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遗传学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下载本文

考试题库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 1 二、填空题 ....................................................................................................................................................... 7 二、填空 ......................................................................................................................................................... 10 三、判断 ......................................................................................................................................................... 12 四、简答题 ..................................................................................................................................................... 14 四、简答题 ..................................................................................................................................................... 16 五、计算题 ..................................................................................................................................................... 20 五、计算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名词解释

1、遗传 2、变异 3、可遗传变异 4、不遗传变异 5、生物进化 6、自然选择 7、人工选择

1、亲代把成套遗传物质传给子代并致使亲子相似的过程。

2、亲代传给子代的遗传物质或遗传物质在子代发挥的作用发生变化,致使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性状相异的过程。

3、遗传物质发生变化所产生的变异。 4、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的性状变异。

5、某一物种或某一完整的生物类群或整个生物界的历史发展过程。 6、针对自然条件的变化,生物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7、人类按自身的需要,利用各种自然变异或人工创造的变异,从中选择人类所需的种或品种的过程。

8、细胞中仅有核物质,而没有形成核结构的一类原始生物。如病毒、细菌、蓝藻等。 9、细胞中具备核结构的已进化的生物。

10、大小、形态、结构上彼此相同的一对染色体,他们有着共同的起源。 11、在大小、形态、结构上彼此不同的染色体,他们起源也不同。

12、种子植物胚囊中,同时发生的卵与精子结合为合子,两个极核与精子结合为胚乳细胞核的过程。

13、在杂交的情况下,母株新结种子的胚或胚乳直接表现父本某些性状的现象。 14、卵细胞未经受精而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15、雄配子体未与卵结合而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16、未经雌雄两性的结合而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

17、珠心或珠被的双倍体细胞,不能经过配子体阶段即分化而成的胚 18、卵细胞没有受精不形成胚,但雌蕊受花粉的刺激而发育成果实的现象 19、生殖虽涉及性分化但却是雌雄配子不发生融合的一种生殖方式。

8、原核生物 9、真核生物 10、同源染色体 11、非同源染色体 12、双受精

13、花粉直感 14、孤雌生殖 15、孤雄生殖 16、单性生殖 17、不定胚同 18、单性结实 19、无融合生殖

1

20、单位形状 21、相对性状 22、性状 23、分离现象

24、分离规律

25、相对基因 26、等位基因

27、基因型(遗传型) 28、表型

29、纯合型(纯质结合)30、杂合型(异质结合)31、基因型分析 32、完全显性 33、不完全显性 34、共显性 35、显性 36、隐性

37、测交法

38、杂交法 39、复等位基因

40、独立分配规律

41、一因多效 42、多因一效 43、互补作用

20、为便于遗传研究而区分开的每一个具体性状。

21、同一单位性状在不同个体间的相对差异,这些差异互称为相对性状 22、生物体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的统称。

23、杂种表现显性其后代表现显性和隐性的分离,这种现象称为分离现象

24、是生物遗传的普遍规律之一,指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随同同源染色体分开而进入不同的配子,从而导致性状分离这一规律。

25、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在个体中是等位的,在群体中是复等位的。 26、控制同一单位性状并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对应位置上的基因。

27、控制生物某一单位性状或一些单位性状或全部性状的基因的组合。它代表生物的遗传组成。

28、生物体表现出来的性状的组合。

29、任一对等位基因全由显性基因或隐性基因构成的基因型组合方式。 30、基因型中,任一对等位基因既有显性基因又有隐性基因的组合方式。 31、通过自交或测交,对未知的个体基因型进行的分析。 32、杂合显性效应与纯合显性完全相同的显性。

33、杂合显性效应介于纯合显性与纯合隐性之间的显性。

34、在同一个体或组织细胞中同时表现出来的同一单位性状的两个显性。 35、某单位性状在基因型杂合时表现出来的相对性状。

36、某单位性状在基因型杂合时未表现出来的相对性状。它在杂合体的自交后代中会分离出来。

37、是用于分析基因型,测定交换值的一种方法。指用隐性个体与被测个体杂交,根据后代类型和比例来推测个体基因型或交换值的方法。

38、是用于分析基因型的一种方法,指用被测个体自花授粉受精,根据后代类型和比例类推被测个体基因型的方法。

39、控制同一单位性状的相对基因的3个以上等位成员。

40、遗传的普遍规律之一,指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同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而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异位基因则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

41、指同一基因除了控制主要性状的表现之外,还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其它性状的表现。

