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工科类)期末复习题 下载本文

分析化学复习题

第 26 页 共 56 页

三.填空

14-3-1.氧化还原滴定计量点附近的电位突跃的长短和氧化剂与还原剂两电对的 有关,它们相差愈 ,电位突跃愈 ;若两电对转移的电子数相等,计量点正好在突跃范围的 ;若转移的电子数不等,则计量点应偏向 。

14-3-2.氧化还原滴定所用的指示剂可分为 、 、 三大类。

14-3-3.若采用氧化还原指示剂指示终点,应使其变色点位于 之内,并尽量与 一 一致。

14-3-4.常用的氧化还原方法有 、 和 。

14-3-5.用KMnO4滴定H2C2O4溶液,第一滴KMnO4滴入后紫色退去很慢,而随着滴定的进行反应越来越快,这是因为 。

14-3-6.用KMnO4法间接测定钙或直接滴定Fe2+时,若滴定反应中用HCl调节酸度,测定结果会 ;这主要是由于 ,反应为 。

14-3-7.间接碘量法在酸性或中性溶液中进行,这是因为在碱性溶液中 在强酸性溶液中 易分解, 。

14-3-8.配制Na2S2O3溶液,需用 ,目的是 ;加入少量 使溶液呈弱碱性,配好后贮存于 中,使用时必须 。

14-3-9. KMnO法不能用HCl调节酸度的原因是 。

4

14-3-10. 对称性氧化还原反应,当n=n时, φ'与 φ'之差为 ,反应完

1

2

1

2

θθ

全。

14-3-11. KCrO法测铁,用二苯胺磺酸钠指示剂,加HPO的作用

2

2

7

3

4

是 。

14-3-12.

NaCO

2

2

4

标定KMnO

4

时,应控制的条件

是 ; ; 。

14-3-13. 氧化还原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和变色点分别为 。

14-3-14.间接碘量法测铜,标准溶液为 ,指示剂为 ,终点颜色为 。

14-3-15.碘量法的两个主要误差来源为 , 。

14-3-16.为了降低某电对的电极电势,可加入能与 态形成稳定配合物的配位剂;若要增加电极电位,可加入能与 态形成稳定配合物的配位剂。

分析化学复习题

第 27 页 共 56 页

Key: 1.标准电极电势,大,大,中点,转移电子数较多的一方。 2.自身指示剂,特殊指示剂,氧化还原指示剂。 3.滴定突跃范围,化学计量点

4.KmnO4法 、 K2Cr2O7法 、 I2量法 。

5.反应生成的Mn2+起着催化剂的作用,从而加快了反应的进程。

6. 偏高; 部分MnO4被Cl-还原, 2MnO4-+16H++10Cl-=2Mn2++5Cl2+8H2O。 7.I2将发生副反应和歧化反应 , Na2S2O3 , I-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 。

8.新煮沸并冷却了的蒸馏水 , 除去CO2、O2和杀死细菌 ; Na2CO3 , 棕色瓶 中, 重新标定 。

9. CI-干扰 10.≥ 0.355V

11.扩大突跃范围,使二苯胺磺酸钠成为合适的指示剂。

12.温度 75~85℃ ;酸度 0.5 ~1mol / L ;滴定速度由慢 → 快 → 慢 。 13.φ=φθ'(In)±0.0592V/n和φ=φθ'(In)。 14.Na2S2O3溶液 , 淀粉, 无色。 15.I2的挥发 , I的氧化 。 16.氧化;还原态。 四、计算题

14-4-1.计算1mol/L的HCl溶液中用Fe3+滴定Sn2+时计量点的电位,并计算滴定至99.9%和100.1%时的电位。说明为什么计量点前后同样变化0.1%,但电位的变化不相同。

已知:?(Fe3+/Fe2+)=0.680V

θ‘

θ‘

?(Sn4+/Sn2+)=0.140V

-

求:(1) ?(计)=?

(2)计量点前后0.1%时的电位 解:?(计)=

1?0.680?2?0.140

1?2 =0.320(v) (2)计量点前:

0.059[Sn4?]lg ?=?(Sn/Sn)+ 2Sn2?θ

4+2+

分析化学复习题

第 28 页 共 56 页

= 0.14+

0.059×3 2 = 0.23 (V) 计量点后:

[Fe3?] ?=?(Fe/Fe)+0.059lg 2?Feθ

3+2+

= 0.68+0.059lg

0.1 100 = 0.68 + 0.059??5(-3) = 0.50(V)

14-4-2.有一批铁矿样,含铁量约为50%,现用0.01667mol/L的K2Cr2O7溶液滴定,欲使所用的标准溶液的体积在20—30mL之间,应称取试样质量的范围是多少?

