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吐血整理)复习应考资料(完整版) 下载本文

后期:多是表现自己壮志难酬,倍受压抑的郁愤心情。典型代表作是《赠白马王彪》。 应用:

① 曹植诗歌的思想内容

曹植的诗歌创作明显分为前后两期:

1)前期多抒发远大理想和宏伟抱负。如《白马篇》:通过写一个青年英雄的机智勇敢英勇卫国的精神,来表现自己对壮烈事业和战斗生活的憧憬,气势豪放而情绪昂扬。

2)后期的作品多是表现自己壮志难酬,倍受压抑的郁愤心情。典型代表作是《赠白马王彪》:全诗充满了悲苦之辞、愤慨之音,笼罩着悲愤抑郁的气氛。 ② 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

曹植是建安诗坛上最杰出的诗人。他的五言诗创作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和成就。

1)诗歌内容丰富充实。举凡军旅政事,宴游送别,咏史游仙,抒情抒志,无不发之于诗。 2)曹植的诗歌被誉为“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他的诗既内容充实丰富,多慷慨悲愤之气,在艺术表现上又生动形象,注意辞藻华美、对仗工整和音韵流畅,形成了既华丽绮焕又浑厚雄健的独特艺术风格,达到了建安诗歌的最高峰。

3)曹植诗歌语言华美主要表现在浓烈的感情色彩和鲜明的声色上。

4)曹植诗歌艺术成就还表现为注重对称回环之美,注意语言锤炼。其诗作不仅出现了句子,还出现了律联。

5)曹植还善于起调,工于发端,往往在全篇之首用一警策之语,振起全诗。 总之,曹植的诗歌艺术对后世影响,博得极高的评价。

第三节 其他建安诗人

识记:

① 建安七子

孔融《离合郡姓名诗》,陈琳《饮马长城窟行》,王粲càn《七哀诗》3首、《从军诗》5首,徐干《室思》,阮瑀yǔ《驾出北郭门行》,应玚chàng《斗鸡》,刘桢《赠从弟》3首 ② 王粲生平

王粲少有才名,博物多识,却因容貌不佳为刘表所弃。建安十三年归附曹操,官至魏国侍中,参与兴造典章制度。代表作《七哀诗》3首 ③ 蔡琰yǎn的生平及其作品

汉末著名学者蔡邕yōng之女。经认定的作品有五言《悲愤诗》一首 理解:

① 曹丕生平及其情感特点

曹丕,曹操次子,31岁立为魏太子,34岁代汉自立。代表作《燕歌行》2首

他的经历虽不如曹操丰富,但他博学多识,感情敏锐而细腻,对人生苦短有特别强烈的凄怆感受,诗作中更倾向于对个体感情的体会与抒发。 ② 曹丕对七言诗的贡献

曹丕对七言诗的发展有重大的贡献。他的《燕歌行》二首,不仅为乐府产生一新体制,且为中国诗学开一新纪元。

③ 七子的生活道路和文学创作分期

建安七子的年龄虽不一样,但其个人的生活道路和文学创作都可以约略分为两个时期:

前期处在汉末动乱之中,目睹生民忧患,个人生活也颠沛不安,所以前期作品往往反映动乱的社会现实,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后期七子先后归附曹操,除孔融外其他都仕途顺利,生活平稳,所以往往表达对曹氏政权的拥护,表现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 ④ 七子不同的文学成就

孔融成就主要在散文;诗歌成就最高者为王粲、刘桢,王粲的赋也写得很好;徐干诗文兼善;陈琳、阮瑀在章表书记方面的成就比其诗歌创作要高。 ⑤ 王粲诗歌的内容及其以上特点

王粲是七子中诗、赋最佳者。

王粲前期诗作的内容,多抒发志士怀才不遇之悲愤,与反映战争离乱引起的凄怆之情,代表作《七哀诗》;后期则更多表达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代表作《从军诗》。

王粲诗歌的艺术特点在于抒情深切,慷慨悲凉,文辞秀美,局面阔大。 ⑥ 刘祯及其《赠从弟》(其二)

