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课后习题答案下册完整版 下载本文

低落——高涨 [极性] 淡季——旺季 [极性] 通俗——艰深 [极性] 浑浊——清澈 [极性] 积累——消耗(消费)[互补] 赞同——反对 [互补] 拘泥——变通(灵活)[互补] 丑恶——美好 [极性] 富裕——贫困 [极性] 平坦——崎岖 [极性] 吝啬——慷慨(大方)[极性] 节约——浪费 [互补]

九、什么是反义词的不平衡现象?试以“重——轻”、“团结——分裂”为例加以说明。一般说”王安忆是女作家”,却只说“梁晓声是作家”,形成“作家——女作家”的对立,这也是不平衡现象吗? 成对的两个反义词之间的语义范围、使用频率往往不相等,这就是反义词的不平衡现象。例如“重——轻”,一般提问题时问“重不重?”如“这杠铃重不重?”回答可以是“重, 180kg”,也可以是“轻,才120kg”。一般情况下不问“轻不轻?”只是在已知为轻时或希望它为轻时,才问“这杠铃轻不轻?”回答只能是“轻,120kg”,不能说“重,180kg。”但可回答说“不轻,180kg”。一般只能问“有多重?”只在已知为轻时说“有多轻?”但陈述句只说“有180kg重。”“有120kg重。”不能说“有120kg轻”。 “团结——分裂”也如此。一般情况下(不知是否分裂)只问“他们团结不?”“他们团结的情况如何?”“他们有多团结?”一般不问“他们分裂不?”只有在已知为分裂时,才问“他们分裂的情况如何?” “作家—女作家”的对立也是不平衡的。“作家”可以特指男性作家,所以一般只说“梁晓声是作家”,除非强调性别时,不说“梁晓声是男作家”。“作家”还可以兼指女作家。如果说:“来了一群作家。”其中可以有男的也可以有女的;如果说:“来了一群女作家。”其中便只能有女作家,不能包括男的。当然说“王安忆是作家”也是可以的。

十、下边句子里都有用词不够妥当的地方,试指出来加以改正,并说明理由。 ①他那双沾满红丝的眼睛说明他又为革命熬了一个通宵。

“沾满”改为“布满”。“红丝”不是从外面附着在眼睛上的,不能用“沾满”。

②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伟大的革命家、文学家的心脏跳动停顿了,但是他的声音,他的思想,却没有停顿。年轻一代接过他的笔,继续在革命的大道上前进。

“停顿”均改为“停止”。人死了,心脏不能再跳动起来了,不能用“停顿”,“停顿”含有可能再起动的意思。

③大家决心继续发挥艰苦朴素的作风,努力攻克困难,争夺更大的成就。

“发挥”改为“发扬”,“攻克”改为“克服”,“争夺”改为“争取”。这样一改,动词和宾语就搭配得拢了。 ?

④运动员踏着强健的脚步,举着五彩缤纷的旗帜,穿过了检阅台。

“踏着”改为“迈着”,“强健”改为“矫健”,“脚步”改为“步伐”。改后,动词和宾语,定语和中心词都搭配得拢了。“穿过”改为“走过”,因为事实上并不是从检阅台穿过,而是从台前走过。 ⑤大家对王同志的批评正确而尖刻。

“尖刻”改为“尖锐”。“尖刻”是贬义词,对同志的正确批评不能说是“尖刻”的。 ⑥今年,市场上西瓜供应充沛。

“充沛”改为“充足”。这样一改,与“供应”就搭配得拢了。 ⑦敌机驾驶员非常机警,往云端里一钻仓皇地逃走了。

“机警”是个褒义词,不能用来描写敌人,应改为“狡猾”或“胆怯”。

⑧每个革命者都元例外地期望把自己的工作搞好。“期望”改为“希望”。“希望”可以用于对人或对己,但“期望”

只能用于对人。又,“期望”一般用于上级(或长辈)对下级(或晚辈)。 ⑨两国经过协商,已达成了协议,双方军队各自撤回自己的边疆。

“边疆”指靠近国界的领土,范围大,这里指靠近边界的地方,应改为“边境”。 ⑩他总爱表现自己,不顾场所,大谈自己的见闻,惹得人们看不起他。

“场所”只指活动的处所,“场合”则表示时间、地点、气氛等的综合情况,“不顾场所”应改为“不分场合”。

⑩我们必须彻底揭发反革命两面派的所有言行。

“所有言行”应改为“种种罪行”,因为“反革命两面派”的“所有言行”不一定都有罪、都应该揭发。 、

⑩边防战士虽然在天寒地冻的北国边陲,但仍日夜在国 境线上巡视着。

“巡视”是到各处视察的意思,“巡逻”则是军事术语,表示巡查警戒的意思,“巡视”应改“巡逻”。

⑩在我校评职称会上,有人故意大闹会场,说职称评得不公道,一下子把会场的程序打乱了。 “公道”指公正的道理,不公道着重指不合道理,“公平”着重指处理事情不偏不倚,不偏袒任何一方,这里的“公道”应改“公平”。

