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离集站场改造施工方案电务同意(最终版i) - 图文 下载本文

7.3模板工程 7.3.1 模板体系

本工程模板体系选用见下表

模板体系选用表

部位 基础、基础梁 框架柱 框架梁 楼板 支模体系 采用定型模板,面板为18mm厚木胶合板,60380木枋作背楞,Ф4833.5双钢管作外龙骨,Ф14对拉螺栓拉结,Ф4833.5钢管作斜撑 矩形柱采用定型模板,面板为18mm厚木胶合板,60380木枋作背楞,双钢管作柱箍,Ф14对拉螺栓拉结,Ф4833.5钢管作斜撑 采用定型模板,面板为18mm厚木胶合板,60380木枋作背楞,Ф4833.5双钢管作外龙骨,Ф14对拉螺栓拉结,支架采用Ф4833.5钢管支撑体系 面板采用18mm厚木胶合板,60380木枋作背楞,支架采用Ф4833.5钢管支撑体系。 所有进场钢管均经相关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并对进场的钢管进行除锈刷漆处理。

7.3.2 模板的加工与制作

模板在模板加工棚统一制作,胶合板模板加工前,根据梁、柱的尺寸进行模板排版设计,施工中严格按模板排版图排版,减少胶合板模板的锯割,利于胶合板模板的周转使用。

边梁加固采取对拉螺杆,对拉螺栓用Ф14钢筋制作。 7.3.3 模板的安装

7.3.3.1 基础梁、承台模板

采用定型模板,面板采用18厚木胶合板,背楞采用60380木方,间距不大于200mm。外龙骨采用双钢管,竖向间距300~500mm, Ф14对拉螺栓加固,横向间距不大于500mm,并在四周设钢管斜撑。

7.3.3.2 柱模安装

本工程框架柱为矩形柱,模板采用定型模板,每柱四块。面板采用18厚木胶合板,背楞采用60380木方,间距不大于200mm。柱箍采用双钢管,竖向间距300~500mm,Ф14对拉螺栓加固,横向间距不大于300mm,第一道柱箍距模板底口不大于200mm。

7.3.3.3梁模板安装

柱模安装顺序为:放出柱边线和模板背枋外口线→模板就位组装→加设柱箍→水平方向加固→检校调垂直→柱根处理。

12

柱水平方向固定与满堂脚手架连为整体,并加设斜撑。

柱根处理均用水泥砂浆补平堵缝,楼板面不平的预先用水泥砂浆补平。梁模板安装顺序为:测量放线定出立杆位置→搭设满堂架→搭设横杆及布置梁下小横杆→铺梁底模并用扣件卡位→绑扎梁钢筋→封侧模并加固卡位立杆→加设梁底顶撑→检校验收。

梁模板施工要点:

⑴框架梁梁底模支撑横杆间距不大于400mm,梁两边立杆间距在梁断面方向为“梁宽+400mm”,在梁长度方向不大于1000mm。次梁梁底模支撑横杆间距不大于500mm,梁两边立杆间距在梁断面方向为“梁宽+600mm”,在梁长度方向不大于1000mm(具体进行计算,特别是大跨度楼面梁的支撑系统)。梁底木枋均大面朝下,木枋净距不大于300mm。

⑵梁侧模背枋沿梁长度方向布置,小面朝下,木枋净距不大于400mm。梁侧模卡位竖向钢管间距同梁底小横杆,钢管上下端均与满堂架扣接固定。

⑶梁底宽大于450mm时均设双排可调顶撑,梁底宽小于450mm设单排支撑,顶撑杆间距同梁下小横杆间距。梁下支撑独成体系,且与满堂架相连结。

⑷梁跨度大于4m时,梁底模起拱,按跨度的1/1000~3/1000起拱,悬挑梁跨度大于2m时按悬挑长度的1/300起拱。

7.3.3.4板底模板安装

板模板安装顺序为:测量放线定出立杆位置→搭设满堂架→搭设最上步水平杆并抄平检校→铺设横楞木枋→铺设板模板→检校验收→绑扎板筋

板模板施工要点:

