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安徽省教师招聘小学教育综合知识真题 下载本文

5.B

【解析】孟子认为人本性善,万物皆备于我心,人只要善于修身养性,注重“内省”,这些品质就能得到健康发展。这是内发论的代表言论,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要求。 6.B

【解析】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影响着教育的规模、速度、内容、手段和结构变化,故选B, 7A

【解析】本题考察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遗传因素的作用,遗传素质仅仅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个体成年以后工作的成就还受个体所处的环境和接受的教育影响,其中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才是由可能状态转变成现实状态时决定性因素。根据题干表述最适合的选项是A 8.B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课程分类的标准,按照课程内容的属性,可以把课程分为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或经验课程),根据学生选择课程的自主性或者学习的要求,可将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按照课程的组织方式,可以把课程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按照课程的功能,可以把课程分为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和研究性课程。故选B。 9.C

【解析】本题考察德育方法,题中陈述教师利用美好的事物,优美的环境感染和熏陶学生,即情感陶冶法。 10. A

【解析】题干考查的是课程理论流派,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的是结构主义课程论。首先,他强调课程内容应当是学科的基本结构;其次,他强调基本结构要与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相一致;最后,他认为基本结构只能通过学习者对它的主动作用才能获得。 11.B

【解析】口授法主要是指老师以言语作为主要媒介,系统的向学生传授知识,根据题干描述讲授法符合题意。所以选B。 12.D

【解析】题干中的老师不仅传授了学生知识,还对学生进行鼓励,培养学生积极勇敢乐观的品德,符合知识传授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选D。 13.C 【解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主要指老师要以身作则,学生就会对老师进行效仿。符合示范性。选C。 14。A

【解析】冲动型的学生特点是反应速度快,但是往往正确率却不高。所以选A。 15.D

【解析】识记性知识,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选D。 16. C

【解析】新课程的理念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当教师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也可以充分发挥。所以选C。 17.B

【解析】平行管理主要指通过个体影响集体,通过集体影响个人。选B. 18. C 【解析】情境性教学模式是使学生处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运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和情感,加强有意识的理性学习活动的教学模式,选C 19. A

【解析】心境指一种弥散性的,持续时间长的情绪状态。选A 20.D

【解析】美妙的音乐是听觉,春风拂过面颊是皮肤觉,所以应是联觉。选D 21.C

【解析】创造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新颖有价值,所以选C. 22. D

【解析】识记性知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选D. 23.B

【解析】功能固着主要指人们在生活中只能考虑到事物的常用功能,而忽略了不常用功能。符合题意,选B, 24. A

【解析】TOEFL的发音可以谐音为托福。所以根据题干选择谐音联想法。选A。 25.D

【解析】负强化主要指取消一个机体的厌恶刺激,以提高行为产生的概率,所以本题根据题 干,教师想让学生把题做对,从而取消一个厌恶刺激,不用写作业,该题是负强化。选D 26. C

【解析】趋避冲突主要指,心理发展的过程中某一事物对个体具有利与避的双重意义时,会使人产生两种动机态度:一方面好而趋之,另一方面则恶而远之。根据题干选:C. 27. A

【解析】夜空中划过的流星,之所以引起我们的无意注意,主要是通过活动的方式,所以本题选A。 28. D 【解析】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在头脑中独立地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例如飞机设计师在头脑中构思了一架新式飞机形象;作家在头脑中构想了新的人物形象。创造想象比再造想象更复杂,更困难,更高级。本题选D。 29.B 【解析】负迁移主要指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不好的影响,逆向迁移是指学习中后学的对先学的知识的影响。顺向迁接指先学的对后学的知识产生的影响。所以根据题干千,本题选B 30.B

【解析】流畅性主要指个体在思考的问题的时候速度快,不受影响,所以题干中学生在单位时间内给出了很多的答案说明学生思维流畅性好,但是都是在餐饮范围内有说明学生思维有一定局限性,所以变通性差,选B.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持合题目要求。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31. BCD

【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要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力书虽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石知识和技能。(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5)改

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32. ACD

【解析】班队活动的原则:教育性原则;针对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多样性原则,计划性原则,生活化原则;可行性原则。 33. ACD

【解析】气质受神经活动类型影响,气质受先天因素影响较大,没有好坏之分,能够影向一 个人的职业选择,教师需要依据学生的气质类型进行因材施教。 34. AC 【解析】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活动运行的过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修正其本身轨道所进行的评价。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明确活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及时修改或调整活动计划,以期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35.AD

【解析】B项属于梦境,属于无意想象,C项属于动觉。

三、辨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5分,共15分。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36.错误 【解析】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共同活动方式,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衡量教法是否科学先进、科学,关键就是看它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实际需要,能否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能否最大程度地保证教学效果,而不是单从学习成绩上去加以判断。 37.正确 【解析】班集体作为学生正式群体,是班主任进行班级组织管理的重点,因此是教育的对象,同时又是教育的主体,班集体自身能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能很好地发挥整体功能,有计划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不断总结经验,使集体不断自我提高、自我完善、不断前进。 38.错误, 【解析】学习导致的变化不是由成熟或先天的反应倾向所致,学习导致的变化要与成长或成熟导致的变化分开。从光线明亮的地方进入暗室,由开始看不见到看见的过程属于暗适应,这种变化属于日常生理现象,不属于学习现象。

