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 下载本文

第三节 宋元讲史

要点:一般结构散乱,人物性格模糊,故事、情节前后不连贯,语言文白夹杂

现存宋元讲史话本:《宣和遗事》、《薛仁贵征辽事略》、《全相平话五种》、《三国志评话》等,文字平实质朴,叙事简略粗率

阅读篇目:《宣和遗事》、《三国志评话》

第七编 明代文学

概 说

要点:明代社会、思想文化特点及对文学的影响,以嘉靖为界分前后两期,都以小说、戏曲成就最突出,诗文以公安派为主

第一章 《三国演义》

第一节 章回小说的产生及其形式特点

要点:章回小说是在宋元讲史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宋元讲史话本有分节讲述和每节以题目标示内容的特点,这是章回小说分章叙事、标明回目的形式的起源。元末明初出现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等讲史小说初具章回小说的特点;至明嘉靖、万历时期,《金瓶梅》、《西游记》的出现,章回小说的形式更加成熟

第二节 《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及其作者

要点:《三国演义》从故事产生到成书,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西晋初陈寿的《三国志》及南朝时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宋元时期讲史话本《三分事略》、《全相三国志平话》及杂剧中的三国故事剧。罗贯中在此基础上编成我国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经清初毛宗岗改定为《三国志演义》,通行本作《三国演义》

罗贯中生平

第三节 《三国演义》的内容和思想

要点:此书主要描写汉末至晋初魏、蜀、吴三国在政治、军事、外交上的斗争,以及中斗争中出现的各类人物的活动。作品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与丑恶,寄托了明君贤相和渴望天下安定统一的政治理想,具有“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三国演义》在思想上还突出赞美了封建时代忠义等伦理道德观念。

第四节 《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形象

要点:中心人物是蜀汉集团中的诸葛亮,与全书明君贤相的政治理想和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是一致的。在作品中,诸葛亮被塑造成政治抱负远大、节操忠贞、才能超世、德才兼备的完人,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和追求,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其他主要人物还有曹操、刘、关、张等

36

第三节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和影响

要点:《三国演义》是历史演义的开山之作,取得了将艺术性与历史性相统一的巨大成功,为历史演义小说树立了典范。

作品以蜀汉为中心,以三国矛盾为主线,对历史进行了全景式的反映 作品善于抓住人物思想的主要特征进行描绘,使人物具有艺术魅力

作品语言吸收传记文学和说唱文学的成就,使用较为浅近的文言进行创作,简洁而又通俗 作品对社会政治思想、道德军事、文化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阅读篇目:《三国演义》

第二章 《水浒传》

第一节 《水浒传》的成书过程及其作者

要点:作品是与《三国演义》同期出现的一部白话长篇小说,有较长的成书过程。

北宋末年的宋江起义;南宋和元代流传的宋江等起义英雄的故事;元明之际作家在讲史、杂剧等作品中叙述的宋江等起义军故事的基础上完成创作

一般认为作者是施耐庵,生平

《水浒传》的一百回本、一百二十回本和金圣叹删订和七十回本 第二节 《水浒传》的内容和思想 要点:作品描写了宋江起义的全过程

作品在最广阔的历史背景中,提示出“官逼民反”的社会根源,歌颂了反抗压迫的英雄,也写出他们不幸的结局

在作品中,英雄们的斗争不以推翻宋王朝为目标,只限于反贪官的范围,行为始终带有封建忠义的政治色彩。作品忠实反映出封建时代人民起义的悲剧性因素,有深刻的历史悲剧精神

第三节 《水浒传》的主要人物形象

要点:宋江,他是全书思想的主要表现者。宋江是具有复杂性格的,充满历史悲剧精神的形象,是作者以封建儒家思想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塑造出来的。

第四节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和影响

要点:在环境与情节中对人物进行个性化描写,塑造出许多不朽的艺术典型。 小说结构具有相对独立与整体一致相结合的特点。

作品语言继承和发展了话本的传统,形成一种成熟的白话书面语言,明快洗炼,富有形象感和表现力,富于个性化

作品对当时及以后的社会生活及文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阅读篇目:《水浒传》

第三章 明前期诗文

37

第一节 宋濂 刘基 高启 要点:宋濂生平

文论主张;以散文创作为主,传记文和写景文最出色,文笔简洁生动 刘基生平

诗、文成就,散文以寓言体最突出,文笔犀利,语言朴质;其诗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风格沉郁 高启生平

成就在诗,取法前人而自成一家,清峻超拔,富于才情,对明诗发展有较大影响

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宋《送东阳马生序》*、刘《卖柑者言》、高《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第二节 台阁体与茶陵诗派

要点:杨士奇、杨荣、杨溥与台阁体诗文 于谦的诗歌,具有爱国精神 茶陵诗派

李东阳生平,诗论,李诗具有一定的社会内容,对台阁体形成冲击,对明中期以后诗文发展有一定影响

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于《石灰吟》、李《寄彭民望》 第三节 前七子的复古诗文 要点:代表人物李梦阳、何景明 李梦阳生平