“程序”只指事情进行的先后顺序,“秩序”指有条理不混乱,会场本身无所谓程序,打乱的应是“秩序”。 ⑩一位老农说,今年的早稻,经过精心培育,长势颇佳。

“精心培育”,“长势颇佳”这类话。书面语色彩很浓,不适用于口语,更不像目前我国老农所能说的话。应改为口语色彩的词语。 “词汇”思考和练习八

二、词义发展变化有哪几种原因?其发展变化的途径有哪几种? 词义发展变化的原因有下列三种:

(一)词所标志的事物、现象本身发生了变化,从而引起了词义的变化。例如:

“车”,从指“两轮中贯以轴,轴上承舆以任载’’的以马为动力的陆上交通运输工具,发展到指“以电、汽油等为动力”的电车、火车、汽车等等。“车”的基本义指“陆上的交通运输工具”,虽没有变化,但内涵却丰富多了。

(二)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提高,引起了词义的深化。如:

“云”,《说文解字》说是“山川气”,合乎科学的说法应是“由水滴、冰晶聚集形成的在空中悬浮的物体”(《现代汉语词典》)。

(三)人们循着事物之间的相似性、相关点把词用来指与原义有某种联系的新事物、新认识,从而引起了词义项的增加或减少。如:

“铁流”,由“流动的铁水”去指称“战斗力强的队伍”。“皮毛”,由“带毛的兽皮的总称”,去指称“表面的知识”。

词义变化的途径有下列三种:

(一)扩大旧词所概括的对象范围,即词义的扩大。如: “残年”,由指称“一年将尽的时候”扩大到指“人的晚年”。 “老巢”,由指“鸟的老窝”扩大到指“匪徒、团伙盘踞的地方”。 (二)缩小旧词所概括的对象范围,即词义的缩小。如:

“小说”,由指“街谈巷议之类的异闻、琐记等等”,缩小指“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 “报复”原指报答恩和怨(《三国志?蜀?法正传》:“一冶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现缩小

为“报怨”,对批评自己或损害自己利益的人进行反击。

(三)把表示甲类对象的词转用于指称与之有关的乙类对象,即词义的转移。如:

“布告”,原为动词,是宣布、公告之意(《史记?吕太后纪》:“事已布告诸侯。”),现转移指机关团体张贴出来通告大众的文件,是公文的一种。

“明目张胆”,由“无所畏避”的褒义,转移为“公开大胆地做坏事”的贬义。 三、解释下列各词的意义,指出它们的意义是怎样变化的。

1.“本钱” ①用来营利、生息、赌博的钱财。②比喻可以凭借的资历、能力。——用比喻方法扩大词所指对象的范围。

2.“走狗” ①猎狗。②受人豢养的助人作恶的爪牙。——用比喻的方法扩大词所指对象的范围。 3.“讲究” ①讲求、重视。②精美(由于讲求、重视而使之出现的好结果)。③(儿)值得注意或推敲的内容(如“有讲究儿”)。——用

《现代汉语》第五章语法习题答案-----思考和练习一

一.汉语学里的和词法和句法各研究些什么?

语法学里的词法和句法各有研究范围.词法以词为研究对象,研究词的内部结构,词的形态变化和词的语法分类,例如语素构成词的类型有哪几种,词形变化的方式及其表示的意义有哪些,此能分多少类,每类词以至每个词有哪些功能或用法,等等.句法以短语和句子为研究对象,研究语句结构的类型和规则.例如短语,句子的结构层次如何,每层中各组成成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形成什么类型,表示什么意义,句子有什么语用条件,等等。

二.什么是语法体系?对语法体系的分歧应采取什么态度?

语法体系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指语法结构成分的组合规则和关系所构成的整体在这个意义上,一种语言只能有一种客观的语法体系。但在语法学界,由于众多语法研究者的认识不尽相同,所使用的析句方法和术语也就不同,对同一语法现象分析的结果和解释会出现分歧, 从而形成不同的语法体系,这一含义的语法体系应该说成语法学体系。不同的语法学体系都是为了帮助大家认识和运用好各种语法结构的。它们往往大同小异,各有所长,因此,学习是要细心观察,拿它同语言实体相印证,采用符合客观事实的说法。不能因体系的分歧而否定学习语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语法学体系的分歧,是人类认识规律决定的,是不可避免的。只有通过对语法的深入研究才有可能逐步减少分歧。我们有必要分清语法体系的两个含义,知道通常说的语法体系往往是语法学体系。

三,举例说明语法的抽象性和稳固性。

语法的抽象性指语法不管词、短语和句子的具体意义,而只管其中的语法意义、语法形式和 语法规则。例如∶“牛、太阳、飞机、春天、经济、势力”这些词的词汇意义各部相同,而语法形式和 意义有共同点,即指它们有常做主语、宾语、定语的功能,能单独受数量短语的修饰,都有事物意义。又如“蓝蓝的天、善良的愿望、奔跑的羊群、火车的速度、一本书”,这些短语的具体意义不同,但是语法不管这些,只注意每个短语都是有修饰关系的偏正结构,是定语性质不同的定中短语。

