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经济学》全部重点总结 下载本文

地理与旅游学院——疯狂漫画编辑部

《旅游经济学》

第一章 旅游经济活动

第一节 旅游经济活动的产生与发展

一、旅游经济活动的概念

是指采用商品交换形式所形成的旅游者与旅游经营者之间的需求和供给关系,以及由这种关系引起的旅游行业与政府和社会经济中其他相关行业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经济关系的总和。

二、旅游经济活动的产生

旅游经济活动是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商品经济社会后产生的。它的突出特点是旅游或旅行活动必须具有商品化和社会化特征。

所谓商品化是指采用商品交换的方式。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满足衣食住行购物的需要都必须以支付一定量的货币为前提,游客和服务提供者之间是商品交换关系。

社会化是指不仅出现了专门为旅游者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旅游生产商,而且出现了与之配套的旅游服务组织和环境。 二、游经济活动的产生

?原始社会末期:经商旅行

?进入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帝王将相、贵族僧侣、文人墨客的巡游、漫游、宗教旅行、学习旅行、探险旅行。

由于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这些旅行活动只是社会中极少数入的个别行为、他们的活动并未构成社会经济中的一种经济活动。

安格斯·麦迪逊(荷兰经济学名誉教授)在《人类在1820年以前都很贫穷》一文中指出:“在中世纪时代,即从1000年至1500年,世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增长0.05%,同期人口年均增长为0.09%;初级资本主义时代,即从1500年至1820年,每年世界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07%,而同期人口年均增长却高达0.28%。人口的增长远远快于经济的增长。” ——载于《华尔街日报》,1999.1.11

在这种社会经济条件下,人类获取温饱都十分艰难,没有能力出外旅行。

旅游经济活动是建立在旅游活动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的,而旅游活动则又是以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前提的。

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西方产业革命的结果,一方面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使经济的发展速度更快,另一方面又大大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商品经济在社会经济中居于支配地位。

?产业革命给社会经济带来的巨大变化也为旅游的产生和发展以及旅游经济活动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具体表现为:

(1)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为人们外出观光、度假旅游奠定了经济基础。(从旅游需求方面看) (2)快速的交通运输为旅游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便利。(从旅游供给方面看)

(3)促进了旅游服务机构和设施的完善、服务质量的改进和舒适程度的提高。(从旅游供给方面看)

a.旅游服务 旅行社,发行了旅游报纸、火车环游票、旅馆住宿代用券、旅行支票 b.住宿业与餐饮业 酒店(hotel)取代了旅馆(inn, tavern ) ;咖啡屋、酒吧、餐馆。 c.游乐业 娱乐设施,海滨休养地 上述情况表明:

第一,产业革命除大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变革之外,也促进了旅游活动的

1 李老师

地理与旅游学院——疯狂漫画编辑部

产生和发展,使社会更多的人参与到消遣性旅游之中;

第二、促进了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对应局势的形成。一方面,社会中出现了具有一定支付能力的旅游需求,使旅游成为了一种社会观象;另一方面,为了适应这种需求,社会中已形成了相应的供给行业;

第三,在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中起桥梁作用的旅行社也产生了,它们以盈利为目的,将旅游这一社会现象作为经营对象,从而导致旅游业的兴起。 三、旅游经济活动的发展

1、初步发展时期,19世纪末期至二战结束

由于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人水平的提高,加上交通运输业的革命性变化,使人们出外旅游更加便利。在这个时期不仅旅游人数大量增加,而且旅行方式也日趋多样化。人们除乘火车进行一日游和多日游之外,还可以乘飞机、坐豪华游轮和自驾汽车旅游。

据统计,l939年仅英国便有3700万人次参加了长途汽车旅游。在国际旅游方面,1921年英国出境包价旅游者已达70万人次。 2、蓬勃发展时期,二战以后至今 (1)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2)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经济联系更加密切。 (3)闲暇时间相对增多。 (4) 交通运输更加现代化。 (5)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

第二个时期的旅游活动得到了蓬勃发展,不仅发展规模庞大,而且发展速度也很快。据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数字,1950年至2005年,世界国际旅游人次由2528万增至8.08亿,,同期世界国际旅游支出由21亿美元增至68600亿美元,占全球生产总值的10%,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支柱产业。

由于旅游人次的大规模增多、旅游消费支出数量惊人,旅游经济活动在这个时期已构成世界和各国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参与到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之中。主要表现为: 第一,为了满足日益增长和变化的旅游需求,旅游供给的广度和深度在不断扩展和加深。 第二,旅游业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新兴产业部门,旅游经济活动对世界和各国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其影响力还在不断加强。

据世界旅游理事会和亚太经社理事会旅游工作组1998年的年度报告,1993年全球旅游经济产值为29080亿美元,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11.5%;至20l0年时,全球旅游经济产值将上升到12.5%。

第二节 旅游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1、增加外汇收入。 ?2、加快货币回笼。 ?3、扩大就业机会。 ?4、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5、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第二章 旅游客源地旅游需求与预测

学习目的

?通过了解旅游客源地的特征,认识旅游客源地对旅游目的地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 ?熟悉旅游需求的类型,掌握有效旅游需求产生的条件和主要特征;

?掌握旅游需求规律、旅游需求弹性、弹性系数以及旅游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与旅游总收入的关系;

?熟悉旅游需求的测量指标,掌握影响旅游需求的因素和定性与定量的预测方法。

第一节 旅游客源地及其在旅游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一、旅游客源地的概念

2 李老师

地理与旅游学院——疯狂漫画编辑部

旅游客源地是指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和社会经济能力,能够向旅游目的地提供一定数量旅游者的地区或国家。

二、旅游客源地的特征

?1、旅游渐成为一种社会时尚或者人们生活需要中的一部分。 ?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均可支配收入在逐步增加。 ?3、一定时期内产生的旅游者人次较多或者出游率较高。

第二节 旅游需求的特征与规律

一、旅游需求(tourism demand)的概念

?在西方经济学中,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在某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

买的商品量或服务量。

?旅游需求就是具有一定支付能力和余暇时间的人们在一定时间内,愿意按照一定价格而购买

某一旅游产品的数量。 二、旅游需求产生的条件 1、可自由支配收入

是指个人收入中扣除支付应交纳的个人所得税和日常衣、食、住等必须的生活消费开支和必要的社会消费开支之后,仍有剩余的部分。

? 恩格尔定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则会下降。 ? 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额 / 消费总支出。 ?为什么?