已知:C(标)=0.01667mol/l x(Fe)%=50.0 V(K2Cr2O7)=20~30ml 求:m(样)=? 解:∵6n(K2Cr2O7)=n(Fe) ∴6C(标)·V(K2Cr2O7)×10-3=

m(样)?50%

M(Fe) m(样)= 60CV(K2Cr2O7)×M(Fe)×10-3/50% = 6×0.01667×V(K2Cr2O7)×55.85×10-3/50% = 11.17×V(K2Cr2O7)×10-3 ∴当V(K2Cr2O7)=20ml时 m(样)=0.22g 当V(K2Cr2O7)=30ml时 m(样)=0.34g

14-4-3.某土壤样品1.000克,用重量法获得Al2O3和Fe2O3共0.1100g,将此混合氧化物用酸溶解并使铁还原后,以0.0100mol/L的KMnO4进行滴定,用去8.00mL。试计算土壤样品中Al2O3和Fe2O3的百分含量。

已知:m(样)=1.000g

m(Al2O3+Fe2O3)=0.1100g C(KMnO4)=0.0100mol/l V(KmnO4)=8.00ml

分析化学复习题

第 29 页 共 56 页

求:Fe2O3=? Al2O3%=? 解:∵2n(Fe2O3)=5n(KmnO4)

?5/2(CV)(MnO4)?10?3?M(Fe2O3) Fe2O3 = ?100

m样5/2(0.0100?8.00?10?3)?159.7?100 =

1.000 = 3.19 ∴ Al2O3% =

0.1100?0.0319?100

7.81 = 7.81

14-4-4.准确吸取25.00mLH2O2样品溶液,置于250mL容量瓶中,加入水至刻度,摇匀,再准确吸取25.00mL,置于锥形瓶中,加H2SO4酸化,用0.02532mol/L的KMnO4标准溶液滴定,到达终点时,消耗27.68mL,试计算样品中H2O2的百分含量。

已知:V(H2O2样)=25.00ml C(KmnO4)=0.02532mol/l V(KmnO4)=27.68mol/l 求:H2O2%(W/V) 解:∵2n(H2O2)=5n(KmnO4)

5/2(CV)(KMnO4)?10?3?M(H2O2) H2O2%(W/V)= ?100

V(H2O2样)?25/2505/2(0.02532?27。68?10?3?34.02?100 =

25.00?25/250 = 2.38

14-4-5.现有As2O3和As2O5及少量杂质的混合物,溶解后,在微碱性溶液中用0.02500mol/L碘液滴定,耗去20.00mL。滴定完毕后,试溶液呈强酸性,加入过量KI,析出的碘用0.1500mol/L Na2S2O3溶液30.00mL滴定至终点,试计算试样中As2O3和As2O5各多少克。

已知:C(I2)=0.02500mol/l V(I2)=20.00ml C(Na2S2O3)=0.1500mol/l V(Na2S2O3)=30.00ml

解:∵AS2O3+6OH-=2AsO33-+3H2O AS2O5+6OH-=2AsO43-+3H2O ASO3-3+I2+H2O-=AsO43+2I-+2H+

分析化学复习题

第 30 页 共 56 页

酸化

ASO3-4+2H++2I-(过量)——→+ ASO3-3+I2+H2O ∴1 AS2O3~2 AS2O33-~2I2 1 AS2O5~2 ASO43-~2I2~4 S2O32-

∴n(AS2O3)=1/2n(I2) = 1/2×0.0500/×20.00×10-3 = 2.50×10-4(mol) n(AS2O5) =1/2n(I2) = 1/4n(S2O32-)-n(AS2O3) =1/4×1.1500×30.00×10-3-2.500×10-4

= 8.750×10-4(mol)

m(AS2O3) = n(AS2O3) ×M(As2O3) = 2.50×10-×198

4

= 0.0495(g)

m(AS2O5) = n(AS2O5) ×M(As2O5) = 0.2011(g)

14-4-6.用KIO3标定Na2S2O3的浓度,称取KIO30.3567g,溶于水并稀释至100.0mL,移取所得溶液25.00mL,加入H2SO4及KI溶液,用24.98mLNa2S2O3滴定折出的I2, 求Na2S2O3的浓度。取上述Na2S2O3溶液25.00mL,用碘溶液24.83mL滴定至终点。求碘溶液的浓度。

已知:m(KIO3)=0.3567g, V(Na2S2O3)=24.98ml 当V(Na2S2O3)=25.00ml时,V(I2)=24.98ml 求:C(Na2S2O3)=? C(I2)=? 解:∵2IO3+10I+12H=6I2+6H2O

2?2? I2?2S2O3?2I??S4O6--+

∴2IO3------6I2------12 S2O32-

-

12n(IO-)=2n(S2O32-) 6×

m(KIO3)?25%=C(S2O32-)v(S2O32-)×10-3

M(KIO3)0.3567?25%=C(S2O32-)×24.98×10-3

214.00 6×

∴2n(I2)=n(S2O32-)

C(S2O32?)?V(S2O32?) C(I2) =

2?V(I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