代表作为《赠从弟》三首。 《赠从弟》(其二):以松柏之本性喻志士之节操,写得虎虎有生气。 ⑦ 陈琳及其《饮白马长城窟行》

陈琳,曹操的军国书檄,多出其手。 诗歌代表作为《饮马长城窟行》。全诗吸收乐府民歌之写实精神,用精彩的对话,表现了劳动人民的苦难,沉痛悲切。

⑧ 阮瑀及其《驾出北郭门行》、《咏史》

阮瑀,少学于蔡邕,精于音乐,为曹操掌书记。 他的《驾出北郭门行》,写孤儿受后母虐待,显然受汉乐府民歌《孤儿行》的影响; 他的咏史诗,则改变了班固咏史“质木无文”的面貌,开启了后世左思咏史的先声。 ⑨ 徐干及其《室思》

徐干,曾为五官将文学。 代表作《室思》,拟写思妇怀人之绪,后人评为“语气特低婉”,“婉笃有十九首风骨”。, 应用:

① 曹丕诗歌的艺术特点

1)曹丕的诗歌语言绮丽工练,抒情深婉细腻,形成了委婉含蓄的纤丽清新风格。如《燕歌行》。 2)曹丕一些述怀之作,则写得清俊悲凉。 ② 蔡琰五言《悲愤诗》的内容及艺术特点

内容:蔡琰的五言《悲愤诗》深刻真实地反映了汉末苦难动乱的年代,艺术地再现了诗人惨痛的人生经历。全诗长540字。开头写董卓之乱,诗人及难民被掳后的非人遭遇。之后写在匈奴时想念父母,被赎归时又不忍割舍孩子的肝肠寸断的巨大痛苦。

艺术特点:蔡琰的五言《悲愤诗》在艺术上获得了极大成功。

首先,它是一位女诗人在亲身经历基础上创作的长篇叙事诗,其感情描写、心理活动刻画,真实、细腻、复杂、微妙,在诗歌史上实属罕见。

其次,能够注意细节的描绘,气氛的渲染,对烘托主题起到了良好作用。另外,全诗叙事与抒情融为一体,有史诗般的效果。

第二章 正始诗歌

识记:正始诗歌的时间断限

正始诗歌,实际是指魏明帝青龙元年(233)至魏元帝咸熙元年(264)这段时期的诗歌。

第一节 正始时代与诗歌创作

应用:

① 政治时局对正始诗歌创作的影响

正始时期的政治时局是影响士人心态及他们的诗歌创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司马氏篡位后,政治上大杀名士,在极端黑暗的政治恐怖下,士人建功立业的理想归于破灭。所以在诗歌创作上,一方面用韬晦曲折的方式批判名教中人的虚伪龌龊,完全失去了建安诗歌鲜活明快的特色,代之以沉痛委曲的风格;另一方面,由于对现实社会的失望,转而追求一种理想中的人生境界。

而且由于玄风的影响,诗歌创作中,常常表现一种老庄人生理想的倾向。 ② 玄学思潮对正始诗歌创作的影响

这个时期的玄学思潮对正始士人心态及诗歌创作影响更为重大。

1)正始诗人,往往都是崇尚老庄的士人,他们大畅玄风,建立玄学理论,开始了一个思想史

上的新时代。他们在追求自然,心与道冥的同时,把老庄的人生理想自然而然地带入到诗中来。

2)玄风对正始诗人的另一影响,就是文学创作的哲理化倾向。正始诗人对人生做哲理的思索和哲学的观照,从诗歌的抒情向诗歌的哲思发展,在诗歌中注重表现哲理。

第二节 阮籍与嵇康

理解:

① 阮籍的生平与思想性格

阮籍,阮瑀之子。史称其“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他本有心用世,以才高自居,但是司马氏的大杀名士又使他十分恐惧,所以阮籍采取了不积极合作又不坚决斗争的依违避就的态度。代表作82首《咏怀》诗 ② 嵇jī康的生平与思想性格

嵇康,史称嵇康“早孤,有奇才,人以为龙章凤姿。”嵇康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 应用:

① 阮籍《咏怀》诗的艺术成就

首先,《咏怀》诗有一种意蕴深沉之美。因为阮籍是用深刻的哲理思索观照人生,所以他把人生的悲哀挖掘得更全面、更深入。

其次,阮籍的诗还有一种清逸玄远之美。玄远朗澈的境界,富于神话色彩的瑰丽景象,以及清丽流畅的语言,使读者获得一种清逸玄远之美的感受。

阮籍的《咏怀》诗,融哲理、情思与意象为一炉,意蕴深沉,清逸玄远,不但成为正始时代诗歌的高峰,而且创造了抒情组诗的新形式。 ② 嵇康诗歌的艺术特色

嵇康的文学成就主要在于散文。

首先,嵇康在他的诗中创造了一个诗化了的人生理想境界,他的诗具有一种清远的境界。 其次,嵇康的部分诗歌中还有一种峻切之语。这种充满激情的语言,有很激切的批判力量。 另外,嵇康还能脱开《诗经》,在四言诗中另辟蹊经,别具一格。

