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复习题及答案
【篇一:化工原理复习题库及答案】
题一
一:填充题(20分)
1、某连续精馏塔中,若精馏段操作线方程的截距为零,则精馏段操作线斜 率等于_______,提馏段操作线的斜率等于________ ,回流比等于____________, 馏出液等于___________,回流液量等于_____________。
2、 理想溶液的特点是同分子间作用力_____异分子间作用力,形成的混合溶液中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精馏塔结构不变,操作时若保持进料的组成、流率、热状况及塔顶流率一定,只减少塔釜的热负荷,则塔顶组成______,塔底组成________
4、精馏塔的塔底温度总是_______塔顶温度,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测得精馏塔自塔顶下数第四和第五层塔板的两相组成为0.62、0.75、0.70、0. 82,其中x4?0.70,试判断:y4?______、
y5?______ 、x5?____。6 、塔板负荷性能图中有______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选择吸收剂时,应主要考虑的4个方面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对于低浓度气体吸收操作,在求传质单元数时,解析法的适用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对数平均推动力法的适用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梯级图解法的适用条件是____________, 图解积分法的适用条件是_______。
9、生产上常见的脱吸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萃取过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溶解度曲线将三角形相图分为两个区域,曲线以内为_____________,曲线以外为_________,萃取操作只能在_______________内进行。
12、恒定干燥条件是指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都不变。 二:选择题(30分)
1、精馏的操作线为直线主要是因为() a、理论板假设; b、理想物糸;
c、塔顶泡点回流; d、恒縻尔流假设;
2、某二元混合物,其中a为易挥发组分,液相组成xa?0.5时泡点为t1,与之相平衡的气相组成ya?0.75时,相应的露点温度为t2 ,则()。
a、t1= t2; b、t1〈t2 ;
c、 t1〉 t2; d、不能判断;
3、精馏操作中,若其它条件都不变,只将塔顶的过冷液体回流改为泡点回流,则塔顶产品组成xd变化为()。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d、不确定;
4、二元溶液连续精馏计算中,进料热状况的变化将引起以下线的变化( )。
a、提馏段操作线与q线; b、平衡线;
c、平衡线与精馏段操作线;d、平衡线与q线;
5、某真空操作精馏塔,在真空度降低后,若保持f、d、r、xf、q及加料位置不变,则塔顶产品组成xd变化为()。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d、不确定;
6、不能引发降液管液泛这种不正常操作现象的原因是( )。 a、塔板间距过小;b、严重漏液;
c、过量雾沫夹带;d、气、液负荷过大;
7、对常压操作的低浓度吸收糸统,当糸统总压在较小范围内增时,亨利糸数e将(),相平衡常数将(),溶液解糸数h将()。 a、增加;b、降低; c、不变;d、不确定;
8、操作中的吸收塔,当其它操作条件不变,仅降低吸收剂入塔浓度,则吸收率将( );又当用清水作吸收剂时,当其它操作条件不变,仅降低入塔气 体浓度,则吸收率将( )。
a、增大;b、降低; c、不变;d、不确定;
9、低浓度逆流吸收操作中,若其它操作条件不变,仅增加入塔气量,则气相 总传质单元高度将();气相 总传质单元数将()。 a、增加;b、减少; c、不变;d、不确定;
10、萃取剂加入量应使原料和萃取剂的和点m位于( )。 a、溶解度曲线上方区; b、溶解度曲线下方区; c、溶解度曲线上 ;d、纵坐标线上;
11、用纯溶剂s对a、b混合物进行单级理论萃取,当s用量增加时,保持进 料量f和组成xf不变,所获得的萃取液组成应( )。 a、增加;b、减少; c、不变;d、不一定;
12、含水湿物料与一定状态下的空气(非饱和状态下的)相接触,能被除去的 水分为( )。
a、结合水分和非结合水分; b、平衡水分和自由水分;
c、非结合水分和部分结合水分; d、部分平衡水分和自由水分; 三:计算题(50分)
1、 某二元混合物在连续精馏塔中分离,饱和液体进料,组成为xf?0.5,塔顶馏出液组成为0.9,釜液组成为0.05,(以上均为易挥发组分的縻尔分
率),相对挥发度为3,回流比为最小回流比的2倍。塔顶设全凝器,泡点回流,塔釜为间接蒸汽加热。试求:进入第一块理论板的气相浓度?离开最后一块理论板的液相浓度? 2
2、 有一填料吸收塔,填料层高5m,塔径1m,处理丙酮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其中空气的流量为v?92kmolh,入塔气体浓度y1?0.05(比縻尔浓度,下同),操作条件为:p?101.3kpa,t?250c,用清水逆流吸收,出塔浓度为y2?0.0026,x1?0.0194,平衡关糸为y?2x。试求:体积吸收总糸数 kya?每小时可回收丙酮量?
