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功》精品教案 下载本文

第1节 功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能判断物体是否做功。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思考、讨论及对实例的分析,让学生掌握物体做功的必要条件。 2.通过例题讲解引导学生使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的品格,积极参与观察、讨论、探索活动。 教学重点 理解功的概念。 教学难点

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教具准备

书、书包、多媒体课件等。

一、情景引入

活动:平时,我们常用力去移动物体,使其位置改变。下面请同学们一起做三个小实验。 学生实验1:用手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和4本书分别匀速提到桌面上。 提问:两次移动的距离怎样?哪一次“累”一些呢?为什么?

答:两次移动的距离相同,提书包“累”一些,因为提书包需要较大的拉力。 学生实验2:用手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分别匀速提到凳子上和桌面上。 提问:哪次“累”一些呢?为什么?

答:提到桌面上“累”一些,因为移动的距离较大。

学生实验3:用手将书包匀速提高5厘米和将4本书从地面匀速提到桌面上。 提问:哪次“累”一些?为什么?

答:无法比较,因为两种情况需要的拉力大小不同,移动的距离也不同。力的大小不同,移动的距离不同,无法比较哪次更“累”。

讲述:由此,人提物体“累”的程度,不能仅仅单独由力的大小或单独由移动的距离大小来比较或表示,所以我们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功。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力学中的功

1.功这个物理量和什么因素有关呢?

请同学们看多媒体课件:这两幅图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或者共同的要素。

答:都有力,物体都移动了一段距离。 问:移动的距离和力之间有何关系?

答:是在力的作用下,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讲述:在物理学中就说图中的力对物体做了功。

请同学们看图:课本P63图11.1-3,乙:用力而未移动距离;甲:水平方向移动了距离但水平方向上却没有力。

分析得出: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讲述:必要的意思就是一个都不能少,请同学们用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判断下面几种情况,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1)手提着钩码在空中静止不动,问拉力是否对钩码做功?为什么? (2)用力推讲台,讲台没有动,人做功了吗?

(3)用脚踢出足球,球在地面上滚动,滚动过程中,人对球做功了吗? (4)人推着木箱前进时,箱子的重力和支持力做功了吗?为什么? (5)人提一桶水沿水平方向前进,拉力做功了吗?

(6)手提着钩码匀速上升,问拉力是否对物体做功?为什么?

讲述: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出,物理学中的做功与日常生活中工作的意思不同。日常

生活中所说的工作包括一切消耗体力和脑力的劳动,但物理学中功的含义要狭窄且严格得多,即做功必须同时满足两个必要条件。想一想同学们一起做的提书包和提书的实验中,我们所说的“累”的程度大小,这个“累”字体现的含义是什么?

教师归纳总结出,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1)有力没有距离不做功,即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保持静止状态(s=0,劳而无功); (2)有距离没有力不做功,即物体在运动方向上不受力的作用(F=0,不劳无功); (3)通过的距离与力的方向垂直不做功,即物体受到某力的作用,但运动方向始终与该力垂直(F⊥s,劳而无功)。

探究点二:功的计算

1.功的大小与力和距离这两个因素有何关系呢?

力越大,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越大,这个力的成效越显著,说明力所做的功越多。

2.物理学中,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作功。即功=力×距离。 功的公式:W=Fs。

W—功—焦耳(J),F—力—牛顿(N),s—距离—米(m)。 3.功的单位:焦耳(J) l焦耳=l牛顿·米 1J=1N·m

例题:一个人用50N的力沿水平方向匀速推一辆重200N的车前进2m,求这个人对车做功多少?重力对车做功多少?

解:W人=Fs=50N×2m=100J W重=Gh=200N×0m=0J 三、板书设计

第1节 功

1.力学中的功

(1)功: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通过了一段距离,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①s=0,劳而无功 ②F=0,不劳无功

③F⊥s,劳而无功 2.功的计算

(1)功的计算公式:W=Fs (2)功的单位:焦耳,简称焦(J) 1焦=1牛顿·米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正确理解功的含义,是学好功的计算、功率、机械效率和机械能等知识的基础。特别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学生如果能够很好地掌握它,就能够更好地去理解功的原理、机械效率等知识,并解决有关的问题。因此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本节课的重点。由于“工作”概念的影响,学生对有些物体运动的情况是否做功还是不能正确地判断,例如举重运动员高举杠铃未动,人推车而车不动等,虽然人都消耗了体力,但是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他们并没有做功;再比如冰块在光滑的冰面上滑动的过程,也没有做功。所以判断是否做功是教学中的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