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LTE参数详解 下载本文

TD-LTE无线优化

1概述

在信息技术领域,由于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带来的无线数据流量的爆炸性增长,产生了对宽带无线网络的巨大需求。在这种需求的驱动下,国际上以LTE为主流的移动通信网的建设比预期提前几年启动了。国际信息网络的这一趋势,给我国主导的TD-LTE技术在国际上的应用,带来了新的机会。TD-LTE是我国主导的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已经入选成为第四代移动通信的国际标准。TD-LTE是在TD-SCDMA发展基础上研发的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不仅具有技术先进性,与国际最新移动通信同步发展,而且其频率利用率高的特点,在目前频率资源普遍短缺的情况下,更显突出。

中国移动将接手TD-LTE技术,推动TD-LTE的国际化。为占领4G发展先机,相关运营商和技术厂商正加紧研发和实验。TD-LTE的实验安排分三个阶段,从2008年第四季度到2009年第三季度是概念验证阶段,从2009年第四季度到2010年第四季度是技术实验阶段,而从2011年一季度开始进行规模技术实验。中国移动已确定在上海、杭州、南京、广州、深圳、厦门、北京等7城市部署TD-LTE规模试验网,并且确定将建设和部署超过1000个TD-LTE基站。

TD-LTE网络建设完成后,为了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营并发挥网络的最大性能以及网络资源的合理应用,我们需要对运行网络进行必要的优化,本文将从无线优化软件应用、常用参数介绍、案例分析、报告输出四个方面全面系统地介绍无线规划在网络建设中的应用。

2 TD-LTE基本概念介绍

2.1 LTE/EPC Network Elements

2.1.1 eNodeB的功能

1. 无线资源管理功能:包括无线承载控制,无线接入控制,连接移动性控制,UE

的上下行动态资源分配(调度) 2. IP头压缩和用户数据流加密 3. UE附着时的MME选择 4. 路由用户平面数据至S-GW

5. 寻呼消息的组织和发送(由MME产生) 6. 广播消息的组织和发送(由MME和O&M产生) 7. 以移动性或调度为目的的测量和测量报告配置

2.1.2 MME处理控制面的功能

1. 非接入层信令的处理 2. 分发寻呼消息至eNodeB

3. 接入层安全控制

4. 移动性管理涉及核心网节点之间的信令控制 5. 空闲状态移动性控制 6. SAE承载控制

7. NAS信令的加密和完整性保护 8. 跟踪区列表管理 9. PDN SW 和 S-GW选择 10. 向2/3G切换时的SGSN选择 11. 漫游 12. 鉴权

2.1.3 S-GW处理用户面的功能

1. 终止因为寻呼产生的用户平面数据 2. 支持UE移动性的用户平面切换 3. 合法监听

4. 分组数据的路由与转发 5. 传输层分组数据的标记 6. 运营商间计费的数据统计 7. 用户计费

2.1.4 S1-MME:(控制面)

eNode B与MME之间的控制面接口,提供S1-AP信令的可靠传输,基于IP和SCTP协议,用于完成S1接口的无线接入承载控制、接口专用的操作维护等功能。

2.1.5 S1-U: (用户面)

E-UTRAN和Serving GW间每个承载的用户平面隧道参考点,基于UDP/IP和GTP-U协议,用于传送用户数据和相应的用户平面控制帧。

2.1.6 X2(eNode B和eNode B间接口):

eNode B和eNode B之间的相互连接,分为用户平面和控制平面。

X2用户平面接口X2-U在eNode B之间的IP传输层上,采用面向非连接的UDP协议进行用户数据传输,在UDP协议之上承载GTP-U协议,即采用了和S1接口相同的用户平面机制。

X2控制面接口X2-CP,定义于两个eNode B之间,主要功能如下: 1. UE激活状态下的Intra LTE移动性支持; 2. 上行负载管理;

3. 通用X2接口管理与差错处理功能;

2.2 LTE帧结构

TDLTE_拓扑及物理层.ppt

3 LTE需求分析

3.1 系统容量需求

3.1.1 峰值速率需求

对于下行传输峰值速率,当UE采用2天线接收时,在20M的带宽情况下,瞬时峰值速率应满足100Mb/S(频谱效率为5bit/s/HZ),对于上行传输峰值速率,当UE采用1天线发送时,瞬时峰值速率应满足50Mb/s(频谱效率为2.5bit/s/HZ)

3.1.2 传输时延需求

3.1.2.1 控制面时延需求

驻留态(camped-state)和激活态(active)之间的转换时间小区100ms 激活态(active)和睡眠态(dormant)之间的转换时间小区50ms

3.1.2.2 用户面时延需求

用户面时延定义为:UE发送IP层数据包到RAN边缘节点(或者UE)接收IP层数据包的单向传输时延,RAN边缘节点为接入网和核心网的接口节点。要求小于5ms

4 切换事件介绍(A1-A5)

A1:服务小区测量值(RSRP或RSRQ)大于门限值 A2:服务小区测量值(RSRP或RSRQ)小于门限值 A3:邻小区测量值优于服务小区测量值一定门限值

A4:邻小区测量值大于门限值

A5:服务小区测量值小于门限1,同时邻小区信道质量大于门限2

5.5.4.4 事件A3 (邻区比服务区更佳) UE 将:

1> 当满足如下不等式A3-1时,认为满足此事件的进入条件: 1> 当满足如下不等式A3-2时,认为满足此事件的离开条件: 不等式A3-1 (进入条件)

Mn?Ofn?Ocn?Hys?Ms?Ofs?Ocs?Off 不等式A3-2 (离开条件)

Mn?Ofn?Ocn?Hys?Ms?Ofs?Ocs?Off

公式中变量的定义如下:

Mn为该邻区的测量结果,不考虑计算任何偏置。 Ofn 为该邻区频率特定的偏置(即offsetFreq在measObjectEUTRA中被定义为对应于邻区的频率)。

Ocn为该邻区的小区特定偏置(即cellIndividualOffset在measObjectEUTRA中被定义为对应于邻区的频率),同时如果没有为邻区配置,则设置为零。 Ms 为没有计算任何偏置下的服务小区的测量结果。 Ofs 为服务频率上频率特定的偏置(即offsetFreq在measObjectEUTRA中被定义为对应于服务频率)。.

Ocs is 为服务小区的小区特定偏置(即cellIndividualOffset在measObjectEUTRA中被定义为对应于服务频率),并设置为0,如果没有为服务小区配置的话; Hys 为该事件的滞后参数(即hysteresis为reportConfigEUTRA内为该事件定义的参数)。

Off 为该事件的偏移参数(即a3-Offset为reportConfigEUTRA内为该事件定义的参数)。

Mn, Ms 单位为dBm 当表示 RSRP时,或为dB 当表示RSRQ时。 Ofn, Ocn, Ofs, Ocs, Hys, Off 单位为dB。

5.5.4.6 事件A5 (服务区比threshold1变差而邻区比threshold2更佳) UE 将:

1> 当满足如下不等式A5-1和不等式 A5-2时,认为满足了该事件的进入条件; 1> 当满足如下不等式A5-3或不等式 A5-4时,即至少满足其中之一,认为满足了该事件的离开条件; 不等式A5-1 (进入条件1) Ms?Hys?Thresh1

不等式A5-2 (进入条件2) Mn?Ofn?Ocn?Hys?Thresh2 不等式A5-3 (离开条件1) Ms?Hys?Thresh1

不等式 A5-4 (离开条件2) Mn?Ofn?Ocn?Hys?Thresh2

公式中变量的定义如下:

Ms为该服务小区的测量结果,没有计算任何偏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