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下载本文

广西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本科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特方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专 业 工商管理 班 级 工商102 学 号 201000701071 姓 名 史蒂夫 指导教师 XXX

2014年04月05日

一、课题的来源、研究的目的意义(包括在我国应用的前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参考文献 (一)课题来源 该课题的来源是我的社会实践经历。我于2013年12月17日至2014年1月17日在柳州市特方工贸有限公司进行实习,时长为一个月。柳州市特方工贸有限公司位于柳州市桂柳路 市电化厂区东北侧(市四菱矿山水泥机械设备厂),成立于2011年9月20日,注册资本为500万元,经过两年的发展,公司目前拥有将近350万固定资产,拥有员工57人。特方公司主要从事金属材料、建筑材料、工程机械的销售,同时还从事建筑材料以及五金件的加工兼销售。在为期一个月的实习期间,通过在工作中搜集案例数据以及仔细观察,我逐渐地对公司的情况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并开始对公司的各方面的情况进行分析。经过分析,发现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做得并不是十全十美,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一是公司领导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滞后;二是管理层没有树立人力资源管理需要全员参与的意识;三是公司对人力资源开发不足;四是公司内部薪酬福利分配不合理。故设此课题,以针对特方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己所学的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知识以及在日常生活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为公司提出改进的建议和对策。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所谓人力资源,就是指能够推动整个企业发展的劳动者的能力的总称。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科学、系统的工作,要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不仅对人力资源进行量的管理,即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和调配,使二者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和有机的结合,使人和物都充分发挥出最佳效应,而且还要对人力资源进行质的管理,主要是指采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最终达到组织目标 企业是人类世界的组成细胞,其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20世纪以来企业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物质和精神财富,有力地促进了社会进步与发展。在现代社会,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福利改善均依赖企业。特别是在21世纪,企业在维护世界和平、改善国际关系、参与国际竞争以及加强国际合作中发挥前所未有的作用。而企业的这些作用,都要依靠企业中的各类员工来实现。 在竞争日渐激烈的今天,企业的竞争已从产品质量、价格的竞争逐步转变为人才 1

之间的竞争。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各个企业自身在追究其发展受阻的原因,而理论界也对企业生存和发展以及管理方面做了许多研究。最终,两者都意识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21世纪已不同于以往,企业要发展,要在激烈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就要拥有优秀的忠于企业的人才,这样才能拥有雄厚的竞争实力,以立于不败之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以企业人力资源为中心,研究如何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人才不仅是再生型资源、可持续资源,而且是资本性资源。在企业和经济发展中,人才都是无法估量的资本,一种能给企业带来巨大效益的资本。人才作为资源进行开发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企业只有依靠人才的创新与变革,才能达到科技进步和经济腾飞。 由此看来,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是多么迫切。各行业对人才的定义与需求都是不尽相同,只有选择和开发合适的人才,企业才能获得进一步发展,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水平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新兴的学科,问世于20世纪70年代末。人力资源管理的历史虽然不长,但人事管理的思想却源远流长。以时间的角度来看,从18世纪末开始的工业革命到20世纪70年代,这一时期被称为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之后,人事管理让位于人力资源管理。 目前,我国正处在由传统管理方式向人力资源管理过渡的转型时期,企业中的管理方法从思想到行动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处于摸索中的人力资源管理随时都可能发生各种变革。而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建设已进入有组织的自觉发展阶段,实践教学环节的研究和探索正在丰富、扩展着高等教育的方法体系。然而,虽然高等教育工作者已经普遍认识到了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但无论在理论探讨方面,还是实践应用方面,现有的尝试都没有突破性的进展。 而从西方管理的思想发展的历程中,它的研究重心在逐步转移,由侧重研究物流、组织制度、规范等管理逐步转向研究人际关系、行为心理、价值观念、科学决策等管理。随着研究重心的转移与深入,人们的管理思维方式也正发生深刻巨大的变化,研究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 “以人文本”等管理理论在实践取得了喜人的成就,并也开始被我国企业引用。 (四)参考文献 [1] 杜志平,刘犁子.不同战略下的企业薪酬分析[J].经营管理者,2009(1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