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广州广播电视大学东方分校 下载本文

训诫

责令具结悔过

罚款,最高限额1000元 拘留,最长期限是15日

第二十六章 行政诉讼的特殊制度与规则 重点掌握:

1、行政诉讼证据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2、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 3、 行政案件审理中的特殊制度 4、涉外行政诉讼的概念和一般原则 第一节 审理依据 一、诉讼程序的适用

最高院在91年的司法解释中明确规定,“法院审理行政案件, 除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外,对没有规定的,可以参照民事诉讼法 的有关规定” 二、实体法律的适用

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实体法依据有: 法律

行政法规 地方性法规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规章:只有参照适用的效力

第二节 行政判决

行政判决是指法院根据事实,依照法律法规,参照规章,对审理终结的行政诉讼争议,作出的实体裁判。 分为一审判决和二审判决 一、一审判决

1、维持判决

维持判决是指法院经过审理,认定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正确,符合法定程序,作出的维持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判决。 2、撤销判决

撤销判决是指法院 过审查作出的否定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判决 分为: 判决全部撤销 判决部分撤销

判决撤销并责或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判决撤销的情形:

主要证据不足 适用法律法规错误 违反法定程序 超越职权 滥用职权 3、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判决 4、限期履行判决

限期履行判决是指被告不履行或拖延履行法定职责时,要求被告 必须在一定期限内履行法定职责的判决 5、变更判决

变更判决是指在行政处罚显失公正时,法院作出的改变具体行政行为的判决。

96

6、驳回原告的诉讼请示的判决

是对原告诉讼请求的否定,是对被诉行政行为作为或不作为的不同程序的间接肯定

7、确认判决

是指法院通过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审查,确认相应行为合法或者违法 二、二审判决

二审法院审理上诉行政案件后,根据不同情况,可以作出维持判决和依法改判两种判决

三、行政判决书的内容

包括标题、诉讼参加人的情况,案由、认定的事实、判决主文、诉讼费用的承担、上诉权、署名 四、判决的效力

一审自上诉期满之次日起生效 二审判决书送达后立即生效 法律后果:

法院不得更改判决内容 法院有权依法强制执行 其利害关系人负有协助执行的义务

第三节 行政裁定 1、行政裁定

是指在行政诉讼过程中,法院针对行政诉讼程序问题作出的裁决。 行政裁定与行政判决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2、适用范围

12项 第324页 略

第四节 决定 1、决定

是指法院在诉讼期间,对诉讼中遇到的特殊事项作出裁决 决定是对法院各种命令的总称 2、效力

一经送达立即生效,当事人对法院的决定一律不准上诉。 3、适用范围

12项 第325页 略

第二十七章 涉外行政诉讼 重点掌握:

1、涉外行政诉讼的概念和一般原则 第一节 涉外行政诉讼概述

第二节 涉外行政诉讼的一般原则

第三节 对外送达方式与特殊时限 一、概念

涉外行政诉讼是指法院受理审理和执行具有涉外因素的行政案件所适用的诉讼程序。

97

涉外因素指案件的原告,第三人或被执行人是外国公民,无国籍人或外国组织

二、一般原则:

适用行政诉讼法原则 同等原则

又称“国民待遇原则”,是指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组织在我国进行行政诉讼,享有与我国公民同等的诉讼权利和负有同等的诉讼义务。 对等原则

又称“相互原则”,是指国家之间在对待对方公民、组织的诉讼地位和诉讼权利时相互对待。

适用有关国际条约原则

委托中国律师代理诉讼原则 三、送达方式

(1) 依照受送达人所在国与中国缔结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中规定的方式送达;

(2)通过外交途径送达

(3)对具有中国国籍的受送达人,可以委托中国驻受送达人所在国的使领馆代为送达

(4)向受送达人委托的代其接受送达的诉讼代理人送达

(5)向受送达人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代表机构或者有权接受送达的分支机构、业务代办人送达 (6)邮寄送达 (7)公告送达

四、期限的特殊规定

在中国境内没有住所的当事人,不服一审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的,有权在判决书、裁定书送达之日起30日内提起上诉;

被上诉人收到上诉状副本后,应当在30日内提出答辩状。

此外,当事人不能在法定期间提起上诉或者提出答辩状而申请延期的,由人民法院决定是否准许。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