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上《科学》教材《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 下载本文

从情境中探究 在兴趣中发展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谈

【科学教育理论指导】

《地球表面的地形》是教科版五上《科学》教材“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从单元内容编排结构来看,本课内容具有总起作用。教材内容的安排,大致让学生了解认识地球表面的地形及整体概况。这是学生初步认识地形图的一课,让学生通过实际图片再到地形图的一个过程,从而初步认识观察地形图的方法,同时这样的观察又是开放的、具有探究性。

【地球与宇宙领域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梳理】

本课是本单元学习的基础,将引发学生讨论和交流有关地球表面地形地貌及其变化的一些话题,为以后学习地球内部运动和外力作用引起的地表变化奠定基础。本课教材中主要安排了两个活动内容:一、我们所看到过的地形,这一活动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回忆曾经去过的地形来相对应说出这一地形特点的地貌特征。这一认识从实到形,是学生认识事物的一个转变;二、观察地形图,这一活动步骤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进一步观察地形图来了解我国地形结构和地球表面地貌特征状况。

【学情分析】

本课是本单元学习的基础,将会引发学生讨论和交流有关地球表面地形地貌及其变化的一些话题,为此在教学活动充分采用各种图片让学生认识各种地形,根据地形的特点认识各种各样的地形,然后根据一些感性的认识,使学生能从地形图中认识各种各样的地形。由于学生知识面相对较狭窄,对一些科学术语等都并不了解,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尽可能地从学生较为熟悉的地形特点展开,也可以从认识家乡地形开始,再进行拓展,以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能更好地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

地形包括高原、高山、盆地、丘陵、峡谷、平原等;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过程与方法:

观察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高原、平原、谷地、山脉、河流、海洋等地形;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对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兴趣,能自觉关注和收集相关信息。 【教学重难点】

1.知道典型地形地貌的特点。

2.从地形图中发现整个地球地表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点,知道并描述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3.了解地形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理解“地利”在战争中的地位。 【教学准备】

课件、实验报告单、橡皮泥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去过哪些地方?

谁去过黄山?觉得那里怎么样?那里的地形和咱们这里一样吗? (不一样,黄山的山都好高。)

2、课件出示世界地图:你们知道地球有多少种地形吗?

出示中国地图:我国又有哪些地形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板书课题。 【点评】 学生对旅游过的景点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很容易回忆出相关地形的记忆。接着,直接以著名景点黄山和家乡地形的比较,引出不同地形的概念,顺其自然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学习地形特点。

1、看看这些地形有什么特点?小组进行讨论。

(1)课件出示典型地形图片,学生讲解,教师补充介绍。

2

问:你给大家介绍什么地形?还有吗? 平原:低平而宽广。

盆地:周围有山地,高原环绕,中间地势较低。 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开阔或有丘陵起伏。 丘陵:海拔不高,山顶浑圆。

这些都是地球表面常见的地形,你能记住它们的特点了吗?

【点评】以图片的形式,尤其是熟悉的景区图片加深学生对不同地形的认识,从而进行比较它们的不同特点。

(2)你能把这个连出来吗?课件出示题目。

平原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周围有山地、高原环绕,中间地势较低

地势高而崎岖,峰峦高耸 海拔不高、山顶浑圆

地球表面的地形

海拔较高、地面开阔或有丘陵起伏 3

低平而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