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吐血整理)复习应考资料(完整版) 下载本文

《世说新语》是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品,是现存志人小说的最高成就,通过此书可以了解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大致面貌。

《世说新语》主要记述汉末至东晋的士族阶层的遗闻轶事,特别详于士族人物的玄虚清谈。《世说新语》记述的都是零星琐碎的人物言行,而所涉范围却很广,从中可以了解魏晋士大夫的思想、生活和当时的社会现实。从编者的思想情趣来看,已经摆脱了汉代经学观点的束缚,表现出多元化的特征。

在艺术方面,《世说新语》最大的特点是语言精练,简约含蓄,隽永传神,既有典雅的词句,又有生动的口语,善于将语言写得逼似人物身份,而又富于哲理性,而且往往用一言一行即表现人物的肖像和精神面貌。

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中,刘义庆《世说新语》成就最高,是记叙轶文隽语的笔记小说和小品文的先驱,后世模仿之作相继不断,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第一章 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歌

第一节 隋代文学

识记:

① 隋代文学作者的两个组成部分:北齐、北周旧臣和由梁、陈入隋的文人

北齐、北周旧臣:卢思道、杨素、薛道衡;

由梁、陈入隋的文人:虞世基、王胄、庾自直、诸葛颖。 ② 卢思道《从军行》

《从军行》以关塞生活为背景,抒写北地边塞生活的真实感受,笔力苍劲,体现了北方诗人重气质的特长。

③ 薛道衡《昔昔盐》

《昔昔盐》所写乃南朝诗常见的闺怨题材,清辞丽句,委婉细腻,情调和趣味偏于齐梁风格,是北方文人学习南朝文学表现手法时诗风转变的代表。 ④ 隋炀帝《春江花月夜》二首其一

其诗动静结合,意境壮阔明朗,虽无精深隽永的情韵而耐人寻味,然其白描语言清明而不淫丽绮靡。

⑤ 无名氏《送别》

这首诗气象已似唐诗,音律和谐,宛然一首成熟的唐人七绝。诗歌以鲜明的暮春恼人景色起兴,写春天已尽,柳枝折尽而远行人仍未归来的怨恨。 应用:隋代文学的过渡性质

总观隋朝,南、北文学的合流仅限于诗风的相互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合而不同的过渡性质。到隋代末年《送别诗》的出现,则代表着思绪和艺术均健康发展的诗歌新潮流,预示着南北诗风合流的新趋势和由齐、梁诗风向唐诗转变的广阔前景。

第二节 贞观诗坛与“初唐四杰”

识记:

① 李世民《辽东山夜临秋》

李世民的诗,常常壮大怀抱与华采并存,《辽东山夜临秋》即是一例。此诗不但重视声律辞藻的运用,还衬托出唐朝大军军声远播、鸟兽震骇的气氛。 ② 虞世南《蝉》

虞世南的《蝉》,是唐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世人称道 ③ 上官仪《入朝洛堤步月》

上官仪诗多应制、奉和之作,婉媚工整,时称“上官体”。其《入朝洛堤步月》堪称佳作:此诗音响清越,韵度飘扬,有天然媚美之致,体现了一种较为健康开朗的创作心态和雍容典雅的气度,成为代表当时宫廷诗人创作最高水平的典型范式。 ④ 王绩《野望》

王绩是初唐士人中诗风较为独特的一位,他的代表作《野望》。 ⑤ “初唐四杰”及其代表诗作

王勃《滕王阁序》、卢照邻《长安古意》、骆宾王《咏蝉》、杨炯《从军行》。 理解: ① 上官体

上官仪诗多应制、奉和之作,婉媚工整,时称“上官体”。 ② 王绩的诗境

王绩的诗歌创作,是其冷眼旁观世事时化解心中不平的方式,创造出一种宁静淡泊而又朴厚疏野的诗歌境界。

他的《野望》以平淡自然的话语表现自己的生活情感,写得相当真切,有一种不施脂粉的朴素美。但这种平淡自然的隐逸诗风,是易代之际大都会有的,并不构成初唐诗发展的一个环节。 应用:

① 上官体的创新和局限

上官仪对诗歌体制的创新,主要在体物图貌的细腻、精巧方面。他以高度纯熟的技巧,冲淡了齐梁诗风的浮艳雕琢;但诗的题材内容还局限于宫廷文学应制咏物的范围之内,缺乏慷慨激情和雄杰之气。由于宫廷诗人大多功成名就,志得意满,生活接触面也比较狭窄,所以诗歌的变革只能由处于社会中下层的一般士人来承担。