⑴支撑架最上一步水平杆在抄平的基础上挂线校准,然后固定。 ⑵支撑架的木枋在木工房内用电刨把上下两个接触面刨平,同时两面要求水平,防止出现大头小尾现象,并保证每根木枋尺寸一致。木枋两接触面尺寸误差最大为2mm。

⑶木枋铺设用水平尺找平,小面朝下。每根木枋水平度小于3mm。木枋布置间距不大于400mm。

⑷木枋搭接长度至少保证一跨横楞钢管间距。 7.3.3.5 楼梯模板安装

本标段楼梯模板采用18mm厚竹胶板和503100木方及Ф4833.5钢管进

13

行施工,踏步模采用50mm木板。

支设楼梯模板时,先支设上下休息平台及平台梁,然后按图纸尺寸支设斜板,待楼梯钢筋绑扎完毕后,再吊踏步模,楼梯踏步模与侧模固定牢固,以防位移。为确保楼梯模的刚度,避免踏步面呈弧形,踏步模板在楼梯宽度方向加设两道锯齿木方。

7.3.3.6梁板模板支架

模板支架采用Ф4833.5扣件式钢管满堂脚手架,支承在钢筋混凝土底板上。楼面预应力梁底模支撑必须稳定可靠,防止支撑变形过大。

支模架的搭设要求见下表。

模架搭设要求表

项次 搭设顺序 要求 先按楼地面上预先放出的梁边线顺梁方向搭设梁架,梁架起好后在板中间位置补充立杆和水平纵横杆。梁底支撑与板底支撑同时支设,但各自独立成体系,板底及梁侧拆模时,梁底支撑予以保留。 a.支撑架搭设时立杆下铺放50mm3200mm34000mm垫木。 b.框架梁两边立杆间距为“梁宽+400”,梁底加设可调顶撑。次梁两边立杆间距为“梁宽+600”,梁底加设可调顶撑,梁宽大于450mm设双排顶撑,梁宽小于450设单排顶撑。 c.板底立杆间距不超过1 m31m,水平杆步距为1.5m,在梁底立杆上均加设一个抗滑扣件,距地面200高搭一道扫地杆。 d.当梁跨度≥6m时,梁模板起拱,起拱高度为跨长的0.3%,悬挑梁端头模板起拱,起拱高度为悬挑部分长度的0.5%。 当板跨度≥4m时,板模板起拱,起拱高度为跨长的0.3%,当悬壁板跨度≥1.5m时,板模板起拱,起拱高度为跨长的0.5%。 e.支架搭设完毕以后,认真检查板下钢管或木楞与支柱连接及支架安装的牢固与稳定,根据给定的水平线,认真调节支模的早拆头的高度,将钢管和木楞找平。 f.铺设木模块:先向垮中铺设平模。最后对于不够整模数的模板和窄条缝,采用拼缝模嵌补,拼缝以不漏浆为准,应该考虑模板的遇水膨胀量。 g.平模铺设完毕后用靠尺、塞尺和水平仪检查平整度与楼板底标高并进行校正。 h.立杆之间按步距满设双向水平杆,确保两方向足够的设计刚度。 i.梁和楼板荷载相差较大时,采用不同的立杆间距,但只在一个方向变距,而另一个方向不变。 j.高支撑架的顶部和底部(扫地杆的设置层)设水平加强层。 k.单水平加强层每6m沿水平结构层设置水平斜杆或剪刀撑,且与立杆连接,设置斜杆层数大于水平框格总数的1/3; l.剪刀撑的设置:沿支架四周外立面满设剪刀撑,中部根据需要并依构架框架的大小,每隔10~15m设置。 m.顶部支撑点的设计:在立杆顶部设置支托板,其距离支架顶层横杆的高度不大于400mm。顶部支撑点位于顶层横杆时,靠近立杆,且不大14

