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医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下载本文

红外线疗法技术操作规范

一、适应症

适用于中医辨证属于阴证者。 二、禁忌症

中医辨证属于阳证者慎用。 三、操作方法:

1、治前应疗先检查灯头、灯罩是否固定好。

2、治疗前检查皮肤是否有疤痕及知觉障碍,防止烫伤。

3、根据医嘱选好治疗种类,患者取舒适体位,暴露治疗部位。治疗过程中以舒适温热感为宜,如过热、头晕,及时告诉医务人员,调整灯距,治疗时间为15-30分钟。

4、红外线灯一般应固定在距离患部20-60cm的斜上方或旁边,可根据灯的大小和患者的感觉随时调整。

5、治疗完毕关闭机器,检查皮肤,拭去局部汗水,休息片刻再离开。 四、注意事项:

1、皮肤感觉障碍、疤痕、植皮部位、缺血肢体治疗时应特别小心并经常询问,观察局部反应,以防烫伤。

2、治疗时不要移动体位,以免碰触灯具引起烫伤,如感觉不适立即报告。 3、治疗时应避免直接辐射眼部,必要时用浸水棉花或纱布遮盖。

4、在治疗过程中如有疲乏无力、睡眠不好、头晕等情况应停止治疗或更换治疗方法。

5、床边患者治疗应由工作人员进行操作,不应由患者或其家属进行操作治疗。治疗前后由工作人员负责检查被治疗局部的皮肤状况。

16

电脑中频疗法技术操作规范

一、适应症

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疤痕、粘连、扭挫伤、注射后硬结、慢性盆腔炎、带状疱疹、声带小结、废用性肌萎缩、颞颌关节紊乱、胃下垂、便秘、网球肘、肌腱炎、面瘫、周围神经损伤、肌筋膜炎等。

二、禁忌症

带有心脏起搏器者、孕妇腹部及腰骶部、心脏部位、恶性肿瘤、结核病灶、急性化脓性炎症病灶部、出血部位、血栓性静脉炎、破伤风、治疗部位有较大金属异物等。

三、操作方法

1、选择适宜的硅胶电极,衬以湿垫布,置于治疗部位。对置或并置,肢体可以环形,颅脑区不能用对置法,心前区禁用。用沙袋或绑带固定好。

2、根据病情选择相应处方。

3、开始治疗,按下“启动”(或开始)键,然后按动强度调节键,边调节边询问病人,一直至耐受限。由于人体对电流开始比较时比较敏感,过几分钟后,可做适当调节,使输出电流增大些。若病人难以忍受,则把电流输出调小些。

4、治疗完毕,机器自动停止电流输出,并发出提示音,这时可取下电极,再关闭电源。

5、中途停止可按“停止”键,治疗停止。

6、每次治疗20分钟,每日1次,必要时上、下午各1次,一般10-20次为1个疗程。 四、注意事项

在中频治疗中不能切断电源或移动电极,以免电击。

17

超短波疗法技术操作规范

一、适应症

超短波作用于机体组织,除温热作用外,还有非热效应,具有消炎,镇痛和促进组织愈合的作用,用于治疗急慢性炎症,肌肉关节疼痛等。

二、禁忌症

心脏植有起搏器,有出血倾向,妊振早期,治疗部位有金属异物,早期恶性肿瘤等。 三、操作方法

1、小功率超短波用于面部,趾,指等小部位,大功率超短波适用于躯干,肢体等大部位。

2、开启电源预热1~2分钟,调节输出至治疗所需剂量。 3、治疗剂量分为无热量,微热量和温热量。

4、治疗中工作人员应经常询问患者,如有不适如头晕,心慌,应停止治疗。 5、治疗完毕,将输出调至预热挡,准备下位患者治疗。 四、注意事项

1、治疗急性炎症时,应严格无热量,短时间治疗。 2、导线勿打圈和交叉,通过患者身体时用毛巾隔开。 3、注意极板有无破裂,接头处金属是否裸露。

4、感觉不良者,骨突出部位,皮肤出汗及电极下潮湿时,均易发生烫伤。 5、机器在治疗中和治疗5分钟内不能移动,夏季注意机器散热。

18

磁疗技术操作规范

一、适应症

1、软组织损伤——韧带、肌肉、软组织扭挫伤、肌肉劳损; 2、颈肩腰腿痛——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

3、关节痛——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 4、慢性支管炎,慢性盆腔炎; 5、胃肠神经官能症——腹泻、便秘; 6、神经痛。 二、禁忌症

目前磁疗法尚无绝对禁忌证,但对以下情况可不用或慎用,如严重的心、肺、肝及血液疾病,体质极度衰弱,副作用明显者或孕妇的下腹部。

三、操作方法

1、磁疗机的机头直接对准患区或穴位,使磁头的开放面与治疗部分充分接触。 2、根据治疗需要调整磁疗的强度。

3、调整治疗时间,每次治疗时间20~30分钟,每天治疗1次。 4、结束治疗将磁头取下。 四、注意事项 1、掌握好剂量

2、正确使用磁头,磁头不要相互碰击

3、注意不良反应。治疗后如血压波动、头晕、恶心、嗜睡或严重失眠应停止治疗。

4、白细胞较低的患者定期做白细胞检查。

5、磁疗时不要带机械手表、手机、磁卡,以免损坏。 6、植入心脏起搏器患者慎用。

19

牵引疗法技术操作规范

一、适应症

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颈、腰椎退行性变、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小关节紊乱等。

二、禁忌症

恶性肿瘤、结核、骨折、脊髓压迫症、突出的椎间盘碎裂、急性损伤、严重的骨质疏松、颈椎病术后、腰椎感染、腹疝、动脉瘤、严重痔疮、心血管疾病(尤其是未控制的高血压)、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心肺功能障碍、孕妇等。

三、操作方法

1、检查传感器,电机及电源线连接是否良好。牵引绳是否在滑轮槽内。活动床 板是否固定好,整理好牵引带。

2、打开电源预热1分钟。按下回退键,使电机丝杆回退到工作初始状态。 3、根据病人治疗情况,选择绑扎带或其他固定方法,收紧牵引带。松开活动床板固定。

4、初步设定牵引力。牵引力设置:颈部4-6公斤起,一般不超过9公斤;腰部一般牵引力为体重之1/2为上限。根据疗程、体重、疾病以及身体状况酌加减。

5、选择治疗方法:连续或间歇。

6、如时间需要修订,安设定键分别设定时间。

7、按启动键,牵引开始,计时及自动控制系统开始工作,进入治疗状态。 8、在牵引治疗中:1)、可随时调整牵引力或时间。2)、需停止治疗后才可重新调整牵引力或时间。

9、治疗时间到蜂鸣器提示,电机自动回退,到位停止后,活动床板固定,松开绑扎带,嘱病人平躺5分钟后慢慢起床。

四、注意事项

1、牵引中有头晕、或其他不适等不良反应时应中止牵引,平卧休息。 2、颈椎牵引时有牙痛者,在上下齿间咬上一块小纱布。

3、与其他物理治疗并用,如超短波,温热疗法等,应在牵引前进行,以使肌肉弛缓。 4、为保持腰前弯姿势,在小腿下放一个支撑物,比如枕头或垫子。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