② “初唐四杰”诗歌创作的不同个性特点

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齐名,世称“初唐四杰”。他们的诗虽未脱离绮靡余风的影响,但已从宫廷走向市井和关山塞漠,题材拓宽了,感情浓烈壮大,形式多有创新,卢、骆之七言歌行,王、杨之五言律诗,尤为特出。

第三节 杜审言与沈、宋

识记:“文章四友”

杜审言、李峤、苏味道、崔融并称“文章四友”。四友中以杜审言最具诗才。 理解:

①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是杜审言最有名的五律:诗中把江南早春清新秀美的景色写得极为真切,由此引起的浓厚的思乡之情,完全融入明秀的诗境中,显得极为高华雄浑。 ② 宋之问《度大庾岭》

宋之问的五律《度大庾岭》,描写未到贬所而先想归期,一种含泪吞声的感怆情思表现得真切细腻,见不到任何着意文饰的痕迹,而诗律和对仗却十分的工整。 ③ 沈佺期《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

全诗不用典故,句法都是平常的结构,正表达一种被贬谪却无可奈何的伤感心境,无意去修饰,却写得有情有景,声律和谐流畅而蕴涵的感情非常深厚,是早期七言律诗的成熟之作,被后人称为初唐七律的样板。 应用:“沈宋”的诗歌创作与五言律的定型

律诗的定型,是由宋之问、沈佺期最后完成的。 宋之问的五律《度大庾岭》,描写未到贬所而先想归期,一种含泪吞声的感怆情思表现得真切细腻,见不到任何着意文饰的痕迹,而诗律和对仗却十分的工整。

沈佺期的《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全诗不用典故,句法都是平常的结构,正表达一种被贬谪却无可奈何的伤感心境,无意去修饰,却写得有情有景,声律和谐流畅而蕴涵的感情非常深厚,是早期七言律诗的成熟之作,被后人称为初唐七律的样板。

总之,经过杜、宋、沈等人的不懈努力,从武后至中宗景龙年间,唐代近体诗的各种声律体式已定型,并出现了一批较为成功的作品。

第四节 陈子昂与张若虚等

识记:

① 陈子昂的生平

陈子昂是一位对唐诗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诗人。他曾慷慨从军,因言事被降职,愤而解职还乡。回乡后,他被县令段简诬陷入狱,于久视元年去世,年仅42岁。 ② “吴中四士”

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被称为“吴中四士”。 理解:

① 陈子昂《感遇三十八首》其二和《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感遇》其二,诗中以兰若自比,寄托了个人的身世之感。此诗全用比兴手法,诗的前半着力赞美兰若压倒群芳的风姿,实则是以其“幽独空林色”比喻自己出众的才华;后半以“白日晚”、“秋风生”写芳华逝去,悲叹自己的年华流逝,理想破灭。它以效古为革新,继承了阮籍《咏怀》的传统手法,托物感怀,寄意深远。和初唐诗坛上那些“采丽竞繁”、吟风弄月之作相比,它显得格外充实而清新。

《登幽州台歌》在天地无穷而人生有限的悲歌中,回荡着目空一切的孤傲之气,形成反差强烈的情感跌宕。自悠悠天地而言,将与英雄业绩同其长久;而自己人生有限,一旦抱负落空,只能空留遗恨而已,于是产生了怆然涕下的巨大悲哀。这种一己的悲哀里,蕴涵着得风气之先的伟大孤独感,透露出英雄无用武之地、抚剑四顾茫茫而慷慨悲歌的豪侠气概。全诗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呈现出一种质实清新之美。 ②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代悲白头翁》是一首拟古乐府,全诗从女子写到老翁,咏叹青春易逝、富贵无常。其构思独创,抒情婉转,语言优美,音韵和谐,艺术性较高,在初唐即首推崇,历来传为名篇。 应用:

① 陈子昂诗歌的特点

陈子昂的《感遇》38首很多都与其政治活动有直接关系,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

陈子昂《感遇》其二,诗中以兰若自比,寄托了个人的身世之感。此诗全用比兴手法,诗的前半着力赞美兰若压倒群芳的风姿,实则是以其“幽独空林色”比喻自己出众的才华;后半以“白日晚”、“秋风生”写芳华逝去,悲叹自己的年华流逝,理想破灭。它以效古为革新,继承了阮籍《咏怀》的传统手法,托物感怀,寄意深远。和初唐诗坛上那些“采丽竞繁”、吟风弄月之作相比,它显得格外充实而清新。