搭设要点

项次 要求 于200mm。 a.严格按照设计尺寸搭设,立杆和水平杆的接头错开在不同框格层中设置。 b.确保立杆的垂直偏差和横杆的水平偏差小于《扣件架规范》的要求。 搭设质量要求 c.确保每个扣件和钢管的质量满足要求,每个扣件的拧紧力矩都要控制在45~60N2m,钢管不选用已经长期使用发生变形的。 d.地基支座的设计满足承载力的要求。 a.精心设计混凝土浇筑方案,确保模板支架施工过程中均衡受载,最好采用由中部向两边扩展的浇筑方式; 支模架使用要b.严格控制实际施工荷载不超过设计荷载,对出现的超过最大荷载有求 相应的控制措施,钢筋等材料不在支架上方堆放; c.浇筑过程中,派人检查支架和支承情况,发现下沉、松动和变形情况及时解决。 7.3.3.7模板的拆除

模板拆除顺序与安装顺序相反,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先拆除非承重模板,后拆除承重模板,先拆纵向墙模板后拆除横向墙模板,先拆外墙模板后拆内墙模板。

模板的拆除时间以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为准。竖向结构模板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拆除,水平结构模板按下表要求的混凝土强度进行拆除。拆除模板之前,填报模板拆模申请表,经有关人员签字后再拆模。

悬挑构件待混凝土强度等级达到100%,且该构件不支撑上部结构混凝土浇捣底模时再拆除底模支撑。

水平结构模板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览表

构件类型 构件跨度(m) 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 板 板 梁、拱、壳 悬臂构件 ≤2 >2,≤8 >8 ≤8 >8 - ≥50 ≥75 ≥100 ≥75 ≥100 ≥100 7.4混凝土工程 7.4.1 混凝土施工工艺

准备工作→混凝土搅拌→混凝土运输→柱、梁、板、楼梯混凝土浇筑与振捣→养护

7.4.2 一般要求

15

1、首先检查模板有无缝隙、孔洞,柱、梁模板内的木碎、杂物要清除干净,模板缝隙严密不漏浆。柱模板和清扫口在清除杂物及积水后再封闭。浇筑前对模板浇水湿润。

2、板、柱子新混凝土交接处,将老混凝土浇水湿润,铺50mm厚与混凝土同配合比的水泥浆,然后分层浇筑,每层浇筑高度控制在500mm左右,水平施工缝设在大梁底标高以下50mm处,当大梁钢筋需锚入柱内时,则施工缝留在锚固筋下50mm处。

3、混凝土浇筑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均匀排列,逐点移动,按顺序进行,做到不遗漏,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0~400mm),分层浇筑中振捣上层混凝土时插入下层混凝土50mm以上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平板振动器的移动间距合适,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边缘。

4、浇筑时派钢筋工和模板工观察钢筋和模板,预留孔洞、预埋件、插筋等有无位移变形或堵塞情况,出现问题时立即停止浇筑并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修复完毕。

5、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在12h以内加以覆盖,并浇水养护。夏天加盖湿草包或塑料薄膜养护;冬季做好防冻工作,以避免混凝土在初凝时受冻而使结构存在隐患。

6、楼面梁板的拆模时间要由现场施工员严格控制,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75%以后再拆模。对悬臂构件和跨度大于8m的梁板结构当混凝土强度达到100%设计强度后再拆模。

7.4.3 柱的混凝土浇筑

1、柱浇筑前底部应先填以5~10厘米厚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减石子砂浆,柱混凝土应分层振捣,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时每层厚度不大于50厘米,振捣棒不得触动钢筋和预埋件。除上面振捣外,下面要有人随时敲打模板。

2、柱高在3米之内,可在柱顶直接下灰浇筑,超过3米时应采取措施(用串桶)或在模板侧面开门子洞安装斜溜槽分段浇筑。每段高度不得超过2米,每段混凝土浇筑后将门子洞模板封闭严实,并用箍筋箍牢。

3、柱子混凝土应一次浇筑完毕,如需留施工缝时应留在主梁下面。无梁楼板应留在柱帽下面。在与梁板整体浇筑时,应在柱浇筑完毕后停歇1~1.5h,使其获得初步沉实,再继续浇筑。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