第三章 两晋诗歌

第一节 太康诗风的总体倾向

识记:

① 陆机生平

陆机,陆逊之孙。少有才华,文章冠世。曾为平原内史,太安二年,为成都王司马颖所杀。陆机的赋胜于诗, ② 潘岳生平

潘岳,荥阳中牟人,后被孙秀诬为某乱,被诛,夷三族。代表作《悼亡诗》 理解:潘岳《悼亡诗》的特点

潘岳的诗歌在追求辞藻绮丽方面与陆机相同,但他却不像陆机那样深芜,语言较为浅近和流畅。他的《悼亡诗》极富感情,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真挚,因此获得了极高的评价。 应用:

① 太康诗风的形成

晋武帝司马炎于公元280年统一中国,改元太康。此后二十年左右比较安定,因此,建安时代的慷慨悲歌和建功立业的博大胸怀从诗歌中消失了,转而向结藻清英、流韵绮靡的形式技巧方面发展,形成了“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缛旨星稠,繁文绮合”的太康诗风。 ② 太康诗歌内容的特点

太康诗风在内容上的特点之一是“儿女情多,风云气少”,没有胸怀天下的巨大抱负,没有面对历史的深沉思索,转而在儿女之情中表现绮丽情思。

太康诗风内容特点之二是拟古模仿,缺乏现实内容。由于太康诗人缺乏直面人生的激情,所以在诗歌内容上只得求助于古人。 ③ 太康诗歌艺术形式特点

太康诗风在艺术形式上的特点,则是“缛旨星稠,繁文绮合”。 一是追求文字华美与辞藻华丽。

二是追求新的技巧,注意俳偶,以陆机为代表。 三是描写更加细腻。

④ 陆机诗歌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陆机的代表作是《文赋》。

1) 陆机的诗歌语言的华丽排偶是最明显的。

2) 就诗歌内容来说,陆机拟古之作很多,也有许多酬酢之词。

第二节 刚健诗人左思与刘琨

理解:左思的生平和思想性格

左思,出身寒微,家世儒学。他貌寝口讷,不好交游。构思十年,成《三都赋》,一时洛阳纸贵。左思是西晋诗坛第一人,代表作为《咏史》八首。 应用:

① 左思《咏史》诗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首先,有一种建功立业,功成身退的阔大胸怀。

其次,充满着一种悲愤不平之气。对门阀制度的批判极其强烈,对贫士失志极为愤慨,一股磊落不平之气迸发于诗中。

左思的诗歌继承了建安诗歌的风骨,他的诗歌引用历史典故以抒时愤,刚健有力。

另外,他的咏史诗,一改班固创为《咏史》时的质木无文,融入自己的身世之感,情感激烈深切,借古人之事,抒个人怀抱,使咏史诗有了新的飞跃。 ② 刘琨经历及其思想的转变

刘琨,史称他“少负壮志,有纵横之才”,年轻时参与贾谧“二十四友”之列。36岁时为并州刺史,抗击匈奴时父母被杀,国难家仇,激起他的报国壮志,奋身于戎马疆场,后被杀。 ③ 刘琨诗歌的特色

刘琨今存诗4首,代表作《扶风歌》、《重赠卢谌》。

《扶风歌》用血泪写下他的坚强意志和悲慨意绪,有刚健雄放之情致。

《重赠卢谌》中用了六个典故,激励卢谌。但即使是写失败的意绪,也是壮美的,继承了建安风骨的特点。

第三节 游仙诗与玄言诗

识记:

① 郭璞生平

郭璞,知识渊博,精通文字训诂,曾注《周易》、《尔雅》、《山海经》等。后因劝阻王敦谋反,被杀。郭璞的诗,以l0首《游仙诗》最为著名。 ② 孙绰《答许询》

东晋玄言诗的代表作家为孙绰、许询。诗中满篇是“道”、“神”、“玄风”、“蒙园”等玄学词语,确乎平典似《道德论》。 理解: ① 游仙诗

郭璞的代表作《游仙诗》10首,将老庄思想与道教神仙之说相混合,寄寓仕宦失意、惧祸避世的情绪和苦闷情怀。名为“游仙”,实为咏怀,抒发怀才不遇和对现实的不满之情。 ② 玄言诗

指东晋时期在玄学思想影响下,诗坛上流行的“寄言上德,托意玄珠”的作品。 应用:

① 游仙诗溯源及其两种创作倾向

游仙诗的渊源可上溯到先秦。在《离骚》中,当屈原对现实不满时就幻想神游天界。而以“游仙”为诗名,则始于曹植《游仙诗》。

游仙诗内容有两种不同倾向,一种纯写求仙长生之意,另一种则是愤世嫉俗之言。 ② 郭璞《游仙诗》的内容及其艺术特点

郭璞的游仙诗有两类内容:

一类是将对现实的失望不满用隐逸或游仙的方式表达出来。另一类,则是在承继传统上求仙长生之主题,以高蹈轻举、服食采药为主旨。

艺术特点:

郭璞的游仙诗感情真实,坎壈咏怀。另外,郭璞诗情采斐然,描写形象生动,色泽丰富。 ③ 玄言诗产生的原因及其发生发展过程

偏安的心态,中朝玄谈的流风遗韵,以及新形成的高雅脱俗的情调和流连山水的审美情趣,加之佛教般若空观的影响,使玄言诗在东晋诗坛占据了主流地位。

玄言诗的发生与发展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其发端自魏正始时代已开始,其时由于玄风影响,阮籍、嵇康等人诗中已有玄言成分。东晋中期是玄言诗的成熟和高潮期。东晋末叶,殷仲文和谢混的诗已变得以抒情写景为主,玄言成分仅余残烬,玄言诗已经式微了。 ④ 玄言诗内容与形式特点及其文学贡献

玄言诗的特点:在内容上是以谈论老庄玄理为主,少数兼及佛理的表述。在表达上则是抽象玄虚,淡乎寡味,纯以韵语敷述玄理,背离了艺术表现的形象、情感等原则。

东晋的玄言诗,不但直接启发影响了陶渊明平淡自然之风格,而且对后代文人诗歌中冲淡自然、旷达闲适风格的影响至为深远。并且,玄言诗人对山水的体悟与描写,也为晋宋之际山水诗的成熟和发展奠定了审美心理和创作方面的基础。

第四章 田园、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

第一节 陶渊明的生平

理解:陶渊明的生平经历

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人。陶渊明博学,好读书,性情任真,脱颖不羁,不慕荣利。曾数次出任小官,后辞官归田,退隐不仕。

陶渊明是晋宋时代著名的大诗人,辞赋散文家,所著诗文一并流传于世,有集八卷。 应用:陶渊明的思想、性格极其人生境界

思想:

少年的陶渊明,好学不拘。一方面“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一方面“学不称师,文取皆达。但是,他思想上的更主要一面,是受魏晋以来名士传统的影响,尤其东晋士人清虚恬淡心态的影响,而形成了不慕荣利、忘怀得失的人生态度。

人生境界:

陶渊明达到了一种物我一体、心与道冥的人生境界。他领悟到大自然的不息生机是自己生命的最好安归之所,完全融入到自然中去。

面对人生的苦患,他除了以老庄的无为的玄学人生观去对待,更重要的是靠儒家的思想力量,是儒家一片仁心与安于贫穷的道德准则。

另外,佛家般若思想也影响了他。陶渊明摆脱了人间世俗的烦扰,在精神上真正达到与自然泯一的境界,由此而创造出了格高千古的优秀诗篇。

第二节 陶渊明的诗歌成就

应用:

① 陶渊明田园诗的情思内涵

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贡献,就是开创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领域:田园诗

1)陶渊明写的田园风物、稼穑生活,都是他生活于其中的不可或缺的需要,他已与他们完全融合为一。他不是泛咏山林,而是亲切自然地描绘出田园风光,写出它的恬美意境和朴茂生气。代表作《归园田居》其一。

2)陶渊明的田园诗还真实地描写了自己的躬耕生活,对劳动的艰辛诗人表现出平静乐观的心态,躬耕之志始终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