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下载本文

绝招。什么跑步啊,跳绳啊,玩溜溜球啊,唱歌啊,跳舞啊,叠纸飞机啊,那是应有尽有,甚至还有扫地扫得最干净的,我也不定时地让他们在班上对全班同学讲授自己的经验,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很重要的,是不可或缺的。这那个班里,每一位同学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获得了被重视的感觉,找到了自己的价值,班级团结进取,班风积极向上,在全校各班中独树一帜。而我所做了的只不过是发现了同学们的一个又一个的特长,并加以肯定和引导,给他们以鼓励而以。他们在课余时间里就像张满了风帆的船,在个人兴趣的引导下,满心愉悦地勇往直前,信心百倍地去摘取属于自己的胜利成果了。班内再也没有闲人,班内再也没有后进,人人都在争当先进。

三、注重班级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班级文化就是存在于班级内部的一种主流思想,它必须是得到了全班同学的普遍认同的并直接指引学生日常行为的一种价值标准。班级文化建设得好,班风就正,反之则会助长班内的歪风邪气。它不仅真接关系着班内同学的日常表现和学业成绩,甚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做人标准。 如何将班级文化建设好呢?这也是每一位农村学校班主任普遍关心的话题。我觉得除了出好每一期的班刊以外,还有一个是更重要的工作,那就是贯穿于班主任日常工作中的所有就事论事的精辟说教,它需要持之以恒,它润物无声,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感染,它可以细化到班主任的每一次班内演讲中。而且必须是针对班内出现的某一事物,及时地采取措施,就事论事,做到有的放矢,不说空话、放空炮。比如上学期我校三乙班的一位同学过生日时,在外打工的爸妈因无法回家来就寄回200元,让孩子自己去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作为对孩子的补偿。该同学拿到钱后,在班内大肆炫耀,天天买回些好玩好吃的东西在同学面前显摆。受他的影响,班内有很多同学也天天向家长要钱,要不到时就骗家长说学校要交钱,甚至有同学还在家里一次偷拿了300元。一时间该班花钱斗富成风。班主任杨老师知道这个情况后,马上针对这件事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他先是深入同学中对这事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然后找那些典型同学谈话,让其明白做人最重要的是诚信,清楚家长的每一分钱都是来之不易的。最后在班上召开“大手大脚花钱对不对”的主题班会。让全班同学针对班内出现的以上现象展开讨论,自然地得出结论,进而让全班同学都明白这样做的害处。从而使大家都变得节俭,再无人比钱多了。我想学生们的这次班会,一定会让孩子们受用终身。

四、从学业上和思想上重视后进生的转化,增强班级凝聚力

人心齐,泰山移。只要全班的劲往一处使,就没有办不好的事。作为班主任,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十分重要。可很多时候却是班主任老师要求学生们做这件事,总有同学做那件事,或是要求学生这样做,他却那样做。学生们的这种逆反心理严重地扰乱了班级的正常秩序,分裂了班级力量。但如果马上把这些“害群之马”当众批评一顿,数落一通或是弃之于不顾,班主任是心里的气顺了,可问题就此解决了吗?当然没有,这样简单地处理事情的方法只会让问题变得更棘手,更尖锐。针对这样的情况,班主任应当冷静地分析问题的所在:当前的很多留守儿童已经在爷爷奶奶的骄贯宠爱下养成了骄横拔扈、以

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有的同学因为学业成绩差,没有朋友,所以得不到重视,也会做出这些的反常举动。这样一分析,就找到了问题的所在,针对以上的现象,要给予这些问题同学更多的关心和重视,对症下药,多做他们的思想转变工作以矫正其心理;为成绩差的同学补课,通过老师和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把他们的学业成绩拉上来,消除其自卑心理。让他们和全班同学成为好朋友,让他们能够在班内获得愉快的感觉,从而在思想和行动上都把自己当做班级的一员,处处从班级的利益出发,自觉地维护班级的利益。

五、用心去关爱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对班主任敢说话,有话说

当前农村中小学无一例外都是寄宿制学校,有的还是低龄寄宿制学校,那些只有六七岁的孩子,就已经在住校了。很多家长不放心,孩子们来到一个陌生的生活环境更是会感到十分恐惧。小孩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这就要求农村学校的班主任不仅要当好老师,还要扮演好保姆这个角色,只有这样,才会赢得社会的尊重与家长的认可,也才会得到孩子的信任。班主任老师应当给予学生足够的重视与关怀,要像孩子的亲生父母那样真正地去关爱他们,从他们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问寒问暖。这样孩子们才会对班主任敞开心扉,班主任也才能真正了解学生,才能做好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

六、当众表扬与适当惩戒并用,做到有赏有罚

在我的记忆中,我国以前的教育方式是很注重惩戒的,远不说私塾的戒尺,就在我上学时的上世纪八九下年代,我是经常被我的老师罚站、打手板、拎耳朵,可现在我不但不恨我的老师们,相反的我还十分感激他们,因为如果没有他们那么严厉地管教我,我也不会有今天。

可现在放眼校园,却看不到一位学生会为自己错误的行为而遭受惩罚。这种现状无形中助长了学生违法乱纪的行为。因为它的代价太小了。现在很多班主任抱怨难当,因为他们对那些经常违纪的“老油条”们没有办法了,老师说破了嘴皮子,犯错的学生还是昂首挺胸地站在那,甚至还把头歪向一边去了,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已经过去了的2008年,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因为在这一年里,老师被学生伤害、杀死的报道不断地见于报端。这是为什么呢?让老师们为了教育学生而要冒着生命的危险,是谁的过错?难道说这些老师们真的是已经坏到了该杀的地步了吗?我想那些学生们之所以没有怕惧,敢去伤害辛苦教育他的老师,一是因为孩子还不知天高地厚,但更重要的恐怕是因为他们从小学时就已经知道学校和老师仅仅只能说说而以,已经是黔驴技穷了,实际上也确实如此。

对于这种刀枪不入的学生仅仅批评还能起作用吗?在日本的教育法律中就明确地写了对学生适当的惩戒是必不可少的(以手指粗以下的木棍打屁股,以不出血印为界限)。前不久我国教育部也对全国发表声明,对学生施以适当的惩戒并不违法。这说明国家也看到了这一点,这就是一个好的开始啊。赏识教育固然有其可取之处,但也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唯一方法。学生的个体是有差异的,那就得因材施教啊。赏罚并举,这样才能真正为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综上所述,教师们要在农村学校中做一位优秀的班主任,仅仅能上好课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的是一个多面手,既会教书,又会育人,更多时候还得担负起父亲母亲的责任来。这将会需要农村学校的老师具有更多的智慧,更大的勇气,付出更多的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