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优秀教学设计 下载本文

提问:你能说一说,在他们三个当中, 谁最重,谁最轻? 2.掂一掂、比一比 ①操作1:把你的数学书拿到一只手 上,练习本拿到另一只手上,两手同学生动手操作 时掂一掂,比一比,练习本和数学书 谁比谁重,谁比谁轻? ②操作2:再拿出铅笔盒和语文书掂学生动手操作 一掂,比一比,说一说,谁轻、谁重? 3.猜一猜、称一称 活动:小朋友们猜出示:大小差不多的梨和苹果各一个 一猜,谁比谁轻,提问: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能判断出谁比谁重? 究竟谁轻谁重? 出示天枰 来称一称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23页“练一练”1---4题 四、小结 同学们,本节课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跷跷板(比轻重) 狮子比老虎重 老虎比豹子重 老虎比狮子轻 豹子比老虎轻

第三单元 加与减(一)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加减法的含义。由5以内的加减法、6—10的加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等几部分内容构成,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初步了解加减法含义,认识“+、-”这两个符号,能正确读出加减法算式;

2、通过10以内的加减法,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减法来解决,会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3、能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及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法混合运算。

4、让学生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前教育中已经初步认识了1—5、6—10的加减法,而且在第一单元中对10以内的数已经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所以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应该不算太难,但让学生建立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的概念可能会比较困难,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突破这一难点。

教学重点:1、能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2、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法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1、了解加减法含义,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 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可加强操作与观察活动,发挥主题图的作用,高度重视学生对图画的深入观察和学具的拼摆。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观察和操作的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探究、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课时划分:

1、一共有多少 2课时 2、还剩下多少 2课时 3、可爱的小猫 1课时 4、练习一 2课时 5、猜数游戏 1课时

一共有多少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在学生已经认识10以内的数的基础上,开始认识加法的含义。课本呈现笑笑的铅笔引入加法的算式及含义。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加法的含义。

2、学会5以内数的加法。

3、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教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会计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难点:知道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地读出算式。 教具准备:课件、小棒、圆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老师介绍笑笑,展示情境图,让生说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板书(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二、新课探讨

1. 观察图意,引出加法。

引导生具体说出笑笑一只手有3枝铅笔,另一只手有2枝铅笔, 然后把两只手中的铅笔合起来。

学生提出一共有几支铅笔, 老师请生说出怎样算出5枝铅笔 ? 老师讲解并板书演示:数学中把两个部分合起来可以用一个符号来表示”+” 带领学生数空加号。

问:那一共有几支铅笔可以用几加几表示呢? 2+3 说2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

2+3=5 读作 2加3等于5 5表示什么呢 小结:把两个部分合起来可以用一个加法算式来表示。

拓展:2+3=5还可以表示什么?

生:笑笑一只手有3枝铅笔,另一只手有2枝铅笔

如:3往上数2个是5. 比2多3就是5。 把2和3合起来是5。 如:把2只鸡和3只鸡合起来。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和修改 2. 有几只熊猫。出示教材P24的情境图。 3. 摆一摆,算一算

4. 提出自己身边的加法问题,加深体验。 生互问互答 5. 完成试一试

引导生说明图意,并根据图意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说一说,数一数,并列式算出来。

用圆片摆一摆,说出加法算式,并说出每个数字表示的意思。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组织学生结合图意与同桌说说算式的意义。 说每个算式里各个数字分别表示什么。 三、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四、作业设计

完成课后练习1、2题 五、板书设计:

一共有多少 加法的认识 3+2=5 读作: 3加2等于5

加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