42、指同一性状的发育除了受等位基因的控制之外还受其它非等位基因的影响。

43、基因相互作用的一种形式。又叫显性互补。指两个异位的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所控

制的同一单位性状呈现一种表型,而只有其中之一存在或两者都不存在时都呈现另一表型。造成这种现象的基因相互作用称为互补作用。

2

44、隐性上位作用

44、基因相互作用的一种形式。指控制同一单位性状的两类异位基因互作时,一类基因只在纯合状态时对另一类基因有抑制或掩盖的作用。

45、指控制同一单位性状的两类异位基因互作时,一类基因即使在杂合状态时对另一类基因也有抑制或掩盖的作用。

46、指控制同一单位性状的两类异位基因互作时,两类都为显性基因时呈现一种表型;反

46、累加作用(积加作用) 之一类为显性基因时,呈现另一种表型;两类都为隐性基因时呈现第三种表型。这样的基

45、显性上位作用

47、抑制作用

48、重叠作用

49、相引组(偶相组合)50、相斥组(单相组合)51、亲型配子

52、重组型配子

53、连锁交换规律

54、完全连锁 55、不完全连锁 56、交换值 57、连锁群 58、性染色体

59、常染色体

60、性连锁遗传(伴性遗传) 61、数量性状

62、质量性状 因互作即累加作用。

47、两类异位基因互作,一类有显性基因存在时对另一类基因有抑制作用,呈现的表型与

两类都无显性基因时的一样;前类基因只是在隐性状态时,后类基因的作用才发挥出来。这样的基因互作即抑制作用。

48、两类异位基因互作,只要一类有显性基因,各种基因型的表型就相同;两类都无显性基因时表现另一类表型;特征分离比为15:1,这样的互作叫重叠作用。

49、连锁遗传时,显性与显性,隐性与隐性连在一起的基因组合,叫相引组。 50、连锁遗传时,显性与隐性连在一起的基因组合,叫相斥组。 51、多对基因遗传时,杂种产生的具有与亲本相同的基因组合的配子,叫亲型配子。 52、多对基因遗传时,杂种产生的具有与亲本不相同基因组合的配子,叫重组型配子。连锁遗传时又叫交换配子。

53、处于同源染色体上的异位基因遗传时,常常连在一起传递给后代,少有进行基因交换

重组后传递给后代,这种遗传规律由摩尔根发现,普遍存在于生物性状遗传中,叫连锁交换规律。

54、减数分裂时不产生或产生极少量重组型配子的基因连锁。 55、减数分裂时产生少量重组型配子的基因连锁。、

56、具有连锁关系的异位基因,减数分裂时产生的重组型配子在全部配子中所占的百分比。57、由全部具有连锁关系的基因所形成的一个组合叫做一个连锁群。

58、与性别有关的染色体,其同源染色体在形态结构、大小甚至功能上都有差异

59、与性别决定无关的全部染色体,其同源染色体在形态结构大小上相同,功能上相似。

60、与性别这个性状相连锁的性状的遗传,一般指x染色体上的基因连锁遗传。

61、变异是连续分布的单位性状或相对性状无法分界的单位性状,不可计数,只可称量。

62、变异之间断续分布的单位性状或可明显分界出几个相对性状的单位性状,可以计数。

3

63、超亲遗传(超亲分离、63、两个亲本杂交,控制同一个数量性状的多基因在后代因基因型纯合,作用累加,致使超亲变异)

64、基因累加效应(基因加性效应、基因相加效应)

65、完全显性效应 66、部分显性效应 67、超显性效应 68、遗传力 69、近亲繁殖 70、自交 71、回交 72、轮回亲本 73、非轮回亲本 74、纯系 75、纯系学说 76、杂交

77、杂种优势

78、显性学说

79、超显性学说

80、多基因学说

81、核基因 82、胞核遗传

83、质基因(核外基因)84、胞质遗传

这些个体的这个性状超越亲本的现象。

64、控制同一个数量性状的多基因,所有等效的有效基因的作用和在一起对这个性状产生的效应。

65、与显性纯合基因型对性状的效应相等的杂合基因型的效应。

66、比显性纯合基因型对性状的效应小,但比单独一个显性基因对性状的效应大的杂合基因型的效应。

67、比显性纯合基因型对性状的效应还大的杂合基因型的效应/

68、基因型决定的性状变异占总性状变异的百分比,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69、亲缘关系很近的个体交配繁殖后代。在植物中有自交和回交等。 70、指同一个体的雌雄性相结合繁殖后代的一种交配方式。如自花授粉等。

