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银川市委员会、银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 下载本文

中共银川市委员会、银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现代化实

现全面小康目标的意见

【法规类别】农业多种经营农业管理 【发文字号】银党发[2016]11号 【发布部门】中共银川市委银川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6.03.11 【实施日期】2016.03.1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中共银川市委员会、银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意见

(银党发〔2016〕11号)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攻坚阶段,做好“三农”工作意义重大,为了加快我市农业现代化步伐,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1、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自治区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三精”农业发展思路,以加快农业现代化、建成全面小康为目标,以转方式、提质量、增效益为主线,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核心,以深化 1 / 4

农村改革为动力,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优化主导产业布局,做精优势特色产

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银川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2、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市“2+4”等特色优势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90%以上,农业现代化程度处于西部前列;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新农村建设提档升级,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基本形成,在全区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具体指标如下。

--农业装备机械化。主要粮食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5%以上,葡萄机械化水平达到75%以上。

--农业科技现代化。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主要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100%,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0%以上,部分领域关键技术达到行业领先标准。 --农业生产标准化。形成覆盖主导产业的标准化技术体系,建立农产品安全全程可追溯体系,“三品一标”认证比重达到90%以上,抽检合格率达到97%以上。

--农业生产智能化。建成“智慧银川”农业云服务平台,60%农业科技园区实现与云服务平台联网,基本实现精准农业与自动控制、移动互联、物联网、云计算、农产品质量追溯紧密链接。

--农业经营产业化。坚持农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到70%以上,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0%以上,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带动能力显著增强。

--农业服务社会化。围绕主导产业,培育形成6个以上综合性连锁社会化服务组织。 二、坚持协调发展,力促农业提质增效

3、优化农业发展空间布局。落实《宁夏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根据全市功能分区、资源条件与环境承载能力和农业产业发展特质特性,结合现有产业优势和市场需求,按照 2 / 4

特色化、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要求,着力优化“一廊一基地五带”现代农业空

间布局,东部着力建设滨河新区国际清真牛羊肉产业加工生产研发基地,中部依次构建“黄河金岸”优质水稻产业带、黄河生态适水产业带、110国道及灵武东山奶产业带、艾依河水系生态适水产业带、京藏高速公路两侧蔬菜产业带,西部重点打造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长廊,加快促进农业产业聚集、集群化发展,形成产业相对集中、产业链有序衔接、基础设施相应配套、龙头企业带动支撑的农业发展新格局。

4、加快“2+4”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着力培育发展两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集群,加快推进宁夏皓月国际清真产业园、灵武沿山草畜产业带肉牛肉羊育肥繁育区、西夏区兴泾镇肉牛养殖集中区、永宁闽宁草畜产业园区等园区载体建设,跨区域配套发展优质牧草30万亩,到2020年,实现肉牛饲养量50万头,肉羊饲养量560万只,年出口清真牛羊肉10万吨以上,建设全国对阿合作的重要清真食品产业区。葡萄种植及葡萄酒酒庄产业集群,按照“小酒庄、大产区”发展模式,加快葡萄产业与文化旅游等产业相融合,不断延伸葡萄产业链条,打造集种植、酿造、研发、品牌建设为一体的产业集群,提升国际知名度,到2020年,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20万亩(不含农垦),葡萄酒加工企业(酒庄)总数达到100座以上,基本建成贺兰山东麓葡萄文化旅游绿色长廊,葡萄酒总产值超过50亿元,年接待游客达到200万人次以上。大力发展有机水稻、奶产业、蔬菜、适水等特色优势产业,有机水稻着力提升产品品质,不断扩大规模,建设优质水稻基地30万亩。蔬菜产业重点培育一批设施齐全、技术规范的示范园区(基地),通过优化品种,高产栽培,建立产销供应链,提高市场竞争力。奶产业大力实施“优质奶源基地提升”工程,加大标准化健康生态养殖基地建设。适水产业加快优化产品结构,扩大在西北地区淡水养殖优势。鼓励各县(市)区地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根据市场需求,大力发展长枣、花卉等地域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类型多样、竞争力强、品牌知名度高的优势特色农产品集群。建成滨河国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