语法具有稳固性,这是说许多语法规则经历千百年而不变,旧的语法规则的变化和新的语法规则的产生都

是比较缓慢的。例如汉语表达语法意义的手段主要是利用语序和虚词,从古到今都如此,主谓结构中主语和谓语是一前一后直接组合的,不用语法成分来连接,但是主语后头停顿处,有时可以出现语气词,这些结构特点也是古今一致的。又如在上古,名词可以做谓语,到了现代,名词一般不能直接做谓语了,这可以看出酒规则虽有变化,但变化很缓慢。

四,为什么说研究语法要注意民族特点。

不同民族的语言,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如果忽视民族语言的个性和特点,就不能深入认识一种语言的语法结构规律。例如对汉语,要研究“把”字句和“被”字句,不能只满足于说明哪是主语、哪是谓语、哪是状语等,还要指出它的结构特点,构成条件和所表示的语法意义,还要了解把家回被他打这些说法的语用条件,这样才能研究好、掌握好汉语语法。

五,谈谈四级语法单位的关系

四级语法单位指的是语素、词、短语和句子。语素、词、短语是没有句调的备用单位,句子是有句调的运用单位。说话至少得说一句。一个语素可以单独成为一个单纯词,也可以同别的语素构成合成词。词是组成短语的备用单位,短语是组成更大的短语的备用单位。某些词和短语加上句调就可以成句,另一些词和短语不能加句调形成句子。

六,举例说明一般的句法成分是如何配对的。

一般句法成分有八个。每一个成分都是在同一层次上跟另一成分发生直接关系。因而配成一对,即: 主语---------谓语(差距---很大) 动语---------宾语(学好---本领) 定语---------定语中心语(春节---前夕) 状语---------状语中心语(明显---回落) 补语中心语---------补语(调查---出来)

七,分析出下列句子的句法成分。 中心词分析法:

①这 篇 文 章 批 判 了 历 史 唯 物 主 义。 定语 主语 谓语 定语 宾语 ②我 们 厂 试 制 成 功 了 新 产 品。 定语 主语 谓语 补语 定语 宾语 层次分析法:

这 篇 文 章 批 判 了 历 史 唯 物 主 义。

我 们 厂 试 制 成 功 了 新 产 品。

第五章语法习题答案-----思考和练习二(143页)

一、讲语法、分析句子的结构不使用词类名称行不行?是举出例句说明划分词类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为了认识、分析、说明语句的语法结构,有必要对结构中的各种用法不同的词加以分类,把用法相同的许多词用一个概括的类别名称来称说。要不然,就要把用法相同的词一个个列举出来,这样就难于认识、说明结构的异同及其规律了。

词类是汉语里的客观存在,各类词有不同的语法特点,表现出不同的性质。这就为划分词类提供了可能性。例如:“瞎子摸鱼”中“瞎子、鱼”可以受指示代词的修饰,而动词“摸”不行;“摸”可以受副词“不”的修饰,而名次不行。这样根据词表现出的不同特点,就可以把词分出不同的类来。 划分词类不但有可能性,而且有必要性。因为各种各样的句子多数是由词逐层组成的,不划分词类,就没有办法说明语句各种结构规律的差异和词的不同功能,就不便于说明句子应该怎样组织和不应该怎样组织,不利于说明句子的正误。如“球队获得了冠军,队员们都感到十分荣誉。”这个句子中“荣誉”是名词,这儿误用为形容词了,改为“光荣”才与动词“感到”搭配得拢。如果不划分词类,怎么说明用词是否符合规律呢?

汉语词类的划分标准有三,主要标准是词的语法功能,次要标准是词的形态和词的概括意义。语法功能包括:(1)能不能充当句子成分。对能够充当句子成分的实词,应该进一步看能够充当哪些句子成分。(2)词和词组合的能力。指同哪些词组合,用什么方式组合,组合后的语法关系。所谓词的形态,既指构形形态,例如动词、形容词会有不同的重叠方式,也指构词形态,例如加“子、头”等词缀组成名词。所谓词的概括意义,是指一类词的类别意义,例如名词表人、事物的名称。

二、将下面句子的词划分开,然后列一个实词简表,把其中的实词分别填在简表里。

①春分|刚刚|过去,清明|即将|到来。……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

②你们|在|想要|攀登|科学|顶峰|之前,务必|把|科学|的|出初步|知识|研究|透彻,还|没有|充分|领会|前面|的|东西|时,就|决|不|要|动手|搞|以后|的|事情。

③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了。

名 词 春分 清明 科学 春天 臂 顶峰 之前 知识 前面 东西 时 以后 事情 秋天 后半夜 月亮 太阳 天

动 词 过去 到来 是 让 张开 拥抱 想要 攀登 研究 领会 要 动手 搞 下去 出 剩下 夜游 睡 着

形容词 热烈 透彻 充分 乌蓝 区别词 初步 数 词 一 量 词 双 个 片

副 词 刚刚 即将 务必 还 没有 就 决 代 词 这 我们 你们 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