李梦阳的复古文学主张,诗歌讲究结构和章法,描写与议论相结合,笔力雄健,模拟倾向较重 何景明生平

文学主张,诗歌具有社会内容,风格平实

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李《石将军战场歌》、何《岁晏行》

第四章 明前期戏剧

第一节 明前期戏剧的特点

要点:四个特点:一是继元之馀风,杂剧创作仍较活跃;二是杂剧体例仍元剧之旧,亦有变体出现;三是伦理说教色彩较重,代表人物有朱权、丘浚、邵灿等;四是有一些较为优秀的作品,代表是贾仲明、杨景贤、王九思及康海等

第二节 王九思 康海 要点:王九思生平

代表作《杜甫游春》,折射出明代社会政治的现实,曲文书卷气较浓,有案头化倾向 康海生平

代表作《中山狼》,讽刺背信弃义,关目曲致,文词自然朴质 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杜甫游春》第一折、《中山狼》第四折

38

第五章 明后期戏剧

第一节 明后期戏剧的特点

要点:中国戏剧史的又一高峰,有新的特点

一是北曲渐趋衰微,南曲日益盛行,北杂剧体制多有突破;二是魏良辅改良昆腔,梁辰鱼依昆腔创作《浣纱记》成功,沈璟著《南词全谱》创立昆曲格律体系后,传奇创作盛极一时;三是在继承南戏传统的基础上,逐步完善传奇的剧本体制;四是传奇的思想内容有很大提高

徐渭《南词叙录》、沈璟《南词全谱》、王骥德《曲律》、吕天成《曲品》 第二节 徐渭和《四声猿》 要点:徐渭生平

《四声猿》:《渔阳弄》、《雌木兰》、《女状元》、《玉禅师》四剧合称,代表是《渔阳弄》 作品继承了宋元戏曲抒写真情、字字本色的特点,内容具有社会意义;人物性格鲜明,语言本色流畅,充满浪漫色彩。在杂剧体制上也有创新

徐渭之后,名家有王衡、叶宪祖、徐复祚、沈自征等 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渔阳弄》 第三节 昆腔的兴起和《浣纱记》

要点:明前期传奇演唱有四大声腔:弋阳腔、海盐腔、昆山腔、馀姚腔。嘉靖、隆庆间,著名曲师魏良辅改革昆山腔,使之成为主流声腔

梁辰鱼最早按改革后的昆山腔创作《浣纱记》成功,为昆曲传播做出贡献。《浣纱记》借生旦爱情以抒写历史兴亡的方式,对后世传奇有明显影响。

同期出现的著名传奇有李开先《宝剑记》,写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故事,结构与文辞俱佳;无名氏《鸣凤记》写明代志士与严嵩奸党的斗争,对时事剧出现有深刻影响

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浣纱记》第三十出《采莲》、《宝剑记》第三十七出《夜奔》、《鸣凤记》第十四出《写本》

第四节 沈璟和吴江派

要点:沈氏是吴江派的代表,也是明后期曲坛的代表之一

戏曲理论见《南词全谱》,较全面构建了以昆曲为全体的新传奇的格律体系,对昆曲发展有重大贡献;作品有讽世特点

主要作家还有王骥德、吕天成、冯梦龙、沈自晋、叶宪祖等,是当时戏曲理论与创作的中坚 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博笑记》 第五节 《娇红记》等传奇

要点:明后期代表还有孟称舜《娇红记》、周朝俊《红梅记》、高濂《玉簪记》、孙钟龄《东郭记》等,著名曲选有毛晋《六十种曲》

39

第六章 汤显祖

第一节 生平与思想

要点:生平:抨击朝政、追怀善政、弃官归乡

思想上师承泰州学派,受到李贽和佛学大师的影响,崇尚真性情,反对假道学;政治上与东林党倾向相通;文学上反对前后七子的复古主张,注重艺术家的创造精神和才情与个性,使之成为明后期进步文学思想与创作的主将

第二节 《牡丹亭》 要点:明剧最杰出的作品

思想:热情歌颂为情而生,为情而死的至情,歌颂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爱情自由、要求个性解放的斗争精神;暴露了封建礼教的冷酷和虚伪,寄寓了作者崇尚真性情的哲学思想,表现了与当时社会正统理学观念相对立的意识,比任何爱情作品都具有更深刻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

人物:杜丽娘是继崔莺莺之后出现的动人的女性形象 艺术特征:强烈的理想精神和浓郁的抒情色彩 影响

第三节 其他剧作

要点:《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的内容和思想

《南》、《邯》标志着汤显祖的创作扩大到社会政治题材,寄寓着作家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思索,具有追求理想社会的浪漫精神

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牡丹亭》

第七章 《西游记》

第一节 《西游记》的成书过程及其作者

要点:唐僧玄奘取经的史实和《大唐西域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宋代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南戏与杂剧中的西游故事和唐僧故事;元明间描述西游故事的平话

《西游记》的作者 吴承恩生平

第二节 《西游记》的内容和思想

要点:一部描写唐僧师徒西行取经修成正果的神话小说。

全书从孙悟空的故事开始,并是小说最主要的人物,体现了最突出的勇于反抗的自由精神 猪八戒形象带有凡人的特点

唐僧形象在保留虔诚苦行一面的同时,表现出封建士人的气质

《西教记》在相当程度上是对人世的反映。从取经这一宗教活动,着意表现出主人公为取真经百折不回的精神;其讽刺揶揄亦取自当时世态

第三节 《西游记》的艺术成就和影响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