71、指子代的性细胞与一个亲本或一个亲本的自交后代的性细胞相结合繁殖后代的一种交配方式。

72、在回交中提供性细胞的一个亲本或这个亲本的自交后代。 73、不在回交中提供性细胞的一个亲本或这个亲本的自交后代。

74、指个体的基因型纯合,个体之间的基因型相同的一个群体,或指一个纯合体自交繁殖的后代群体。

75、指有关在纯系内选择无效的学说。

76、指来自不同个体的性细胞相结合繁殖后代的一种交配方式。

77、指两个亲本杂交,F1代因基因型杂合以及基因的显性和超显性作用而在生活力、适应

性、产量、质量等性状上超越亲本的现象。优势强弱,决定于两亲本之间的差异程度和两亲本各自的纯合程度。

78、有关杂种优势学说之一,指杂种所含异位的显性基因多于其任何一个亲本,由于显性互补而产生的杂种优势。杂合显性与纯合显性的效应相等。

79、有关杂种优势的学说之一,指杂种基因型杂合而代谢途径多于其任何一个亲本,致使适应性增强从而产生的杂种优势,杂合显性效应大于纯合显性。

80、有关数量性状遗传的学说,指数量性状的遗传由多对异位基因控制;各对基因对性状

的效应有有效与无效的区别;每个有效基因是微效的,是等效的,有累加作用,对环境很敏感,并与环境的效应相同;多基因的传递符合遗传三大规律。这样的学说即是多基因学说。

81、指存在于细胞核内,遵循遗传三大规律的基因。 82、指由细胞核内基因控制的遗传。

83、指存在于细胞质内,不遵循遗传三大规律的基因。 84、指由存在于细胞质内的基因控制的遗传。

4

85、母性影响

86、植物雄不育性

87、雄不育系 88、雄不育保持系 89、雄不育恢复系 90、突变率

91、基因突变(点突变)92、突变体 93、镶嵌体 94、正突变 95、反突变 96、芽变 97、自然突变

98、诱发突变(人工诱变)99、显性突变 100、隐性突变 101、大突变

102、微突变 103、缺失 104、重复 105、倒位 106、易位 107、基因剂量效应

108、染色体基因组(染色体组、基因组)

109、单倍体 110、一倍体

85、指由于积累在卵细胞质内的来自母体的某些代谢产物的影响,正交和反交的杂种不由本身的基因型决定而只表现母本性状的现象。

86、指雄蕊或雄花发育不正常,不能产生正常的花粉,但雌蕊或雌花仍然正常,能接受外来的花粉而受精结实的现象。

87、指不能产生正常花粉而自交留种,但可接受仅有育性差异的自交系的花粉而留种且不发生变异的“纯系”。

88、指能提控花粉使不育系产生雄性不育后代的自交系。

89、指能提供花粉使雄性不育系的后代恢复雄性可育特性的自交系。 90、指发生了突变的个体占观察个体数的百分比。

91、指染色体上某一基因位点发生了分子结构的改变,由原来的某一基因变为另一等位基因。

92、指发生了基因突变并表现突变性状的个体。

93、指同一个体不同部位的器官、组织表现不同的性状,这样的个体即为镶嵌体。由体细胞显性突变造成的。

94、由显性基团突变为隐性基团,这样的突变为正突变。 95、由隐性基因变为显性基因的突变。

96、指发生于芽的分生组织中的基因突变引起的变异。 97、指在自然条件下发生的基因突变。

98、指由人工控制的理化因素刺激而发生的突变。 99、由隐性基因变为显性基因的突变。 100、指由显性基团变为隐性基团的突变。

101、能引起明显的性状变异的基团突变即大突变。质量性状基团的突变多为大突变。

102、引起的性状变异不明显,须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分析才能鉴别出来的基因突变即微突变。微突变基因具有累加作用,且其有利突变高于大突变。 103、指一条染色体上某片段的丢失。 104、指一条染色体上某片段的增加。

105、指一条染色体上某片段的顺序发生了180度颠倒。 106、指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的片段转移。

107、在生物个体中,某些基因数目越多,所控制的性状表现越充分,这种基因对性状的效应既是基因剂量效应。

108、指载有一个物种得以生存的最基本的一套基因的若干个染色体的组合。它们在形态结构上都彼此不同,但却构成一个完整的协调的遗传体系。其数目是同一属植物的染色体的基数。以x表示。

109、指具有配子染色体数(n)的细胞或这类细胞构成的个体。 110、指具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或这类细胞构成的个体。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