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习题及参考答案 下载本文

33.辩证法的总特征要求人们( )

A.用具体的历史的观点观察事物 B.用整体性的观点观察事物 C.一切以条件、时间、地点为转移 D.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事物 E.在观察事物时,不要把部分从整体中分离出来加以研究 34.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 )

A.内在动力和外在条件的关系 B.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C.相互联结和相互结合的关系 D.相对和绝对的关系 E.主要和次要的关系

35.矛盾斗争的绝对性是指( )

A.只要斗争,就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B.斗争不需要任何条件

C.斗争性可以离开同一性而存在 D.矛盾斗争的存在是无条件的 E.矛盾斗争既受条件的限制,又能打破这些条件的限制 36.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及其意义表现为( )

A.两点论内在地包含着重点论 B.两点论和重点论相互渗透 C.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前提 D.重点论反对不分轻重的均衡论 E.两点论反对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的一点论 37.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是( )

A.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 B.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C.内因是根据 D.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E.内因和外因对事物的发展都起作用

38.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 )

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D.相互联结的关系 E.相互转化的关系 39.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 ( )

A.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 B.认为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

C.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和对待 D.认为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只有间断性,没有连续性

E.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 40.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

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 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 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E.限制事物自身的发展 三.辨析题

2.意识的产生是一个纯自然的过程

3.承认意识的能动性同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原理并不矛盾 5.存在就是被感知

6.物质是客观存在的物体

7.正确意识的根源是客观事物,错误意识则是人的头脑主观自生的 8.既然联系是普遍的,因而联系是无条件的。 9.一切以条件为转移。

10.个别包含一般,一般则不完全包含个别。

11.世界上只有想不到的事情,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12.矛盾的同一性就是指矛盾双方具有共同的因素。 13.“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

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

四、材料分析题: (一) 材料1

“表象不是头脑的(生理的、心理的、心理物理的)机能,”“思维也不是头脑的产物,甚至也不是头脑的生理机能或一般状态。”(阿芬那留斯) 材料2

“存在就是被感知”(贝克莱) 材料3

“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似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列宁) 材料4

“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还是不能凭空创造,描神话鬼,毫无对证,本来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鲁迅) 材料5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马克思

请回答

(1)材料1、2的观点对吗?为什么?

(2)材料3、4、5涉及了什么问题,阐述了哪些哲学原理。 (二) 材料1:

先生(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传习录》) 材料2:

哲学上两条基本路线的区别:“从物到感觉和思想呢?还是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恩格斯主张第一条路线,即唯物主义路线” 。 材料 3:

“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而是从它们中抽象出来的;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适合于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 。

请回答:

( 1 )上述材料说明在认识路线上存在那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

( 2 ) 材料1、3表明的基本思想一致吗?试用哲学原理分析它们各自的观点 (三)

一些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一阴一阳之谓道” 。“凡物必有合??有合各有阴阳” 。“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万物莫不有对”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 简析上述论点中包含的辩证法思想,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这方面的基本原理及其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 (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列宁指出:“就本来的意义说,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他还指出:“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即辩证的矛盾,而不是字面上的、臆造出来的矛盾。” 材料2

杜林说:“矛盾的东西是一个范畴.这个范畴只能归属于思想组合,而不能归属于现实。” 材料3

艾耶尔断言:“自然界不可能有矛盾,只有在陈述中才可能有矛盾。” 请回答:

(1)材料1的观点是什么?是否正确?

(2)对比材料1与材料2,指出材料2的错误。 (3)对比材料1与材料3,分析材料3的错误。 五.简答题和论述题

1.如何理解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联系和区别? 2.如何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之间的关系?

3.为什么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要求? 4.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5.什么是矛盾?说明矛盾同一性和矛盾斗争性及其辩证关系.

6.在实际工作中,为什么要“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并 据此说明社会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对立统一关系。 7.怎样正确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8. 为什么说新生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9.试述矛盾普遍性及其方法论意义。

10.什么是矛盾特殊性?它包括几种情况?

11.试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12.在实际工作中,为什么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3.处理矛盾的方法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为什么?

14.根据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原理,说明:在实际工作中,要正确地处 理矛盾,就必须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5.试述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原理,并说明这一原理在我 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指导意义。

第四章 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单项选择题

1. 片面强调理性认识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会导致( )

A.经验论 B.教条主义 C.诡辩论 D.二元论 2.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 )

A.两种性质不同的真理 B.两种各自独立的真理 C.真理的两个不同阶段 D.客观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

3. 认识之所以能够不断地得到发展,其根本原因就在于( )

A.科学家们不断地发明创造 B.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与结合 C.社会实践的需要 D.人们追求知识的愿望 4.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在于( )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感性认识是对对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C.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5. 在下列成对的理论中,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的是( )

A.能动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对立 B.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D.唯理论与经验论的对立 6. 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体现了( )

A.认识论中的唯物论 B.认识论中的辩证法 C.认识论中的唯理论 D.认识论中的经验论

7.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式和领导方法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中的哪一个原理一致( )

A.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到认识 B.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 C.从理性回到实践 D.从实践回到理性

8. 有些同志工作中单纯凭自己的经验办事,轻视理论的指导作用。他们在认识论上犯了( )

A.类似唯心主义的先验论 B.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C.类似客观主义的错误 D.类似经验主义的错误

9.“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 ( )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的桥梁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10.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坚持( )

A.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统一的观点 B.实践标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统一的观点

C.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观点 D.具体的实践能对一切认识做出确定检验的观点

1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

A.感觉-知觉-表象 B.意识-物质-意识

C.实践-认识-实践 D.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12.对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这种正确的态度的理论基础是( )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的原理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原理

C.真理的绝对性和真理的相对性统一的原理 D.能动的反映是摹写和创造相统一的原理

13.下列属于唯心主义经验论性质的观点是( )

A.感觉经验是认识的起点 B.必须事事直接经验 C.只有经验事实而无客观事实 D.亲身经验比抽象理论可靠 14.相对真理是指( )

A.不含有绝对性质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