3、 以三氯乙烷为萃取剂,在250c时从含丙酮33%(质量%)的水溶液中萃kg
h取丙酮。丙酮水溶液的处理量为1000,若用320kg h三氯乙烷进行连续
逆流萃取,允许最终萃余液中含丙酮8%。试用三角形相图求所需理论级数?(溶解度曲线和辅助曲线见下图)。 试题九答案 一:填充题
1、 1;1;无限大;0;进料量。 2、 等于;体积效应和热效应。 3、 降低;增加。
4、 高于;塔顶轻组分的浓度高,相应的泡点低;塔底压力高于塔顶,塔底的泡点较高。
5、 y4?0.82;y5?0.75;x5?0.62。
6、 5条;液泛线;漏液线;夹带线;液相负荷上限线;液相负荷下限线。
7、 溶解度;选择性;挥发度;粘性。
8、 操作范围内平衡线为直线;操作范围内平衡线为直线;操作范围内平衡线弯曲程度不大;各种情况。 9、 通入惰性气体;通入水蒸汽;降压。
10、在混合液中加入溶剂使溶质由原溶液转移到溶剂中的过程。 11、两相区;均相区;两相区。
12、温度、湿度、速度与物料接触状况。 二:选择题
1、d. 2、a。 3、a。4、a。5、a。 6、b。7、c;b;c。 8、a;c。 9、a;b。10、b。 11、d。 12、c。 三:计算题
1、 以f?1kmolh为准,f?d?w,fxf?dxd?wxw。 得:d?0.529kmolh,w?0.471kmolh ?。 3.x相平衡关糸为:y??.x 1????1?.x ,y1?2.x。
q线为:x?0.5,则,xq?0.5,yq?0.75。 最小回流比为:rmin?0.6。r?1.2。
精馏段操作线方程为:y?0.545x?0.41。 xd?y1?0.9, y1?
3.x11?2.x1,x1?0.75,y2?0.545x1?0.41,y2?0.819。 3
同理提馏段操作线方程为:y?1.405x?0.0202。 而塔釜相当于一块理论板。yw?
yw?1.405xn?0.02023.xw1?2.xw,xw?0.05,yw?0.1346。 ,xn?0.1115。
即:进入第一层理论板的气相浓度为0.819;离开最后一层理论板的液相浓度为0.1115。 2、z?v.?y1?y2?
kya.s.?ym,v?92kmolh。y1?0.05,y2?0.0026
x1?0.0194,x2?0。?y1?0.0112,?y2?0.0026,?ym?0.006 z?v.?y1?y2?
kya.s.?ym=5?92.?0.05?0.00262?kya..?.1.0.0064。kya?185 hkmolm.h3。回收的丙酮量为:v.?y1?y2??4.361kmol 即体积吸收总糸数为185
kmolm.h3。 h;回收的丙酮量为4.361kmol。 4
试题二
一:填充题(20分)
1、牛顿粘性定律_____________,粘度在si制中的单位是___________。
2、常用测定流量的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流动糸统中,若截面上流体的流速、压强、密度等仅随
__________而变,不随__________而变,称为稳定流动。若以上各量既随__________而变,又随__________而变,称为不稳定流动。
4、 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a,其当量直径为____________________。
5、 流体在圆形直管内滞流流动时,其速度分布是_____________ 型曲线,其管中心的最大流速为平均流速的___________ ,縻擦糸数?与re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
6、 泵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按其工作原理来分可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气体按压缩比来分,可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降沉室内颗粒得以沉降的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