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模拟试题(A卷) 下载本文

2015年统计从业资格模拟考试《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试题(A卷)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 1 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选项的代表字母填写在答题纸上;每题 l 分,25道题,共25分) 1.统计工作的基础是( )。

A.统计设计 B.统计调查 C.统计整理 D.统计分析 2.重点调查中重点单位是指( )。

A.标志总量在总体中占有很大比重的单位 B.具有典型意义或代表性的单位 C.那些具有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品质标志的单位 D.能用以推算总体标志总量的单位 3.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500以上。又知其邻近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A )。

A.520 B.510 C.530 D.540 4.变量值是指( )。

A.指标值 B.标志值 C.单位值 D.总体值 5.简单分组依据的分组标志是( )。

A.1个 B.不超过2个 C.不超过3个 D.3个以上 6.关于统计一词的理解中,《中国统计年鉴》属于( )。

A.统计工作 B.统计资料 C.统计学 D.统计数据 7.在社会经济统计中,离散变量一般表现为只能取( )。

A.整数 B.小数 C.正数 D.负数 8.下列相对指标中,属于在不同总体之间对比的相对指标是( )。 A.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B.结构相对指标 C.比例相对指标 D.比较相对指标

9.以1980年为基期,2006年为报告期,若求平均发展速度须开方计算,应开( )。 A.28次方 B.27次方 C.26次方 D.25次方

10.先将总体中各单位按一定的标志排队,然后每隔一定的距离抽取一个单位构成样本,此种方法为( )。

A.简单随机抽样 B.系统随机抽样 C.分层随机抽样 D.整群随机抽样 11.下列指标中不属于平均指标的是( )。

A.调和平均数 B.众数 C.中位数 D.平均差 12.调查时间是指( )。

A.调查工作开始的时间 B.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C.调查工作起止的时间 D.调查工作结束的时间 13.离散系数的意义是( )。

A.离散系数越大,均值对总体指标值的代表性越强 B.离散系数越大,均值对总体指标值的代表性越弱 C.离散系数越大,标准差对总体指标值的代表性越强 D.离散系数越大,标准差对总体指标值的代表性越弱 14.下列分组中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 )。

A.人口按年龄分组 B.在校学生按性别分组 C.职工按工资水平分组 D企业按职工人数规模分组 15.划分组限时,如果相邻组的上下限重叠,则( )。

A.与上限相等的标志值计入下一组 B.与下限相等的标志值计入上一组

第 1 页 共 7 页

C.与上限相等的标志值计入上一组 D.与下限相等的标志值计入下一组 16.目前我国进行住宅销售价格指数编制时使用的指数是( )。 A.拉氏指数 B.帕氏指数 C.梅氏指数 D.先令氏指数 17.直方图中每个条形的面积与所有条形面积和之比为( )。 A.频数 B.频次 C.频度 D.频率

18.某企业的职工人数比上年增加5%,职工工资水平提高2%,则该企业职工工资总额比上年增长( )。

A.7.0% B.7.1% C.10.0% D.11.0% 19.行业分类划分依据的原则是( )。

A.经济活动的同质性 B.经济活动的异质性

C.经济活动监管部门的性质 D.从事经济活动单位的性质 20.在普查年份,基本单位统计的调查方法采用( )。 A.全面调查 B.典型调查 C.重点调查 D.抽样调查 21.我国最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实施日为( )。 A.2010年11月1日 B.2011年11月1日 C.2011年12月1日 D.2012年1月1日 22.增加值率是一定时期内增加值占( )。

A.中间投入的比重 B.中间消耗的比重 C.总产出的比重 D.中间产品的比重

23.计算时间序列的速度指标时,常需要计算环比发展速度和定基发展速度这两个指标,二者的关系是( )。

A.环比发展速度之和等于定基发展速度 B.环比发展速度之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 C.定基发展速度之和等于环比发展速度 D.定基发展速度之积等于环比发展速度 24.观点审核是统计报告撰写( )。