《登幽州台歌》在天地无穷而人生有限的悲歌中,回荡着目空一切的孤傲之气,形成反差强烈的情感跌宕。自悠悠天地而言,将与英雄业绩同其长久;而自己人生有限,一旦抱负落空,只能空留遗恨而已,于是产生了怆然涕下的巨大悲哀。这种一己的悲哀里,蕴涵着得风气之先的伟大孤独感,透露出英雄无用武之地、抚剑四顾茫茫而慷慨悲歌的豪侠气概。全诗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呈现出一种质实清新之美。

②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艺术成就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长篇歌行,采用的是乐府旧题,但作者已赋予了它全新的内容,将画意、诗情与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全诗描写春江花月夜幽美恬静之景,以此为背景,表现女子缠绵悱恻的离别相思之情,并把它和对宇宙人生的思索融为一体,构成奇妙迷人的艺术境界。此诗抒情气氛优美浓郁,语言清丽,笔触细腻,韵调流利婉转,为历代人们所传诵,被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第二章 盛唐的诗人

识记:盛唐诗风形成的标志

初唐以来讲究声律辞藻的近体,与抒写慷慨情怀的古体汇而为一,韵律与抒情相辅相成,达到了声律风骨兼备的完美境界,成为盛唐诗风形成的标志。

第一节 王维、孟浩然等山水诗人

识记:

① 王维的生平

王维,早年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涯,晚年退朝之后,以禅诵为事。王维诗兼擅各体,尤善山水田园诗,与孟浩然并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 ② 孟浩然的生平

孟浩然,是盛唐诗人中终身不仕的一位作家。曾入长安应举,结交王维、张九龄等人,开始遍交诗坛群彦。随后则南下吴越,寄情山水。 ③ 山水田园诗派

唐代的山水田园诗派,是继承东晋陶渊明的山水田园派,代表人物有王维、孟浩然等,内容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其中以王维成就为高。 ④ “王孟”

王维和孟浩然在盛唐诗坛享有盛誉,两人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之代表诗人,世称“王孟”。 理解:

① 王维《山居秋暝》、《辛夷坞》

奠定王维在唐诗史上大师地位的,是其抒写隐逸情怀的山水田园诗。他的《山居秋瞑》写秋山雨后晚景,清新明爽,闲静恬美,为历代传诵的名篇。

《辛夷坞》,全诗由花开写到花落,而以一句环境描写“涧户寂无人”插入其中,前后境况迥异,由秀发转为零落。尽管画面上似乎不着痕迹,却能让人体会到一种对时代环境的寂寞感。 ② 孟浩然《过故人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夏日南亭怀辛大》、《宿建德江》

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更贴近自己的生活,《过故人庄》即是一幅非常朴实的田园风景画,诚挚亲切的友情,典型农家生活场景,熔自然美、生活美、友情美于一炉。

孟浩然与盛唐其他诗人一样,怀有济时用世的强烈愿望。《临洞庭湖赠张丞相》这首诗是赠张说的,作者把希望通过张说援引而一登仕途的心情表现得很迫切,有一种不甘寂寞的豪逸之气。

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写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同时又表达对友人的怀念,抒发自己独自乘凉时的感慨,一句“恨无知音赏”,表明了诗人清高自赏的寂寞心绪。

《宿建德江》写日暮泊舟时的“客愁”,寂寞惆怅的孤独心绪,因野旷天低、江清月近而愈显清远无际。自然平淡是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 ③ 裴迪《华子岗》

裴迪《华子岗》,诗人以“还家”为线索,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把落日、松风、草露、云光、山翠这些分散的景物,有机地联缀成一幅有声有色的艺术画面,着墨不多,而极富神韵。 ④ 储光羲《钓鱼湾》

《钓鱼湾》,由杏花春水和谭荷游鱼构成的明秀小景,融进诗人的敏锐感受和恬静心情,确有一种“格调飘逸,趣远情深”的韵味,是储光羲诗歌艺术中较为成功之作,在风格上与孟浩然十分接近。

⑤ 刘昚虚《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

诗中将一种绵长的思友之情,寄寓于水厂天阔的遥望之中,诗境澄淡清远,作者在对越中扬子江暮秋景色的描写中寄寓了滞留异乡的客愁和对故人孟浩然的深切思念。 ⑥ 张子容《泛水嘉江日暮回舟》

张子容《泛水嘉江日暮回舟》是其较为成功的作品,诗中写行舟江上所见的景色,诗境清逸淡雅,与孟浩然的诗相似,但气味较薄而终逊一筹。 ⑦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与王、孟诗风相近的诗人中,常建的创作成就最高。如其《题破山寺后禅院》,把深山古寺的清幽和山光谭影的空明,写得极为真切,通于微妙至深的禅境。虽为律诗,但笔调近似古体,语言朴素。这种表里澄澈的明秀诗境,不仅使山水虚灵化了,也情致化了。 应用:

① 王维山水田园诗歌的艺术表现特征

王维精通音乐,又擅长绘画,在描写自然山水的诗里,创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静逸明秀诗境,兴象玲珑而难以句诠。

《山居秋瞑》写秋山雨后晚景,清新明爽,闲静恬美,为历代传诵的名篇。诗人在清新宁静而生机盎然的山水中,将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出如水月镜花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

境,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辋川集》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别业时写的一组小诗,全是五绝,犹如一幅幅精美的绘画小品,从多方面描绘了辋川一带的风物。作者很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不仅以细致的笔墨写出景物的鲜明形象,而且往往从景物中写出一种环境气氛和精神气质,将诗人自甘寂寞的山水情怀表露得极为透彻。

② 禅宗影响与王维诗歌的空静之美

王维很早就归心于佛法,受当时流行的北宗禅的影响较大,这对王维的艺术思维和观物方式影响极大。《山居即事》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这是他独自隐居山中时的心态写照。由于生性好静而自甘寂寞,他能把独往独来的归隐生活写得很美,不仅没有丝毫不堪孤独的感觉,反而流露出自得和闲适。

③ 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艺术表现特征

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更贴近自己的生活,《过故人庄》即是一幅非常朴实的田园风景画,诚挚亲切的友情,典型农家生活场景,熔自然美、生活美、友情美于一炉。这种淡淡的平易近人的风格,与他描写的对象——朴实的农家田园和谐一致,表现了形式对内容的高度适应,恬淡亲切却又不是平浅枯燥。

孟浩然与盛唐其他诗人一样,怀有济时用世的强烈愿望。《临洞庭湖赠张丞相》这首诗是赠张说的,他把希望通过张说援引而一登仕途的心情表现得很迫切,有一种不甘寂寞的豪逸之气。

孟浩然禀性孤高狷沽,虽始终抱有济时用世之志,却又不愿折腰曲从。他的《夏日南亭怀辛大》,写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同时又表达对友人的怀念,抒发自己独自乘凉时的感慨。。诗在写法上融入了近体的音律美,中间六句的似对非对又具有素朴的形式美,以山水自适的情怀,融入池月清光、荷风暗香和竹露清响的兴象中,使人顿觉清旷爽朗。 ④ 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不同艺术特征

王维、孟浩然虽都盛唐田园山水诗的代表作家,但由于他们生活环境和性格气质的不同,在诗的写法和艺术风格方面是有区别的。

1)王维山水田园诗具有空明的境界和宁静之美,诗歌宁静优美而神韵飘渺。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更贴近自己的生活,景物描写带有即兴而发、不假雕琢的特点,诗语自然纯净,似比王维的诗更显淳朴,诗歌呈现出豪华落尽见真淳的境界。

2)王维的山居歌咏擅长与表现空山的宁静之美,而孟浩然的乘舟行吟之作则表现了山水的纯净之美,语言清省。

第二节 王翰、王昌龄、崔颢等豪侠诗人

识记:王昌龄的生平思想

因出身孤寒和受道教虚玄思想的影响,王昌龄身上有种一般豪侠之人缺乏的深沉,观察问题较为敏锐,带有透视历史的厚重感。 理解:

① 王翰《凉州词二首》其一

王翰诗多一气流转的壮丽俊爽之语,代表作为《凉州词二首》。此诗以明快的语言、鲜明的节奏透露出一种奔放的情绪,给人以激动和向往。 ②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二、《出塞二首》其一、《长信秋词五首》其三

《从军行》其二,截取了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断,通过写军中宴乐表现征戍者深沉、复杂的感情,用热烈喧闹的场面来反衬人物难以排遣的悲怆沉闷的心境,托之以高天秋月照长城的苍凉景色,苍凉中又弥漫一重壮阔的情思氛围。

他的《出塞》其一,感慨边将无能,致使千百年来不得安宁和平。语言含蓄雄放而意境高远深沉,被明人李攀龙誉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

《长信秋词五首》是王昌龄写女性的成功之作。用冷峻之笔写姣好的容颜还不如空中飞过的寒鸦幸运,描写古代宫中多数女性的不幸生活,怨苦深沉而委婉含蓄,成为宫怨诗中的佳作。 ③ 崔颢《黄鹤楼》

崔颖《黄鹤楼》诗被誉为唐人七律之首。诗的前半段抒发人去楼空的感慨,后半段落入深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