?恩格尔定律主要表述的是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一定趋势。揭示了居民收入和食品支出之间的相关关系,用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来说明经济发展、收入增加对生活消费的影响程度。

?众所周知,吃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在收入水平较低时,其在消费支出中必然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收入的增加,在食物需求基本满足的情况下,消费的重心才会开始向穿、用等其他方面转移。因此,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恩格尔系数就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恩格尔系数就越小。

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了一个划分贫困与富裕的标准,即:

?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绝对贫困; ?50%至59%为勉强度日; ?40%至50%为小康水平; ?30%至40%为富裕; ?30%以下为最富裕。

恩格尔系数减小,旅游支出会随之增大。

?根据我国的统计,1990 年城镇居民的食品开支占总开支的 54.2%,而农民则占 59.3%,说明城镇居民的收入高于农民。

?1957 年,城镇居民食品支出占总支出的 58.4%,1964 年上升到59.2%,说明这七年中人民收入水平略有降低:改革以来的十年中这个比例持续不断地减小,说明人民真实收入不断上升。 ?美国人平均食品开销只占总开销的16%,所以有很大的剩余财力从事其它活动。

“恩格尔定律”难道失灵了

( 2008-07-25 )新华每日电讯

渣打银行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称,虽然2007年以来中国家庭收入快速增长,但是食品消

3 李老师

地理与旅游学院——疯狂漫画编辑部

费支出比重并没有出现下降。

?报告称,到去年底中国城镇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36%,农村为43%。按照著名

的“恩格尔定律”,随着家庭收入增加,食品消费支出比例应会逐步降低,但这一定律似乎难以解释中国目前的现象。

?请问,如何解释上述现象?

?渣打银行认为,这主要是因为食品价格快速上涨挤占了其他消费空间。

?报告指出,目前中国城镇地区的整体通货膨胀率超过了很多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这

将影响到城镇居民的消费能力。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第二季度消费者信心指数为94.1,比上季度回落0.7个百分点。 2、闲暇时间

是指一个人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及其他日常的限制性活动之外,可用以随意支配的自由时间。

3、旅游动机

推动人们外出旅游的内在驱动力。 三、旅游需求的特点

1、从全球情况来看,国内需求占80%以上;

?以中国为例:2007全年入境旅游人数1.32亿人次;国内居民出境人数达4095万人次;国内出游人数达16.1亿人次。

?据世界旅游组织最近几年的统计:各国国内旅游人数占世界旅游人数的90%,其收入也将近占世界旅游收入的90%。美国每年出国旅游人次与国内旅游人次之比为1:100;英国每年的国内旅游人次,也占全国当年出游人次总量的86%。

2、需求集中:欧洲和北美洲输出旅游者数量最多的洲; 3、同一洲地区之间的旅游是国际旅游流量的主要组成部分; 4、季节性。

四、旅游需求规律

需求规律:条件相同时,一种商品的市场价格与该商品的需求数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当该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对该商品的需求量会下降;反之,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则会上升,表示这种规律的图形称为需求曲线(Demand Curve)。

(一)旅游需求量与旅游产品的价格成反向变化 在影响旅游需求的其它因素不变情况下,旅游需求量总是随旅游产品价格的涨落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当旅游产品价格上涨时,旅游需求量就会下降;当旅游产品价格下跌时,旅游需求量就会上升。

?两者之间的这种变化关系用函数式来表示为:Qd=f(P) ?式中,Qd代表一定时期内的旅游需求量,P表示该时期

内旅游产品的价格;f则表示两者之间的函数关系。

4 李老师 地理与旅游学院——疯狂漫画编辑部

?当价格上升时,需求量为什么会下降呢?

(1)替代效应(substitution effect)

当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时,消费者可以用其他类似的物品来替代它 。 (2)收入效应(income effect)

由于人们的收入是有限的,在收入不变,旅游产品价格上升时,使人们的实际可支配收入减少,因此会减少对外出旅游的需求。同样,尽管人们的收入表面上没有变化,但是旅游产品价格下降使人们的实际收入得以增加,从而使人们对旅游产品需求量得以增加,这一效应我们称为收入效应。

?显然,当价格发生变化时,需求曲线的形状会发生变化。

(二)旅游需求曲线受其它影响因素而变动

在旅游产品价格既定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的变动而引起的旅游需求变化,称为旅游需求水平的变化。

(三)旅游需求量与可支配收入的关系 旅游需求量与可支配收入成同方向变化

?两者之间的这种正向变化关系用函数式来表示为:Qd=f(I) ?式中,I代表可支配收入,Qd代表一定时期内的旅游需求

量,f则表示两者之间的函数关系。

(四)旅游需求量与闲暇时间的关系

旅游需求量与人们的闲暇时间成同方向变化。

第三节 旅游需求弹性与弹性系数

(一)弹性的一般概念

?在经济学中,弹性主要用来表明两个经济变量变化的关系。

5 李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