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2-2 农业区位及其可持续发展练习 下载本文

练习2 农业区位及其可持续发展

1.(2018·“超级全能生”26省联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多肉植物叶小、肉厚、根浅,具有明显的生长期和休眠期,夏季喜雾,冬季喜雨。左图、右图为纳马夸兰地区地理位置和气候统计图,该地区野生多肉植物种类丰富多样,是沙漠中最具生态价值的地区之一。该地区多肉植物为观赏植物,出口量居世界前列,目前人工种植规模不断扩大。

(1)指出该地区野生多肉植物的休眠季节并分析休眠期间维持生存的水分来源。 (2)分析该地区多肉种植物类丰富的原因。

(3)你是否赞同该地区扩大多肉植物种植规模,请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地区野生多肉植物的休眠季节为夏季。夏季维持生存的水分来源可以从大气降水、昼夜温差、寒流产生海雾等角度分析。第(2)题,该地区多肉植物种类丰富的原因可从纬度跨度、地势起伏、气候条件、人类影响等方面分析作答。第(3)题为开放性试题,若赞同,理由可以从自然条件、市场需求、经济收入等方面分析;若不赞同,理由可以从生态环境恶化、消耗水资源、次生盐碱化、价格降低等方面分析。

答案:(1)夏季休眠。少量的大气降水;昼夜温差大,空气中容易凝结水分;夏季气温高,海上空气湿润,寒流(本格拉)流经时,产生海雾。

(2)地区呈狭长分布,纬度跨度较大,范围较广;区域地势起伏大,适合多种多肉植物生长;冬季降水较多,夏季(本格拉)寒流流经多大雾天气,气候条件适宜多肉植物生长;沙漠地区,人类影响小,破坏少。

(3)赞同:独特的自然条件适合多肉植物生长;多肉植物市场需求量大;扩大种植规模增加经济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不赞同:荒漠化扩展、绿洲消失(生态环境恶化);沿河地区会过度消耗水资源,导致河流水量大减甚至断流;灌溉用水过量,引发土壤的次生盐碱化;种植面积大,多肉植物价格降低。

2.(2018·广西桂林市柳州市高三模拟)结合图文材料,完成各题。

鲐鱼生活在松软沉积物的浅水水域,以水草和小鱼类为食,水温15℃以下的水域,是长距离洄游、经济价值高的大型鱼类,主要生活在24°S~47°S大西洋西岸,冬季,大量集中于拉普拉塔河河口,11月、12月向南部深海迁移,由于其数量繁多,而成为许多食肉鱼的主要食品,该鱼种2002年的捕捞量为1.6万吨,2010年后阿根廷进行人工繁育鱼苗,鲐鱼数量有所增加,拉普拉塔河河口是为世界最宽的河口,三角形水域面积3.5万平方公里,河水浑浊,多沙洲浅滩,水草丰富,下图为拉普拉塔河口位置示意图。

(1)分析拉普拉塔河河口适宜鲐鱼生长的条件。

(2)简述拉普拉塔河河口的鲐鱼每年11、12月向南迁移的原因。 (3)请你推测鲐鱼人工养殖业发展较快的原因。

(4)你是否赞同在拉普拉塔河流域大力人工发展鲐鱼养殖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原因。 解析:第(1)题,鲐鱼能在拉普拉塔河河口生长,说明河口处有适于鲐鱼生长的条件。文字材料提示鲐鱼生活所需的环境。拉普拉塔河所携带营养物质汇聚河口,利于浮游生物繁殖;河口处水流缓慢,河水与海水相互作用,泥沙大量沉积;紧临近海大陆架,海底平坦,海水浅光照充足。24°S~47°S大西洋西岸有暖流流过,温度适宜。第(2)题,由材料可知拉普拉塔河在南半球,11、12月为夏季,大洋水温上升。而鲐鱼冬季大量集中于拉普拉塔河河口。因此鲐鱼应向纬度较高,水温较低的海域迁移。南半球向南纬度升高,而材料“11月、12月向南部深海迁移”显示南部水深。图片显示拉普拉塔河河口处海湾成喇叭口形向陆地内深入,因此河口水域大陆性强。第(3)题,在农业区位因素中市场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产量。人工育苗主要是为了弥补自然状态的不足,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使鲐鱼人工养殖业成为现实。第(4)题为开放性题目,首先表明观点,然后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方面考虑。

答案:(1)拉普拉塔河入海口附近,河流携带大量无机盐注入,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丰富;三角形海域海底平坦,海水浅,光照好,水温适宜;软泥沉积和水草有利于对鲐鱼的栖息与自身保护。

(2)每年11、12月,拉普拉塔河河口与南部海域相比,纬度低,海水热量吸收多,水温高;拉普拉塔河河口水域大陆性强,水升温快,南部海域海水水深,吸热慢,水温低。

(3)对鲐鱼消费量增加,鲐鱼需求量增大;过度捕捞使得鲐鱼自然繁育量减少;鲐鱼苗培

2

育繁殖技术日渐完善。

(4)观点一:赞同。理由;市场需求量大;经济价值高,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发展鲐鱼养殖业能够增加就业。

观点二:不赞同,理由:发展鲐鱼养殖业会污染海水;破坏食物链的稳定;破坏生物多样性。

3.(2018·江西省横峰中学、铅山一中、德兴一中高三月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对虾主要分布在黄海和渤海,以浮游生物为食,生活在松软沉积物海底、水温10℃以上的水域,是长距离洄游、经济价值高的一年生大型虾类。在“渤海沿海至黄海南部深水区”之间洄游。洄游对虾在渤海沿海产卵繁殖,黄河三角洲沿海幼虾成活率高;20世纪80年代渤海对虾资源几乎衰竭,90年代随着人工繁育虾苗放流的快速发展,中国对虾产量有明显的增加。下图示意渤海西南部及黄河三角洲地区。

(1)分析黄河三角洲沿海水域适宜幼虾生长的条件。

(2)指出黄河三角洲沿海对虾秋季向黄海南部深海区迁移的最主要原因并说明理由。 (3)针对渤海对虾资源减少的现状,请你说出促进渤海对虾发展的措施。

解析:第(1)题,文字材料提示中国对虾生活所需的环境。三角洲沿海水域陆地径流所携带营养物质汇聚,利于浮游生物繁殖;近海大陆架,海底平坦,海水浅,光照充足;海陆相互作用,利于泥沙沉积。第(2)题,由材料可知对虾生活的南海海域比渤海海域纬度低,水更深,所以水温较高。地球表面升温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秋冬季节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短长,太阳高度角越低,获得太阳辐射能少,因此渤海水温低。升温的幅度主要受制于下垫面性质,渤海水浅,海洋影响小于南海,降温更快。渤海距离冬季风的源地较近,冬季风影响更大,降温更快。第(3)题,作为可再生资源,对虾资源的减少主要是生存环境的恶化及过度捕捞。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环渤海地区排污量剧增,影响对虾的生存环境,捕捞业的发展导致捕捞过度。因此应在控制排污和减少捕捞上想办法。材料显示90年代人工繁育虾苗后中国对虾产量有明显的增加,因此要注意人工繁育虾苗并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