四、简答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39.【参考答案】

(1)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2)教育通过造就政治管理人才,促进政治体制的变革与完善。 (3)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 (4)教育还是形成社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的重要力量。 40.【参考答案】 (1)备课 (2)上课

(3)课外作业的布置和批改 (4)课外辅导

(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41.【参考答案】 (1)爱国守法 (2)爱岗敬业

(3)关爱学生 (4)教书育人 (5)为人师表 (6)终身学习

42.【参考答案】 (1)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①及时复习:课堂练习,进行复习性提问、布置家庭作业 ②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分散复习结合集中复习 (2)恰当安排复习内容

(3)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4)复习方法多样化,如互问互答,角色扮演,猜字谜,词语接龙等游戏和比赛。 五、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43.【参考答案]

(1)当今小学生的成长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变化主要表现在:电视文化环境的变化上。尤其是孩子身边的文化环境中的互联网变化尤其明显。

小学生身体发育的一般特征主要有: ①小学生的年龄一般为6-7岁至11-12岁。小学生的身体发育,正处于两个生长发育高峰之间的相对平稳阶段。②小学生的骨骼骨化尚未形成。③ 小学生的肌肉发有呈现两个特点:第一是大肌肉群的发育比小肌肉早;第二先是肌肉长度的增加,然后才是肌肉横断面的增大。④伴随看心脏、肺、呼吸肌、胸廓形态发展的同时,小学生的心肺功能也相应增强,血管发展的速度大于心脏的发展速度,血液的循环量加大,新陈代谢加快。

小学生的心理主要特点主要有: ①感知、注意、记忆的特点 小学生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渐渐发展到能够较精确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并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小学生的记忆最初仍以无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 ②想象、思维的特点

小学生的想象从形象片断、模糊向着越来越能正确、完整地反映现实的方向发展。低年级的小学生,想象具有模仿、简单再现和直观、具体的特点,到中高年级,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小,创造想象开始发展起来。小学生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侧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③情感的特点

随看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情感也逐渐变得更加稳定,丰富、深刻了。低年级小学生虽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到了小学高年级,他们的情感更为稳定,自我尊重,希望获得他人尊重的需要日益强烈,道德情感也初步发展起来。 ④意志的特点

小学生的身体各器官、系统都生长发育得很快,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但同时因为他们的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所以遇事很容易冲动,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在完成某一任务时,常是靠外部的压力,而不是靠自觉的行动。 ⑤性格的特点

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在不断发展,自我评价的能力也不断有所增长。随看年龄和见识的增长,他们已不再完全依靠教师的评价来估计白己,而是能够把自己与别人的行为加以对照,独立地做出评价。因而在小学阶段进行有效的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是非常重要的。

(2)①今天的学生,是数字化时代里生活的“原住民”,他们从小就接触和使用这些数字化产品,体验数字化环境带来的种种便利。作为教师,如果不正视这个现实,坚守在固有传统的经验上,那么,就会被自己的学生和先进的技术远远地抛在后面。于是,今夭,教师要与学生们一起拥抱新技木。

②“互联网+教育”不仅在于可以实现教学信息和内容的远程传输和资源共享,更重要的是可以突破时空的局限,让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全方位的双向互动交流。 ③基于社交化的理念,应支持学校构建“亭”“室”“台”等虚拟空间,分别提供答疑、学生自主学习、资源浏览等功能。在平台上,学生、教师、管理者、家长等各类角色以学习为中心,以数字资源和互动话题为载体,以社交化方式进行沟通交流,形成了“资源和社交”互 动生态系统。 44.【参考答案】

(1)教师从内外方面运用心理学与教育学理论,对小刚进行了正确的教育,如从内在方面来说,教师考虑到小刚的性格特点,活泼好动并且有爱心,喜欢养小动物出发,针对学生性格和兴趣特点对学生进行教育,在班级里开展动物兴趣小组等,对小刚进行引导。同时从外在的层面来看,在老师的引导下,老师通过活动法的方式,引导小刚进行学习和活动,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小刚改掉坏毛病,形成好习惯。

(2)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运用科学教学方法和理念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 ①在活动中发展小学生的兴趣 ②激发和保护小学生的有益兴趣 ③利用原有兴趣迁移 ④适当的表扬和鼓励 45.【参考答案】

(1)材料中的王老师做法是值得肯定的,他没有根据考试的成绩去给学生排名次,并且耐心的在考后对学生进行指导,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当前学生评价的主要问题为教师按照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评价,并未考虑到我国教育目的素质教育的重要特点。

(2)现代教育评价的理念:发展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现代课程评价的特点:立足过程、促进发展

①评价目的是促进发展

②评价内容综合化,全面素质评价

③评价方式多样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

④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交互作用的评价 ⑤更注重评价过程,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对学生评价的改革 ①从筛选、评比到诊断、帮助发展 ②从辅助知识学习到全面育人 ③从客观冷静到人性关怀

④从单一的评价标准到多元个性的评价标准 ⑤从单一的评价主体到多元的评价主体 ⑥从单一笔试评价到多种评价方式 ⑦从游离于教学之外到融合于教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