显著。海洋牧场作为一种海洋经济新业态,是实现我国近海渔业资源恢复、生态系统和谐发展与“蓝色碳汇”的重要途径。
当前,我国海洋牧场建设尚存在诸多问题,如生境构建原理、设施和技术不完善,多依赖传统海水养殖技术和经验;资源养护更多重视单一物种的经济型扩增,忽视了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环境和资源监测评价体系不健全,忽视了风险因子的预警预报。项目从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需求出发,在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项目支持下,以海洋牧场生境构建、资源修复和监测评价平台建设为核心,在设施研发、技术创新、模式构建、监测评价、预警预报和集成应用方面取得了系列创新性成果,突破了海洋牧场建设和安全保障原理与技术,创新了海洋牧场生产经营与管理模式,为黄渤海渔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范例。
创新点1、发展了海洋牧场生境构建原理,创新了牧场生境构建关键设施与技术。针对生境构建亟待解决的原理、设施、技术问题,率先查明了主要经济生物的行为特征,研发了人工鱼礁和配套技术并实现规模化应用;突破了海草床修复和大型藻类周年修复技术,同步实现了环境改善和初级生产力提升;系统分析了海洋牧场生态系统健康状态,评估了关键种的环境承载力,为资源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实现了海洋牧场生境从局部修复到系统构建的跨越。
创新点2、突破了关键物种扩繁和资源修复技术,提高了海洋牧场资源生物种类数量和资源量。针对生物资源严重衰退现状,首次突破了脉红螺等扩繁技术,构建了牡蛎、脉红螺、长蛸、金乌贼、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刺参、许氏平鲉、褐牙鲆等资源的生态多元化修复技术,优化了牧场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实现了生物资源从生产型修复到生态型修复的跨越。
创新点3、突破了牧场环境监测、评价和预警预报技术,提升了牧场安全保障能力。针对资源环境监测评价和风险预警预报体系匮乏的问题,首次突破了刺参、金乌贼等生物标记和遥测新技术,实现了目标生物的长期跟踪观测与关键参数的快速获取;建立了生境构建与资源修复效果综合评价技术体系,研发了资源和环境现场监测装备,构建了远程智能管理平台,对夏季高温低氧、浒苔过境和沉降等风险因子进行了预警预报,实现了资源环境从单一监测评价到综合预警预报的跨越。
项目创建了“科研院所+合作社+企业+渔民”相结合的“泽潭模式”,构建了“互联网+海洋牧场”生产体系,示范区水质多维持一类标准,经济生物种类增
加29-46%,资源量增加2倍以上,产品通过有机认证。示范面积9万亩,推广面积45万亩;近三年新增销售额55亿元,新增利润11亿元。
授权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2项;发表SCI论文45篇,出版专著2部,制定山东省标准6项;阶段性成果获山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科技进步一等奖和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四、客观评价
1、鉴定意见
鉴定意见1,以麦康森院士为组长对海洋牧场的部分成果鉴定专家组认为,项目构建了开阔海域大型藻类抗风浪沉绳式养殖模式和栉孔扇贝健康安全养殖模式,综合使用海珍礁、方形鱼礁和沉船礁等礁体构建了适合岛屿海域的生态增养殖模式,……经济鱼类资源量和效益明显增加……该成果在生境与生物资源修复和养殖容量评估模型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创新性,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鉴定意见2,以麦康森院士为组长的成果鉴定专家组认为,项目构建了基于新型海珍礁的围堰增养殖……以及人工礁区“藻鲍参”、离岸岛屿“藻鱼参”、 ……等多元化刺参生态增养殖模式。该成果在……刺参生态增养殖技术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创新性,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鉴定意见3,以焦念志院士为主任的鉴定专家组认为:项目“针对莱州湾富营养化、荣成湾养殖压力大、海州湾渔业资源衰退等突出问题,通过系统开展生境和生物资源受损特征评估、生境和生物资源修复、修复效果评价技术研究,构建了以“本底评估-生境修复-资源养护-效果评价”为主线的海湾生境和生物资源修复设施、技术与模式。……查明了山东半岛典型海域海草资源现状和基本生态功能,发明了大叶藻播种和移植等专利技术,种子萌发率由自然萌发率不足15%提高到38%,移植成活率达80%以上(国际上低于50%),……配合海带、龙须菜等大型藻类,实现了覆盖全年的海湾生境修复;研发了基于生物行为学特征的系列新型人工藻礁和鱼礁;示范区水质明显改善,生物物种多样性明显增加。……突破了栉江珧、长蛸等苗种规模化繁育技术;发明了石灰环嵌套法,解决了刺参体外长期标记技术难题;建立了双目立体视频测量技术,实现了鱼类、刺参活体重量的准确测量。……。构建了涵盖养殖活动因素的典型海湾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评价了莱州湾、荣成湾和海州湾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结合山东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