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引入新课。
1.听写本课五个生字组成的词语,订正,认读。(课件出示)
2.昨天课堂上我们动手切了苹果,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怎样切苹果?为什么?
3.感情朗读相关段落。对于这样不同的切苹果,我们都感到很新奇,对他感兴趣,请你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相关语句。
读小男孩的话和描写切开的图案的句子。 二、对比品析,感悟“创造”。 (一)学习一、二自然段。(课件出示) 1.指名读
2.第1自然段有几句话?从课件红色的字中你读出了什么?这里用两个“新”有什么含义?且等下文后再谈。
3.第2自然段里“我”是怎么回答小男孩的?
过渡:事情就是这样平静地开始,可接下来就有了新的发现让我惊奇了,请读第3、4自然 段。
(二)引入“循规蹈矩” 初步了解“创造” 通常切法:体会“循规蹈矩”
1.读第三、四自然段思考人们通常怎样切苹果?(课件出示) 2.引入“循规蹈矩”
(1)解词:“循规蹈矩” 什么意思?(板书:循规蹈矩) (2)联系课文想一想,说人们做什么事情总是“循规蹈矩”? (3)请同学们找出文中带有“循规蹈矩”的那句话,认真地读一读。 (4)想想,生活中哪些做法属于“循规蹈矩”的做法?
3.不“循规蹈矩”的做法是什么?读课文中写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课件出示)
4.了解创造源泉
你觉得第一次这样切苹果的人怎样? 他怎么会想到这样切的呢?(用表示估计的一个词:也许)
5.小结过渡:这对于许多没想到的人来说是一种——“创新” (三)读悟作者感触,深入领会“创造”
1.引读:这种创新让作者深有感触,引读最后三句话。(课件出示) 2.理解句意。
(1)这里一共讲了几句话?分别是什么意思?(建议联系前文深入体会) (2)这三句话中最关键的一句话是哪一句?
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 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板书:创造力)什么叫往小处说?有感情地朗读。(课件出示)
3.你从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中想到了什么? 三、链接生活,拓展“创造”。 1.范例介绍。
说到这儿,我想起了一个人:李秉哲。他是世界知名企业韩国三星集团的创始人。
(师讲故事。两个小报童在车站卖报。一个报童卖报没有什么与众不同,卖出一份报纸,收回一份报款,卖出多少,收回多少。另一个报童的卖报的方式却大不一样,他不停地把手中的报纸一一往候车乘客的手中塞,而并不急于收受报款,等手上报纸没了,他再一一回收报款。同样是在车站卖报度日,不同的卖报方式似乎决定了两位报童的不同的命运。这后一个报童在车站赢得了更大一块“蛋糕”——成为国际知名大企业的老总,他就是韩国三星集团的创始人李秉哲。)
讨论:你觉得李秉哲的做法怎么样?
小结: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卖报的方法。
2.阅读联想
这让你想起了什么人?什么事情?
用“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 )的方法。”小结。
提示:《金子》 弗雷特 种花
万有引力 牛顿 苹果为什么不往天上飞 ?? ??
3.生活联想:生活中,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同法体会填空“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 )的方法。”
四、总结全文,升华“创造”。
1.小结升华:综合以上事例,我们知道——
总结补充填空: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 )的方法, 从大处说就是( )。(课件出示)(板书:打破常规)
2.推荐名言。(课件出示)
人才进行工作,而天才进行创造——(德国)舒曼 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是创造力的果实。——米尔
3.总结语:生活中,创造无处不在,无处不需要创造。愿我们每一个同学从小敢于创造,学会创造,将来用你们善于创造的双手去改造整个世界!
五、作业设计,巩固强化。
1.阅读感悟:介绍名人发明创造的故事,总结他们成功的原因。 2.故事接力:把这个魅力无比的故事传给更多的人。
3.实践演练:我这儿有一道题目,想考考你们:有一块长方体蛋糕,你只能切六刀,最多能分成几块?
板书:
5苹果里的五角星
创造力
循规蹈矩——→打破常规 【教学反思】
“活”是拨通基本教法的金钥匙,是教学技艺走向成熟的标志。它基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对学生的了解。在课堂上让学生横切苹果和竖切苹果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什么是创造力,引导学生结合切苹果认识: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式。往大处说,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教学即将结束之时,学生的兴奋点已不仅仅停留在苹果里的“五角星”上。他们又有了新的思考、新的发现??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分红豆和黄豆,不正激活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