A.选题定向环节的主要工作之一 B.谋篇布局环节的主要工作之一 C.遣词造句环节的主要工作之一 D.润色修改环节的主要工作之一 25.一篇统计报告的题目为《挖掘潜力是提高工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其题目类型为( )。

A.主题式 B.观点式 C.提问式 D.正副标题合用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2 个或 2 个以上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选项的代表字母填写在答题纸上,多选、错选、漏选、未选均不得分;每题 2 分, 10 道题,共 20 分) 1.总体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 )。

A.同质性 B.差异性 C.大量性 D.随机性 E.确定性

2.非全面调查是仅对一部分调查单位进行调查的调查种类,下列各项中属于非全面调查的有( )。

A.重点调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 D.全面统计报表 E.定期普查 3.统计调查方案一般应包括( )。

A.调查目的 B.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 C.调查项目和调查表 D.调查时间、调查期限和调查空间 E.调查的组织计划

4.假定商品零售物价指数为115.4%,则说明( )。

A.甲商品零售价格上涨了15.4% B.甲商品零售价格上涨可能超过15.4% C.甲商品零售价格上涨可能低于15.4% D.总体上看,零售物价上涨了15.4%

第 2 页 共 7 页

E.总体上看,零售物价上涨了115.4%

5.实物单位是指根据事物的自然属性和特点而采用的一系列计量单位,包括( )。 A.自然单位 B.度量衡单位 C.复合单位 D.简单单位 E.标准实物单位 6.统计指数可分为( )。

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 C.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D.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 E.平均指数和综合指数 7.统计报告的特点是( )。

A.科学性 B.实用性 C.密集性 D.专业性 E.时效性

8.现行的国家统计调查制度包括( )。

A.周期性普查制度 B.非周期性普查制度 C.常规统计调查制度 D.专项调查制度 E.突发性调查制度

9.当前,我国统计上划分大中小微型企业依据的指标是( )。 A.从业人员 B.工资总额 C.资产总额 D.营业收入 E.利润总计

10.在进行从业人员统计时,不属于在岗职工的是( )。

A.处于试用期的人员 B.编制外招用人员 C.外派工作人员 D.劳务派遣人员 E.聘用的正式离退休人员

三、判断题(判断对错,正确的划“√”,错误的划“×\,将各题答案符号填写在答题纸上;每题 1 分, 25 道题,共 25 分)

1.普查可以取得被研究事物总体的全面情况,且不需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 2.统计整理是统计由对个别现象的认识上升到对总体现象认识的一个重要阶段,他在统计工作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

3.在分组数列中,某一组的次数越大,则改组的变量值对平均数的影响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

4.发展水平是计算其他动态分析指标的基础,它只能用总量指标来表示。( ) 5.平均指数是综合指数的一种形式。( )

6.统计整理的基本方法是分组、汇总和编制统计图表。( ) 7.统计分组的关键是选择分组标志与划分各组界限。( )

8.统计指标是反映总体单位数量特征的基本概念和具体数值的总称。( )

9.质量指标是说明总体内部数量关系和总体单位水平的指标,通常以绝对数和平均数的形式来表示。( )

10.在计算平均增长速度时通常采用水平法。( ) 11.重点调查实际上也是一种概率抽样调查。( )

12.企业人员在撰写统计报告时,熟悉企业的历史与现状是写好统计报告的关键。( ) 13.对于变量值数目很少的离散变量,数列应以组距式而非单列式进行编制。( ) 14.2003年调整后的普查项目包括人口普查、经济普查和农业普查。( ) 15.一篇统计报告的标题可以有多种选择。( )

16.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产业活动单位组成的法人单位称为多产业法人单位。( )

17.企业一套表的统计范围包括年主营业务收入1000万元入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 ) 18.固定资产投资(月报口径)由500万元及以上建设项目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构成。( )

19.统计分类标准是由统计主管部门对统计分类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一般是以国家标准或统计标准形式发布的。( )

第 3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