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文学概论教学大纲 下载本文

(二)灵感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

1、定义:灵感是指作家自我在偶然机缘触发下审美感受高度活跃,由瞬间直觉而产生的突如其来的顿悟这样一种心理状态,即一种直觉顿悟。 2、特征:

第一:突发性、偶然性,“满城风雨近重阳”(此故事出自北宋名士惠洪编撰的《冷斋夜话》。黄州[今湖北黄冈]诗人潘大临,刚写下此句,忽遇索租人至,遂只此一句留于后世。)

第二:迷狂性。 第三:创造性。

(三)如何获得灵感━━两个步骤、三种境界 四 形象思维 第六周

(一)形象思维的定义及其内涵 (二)形象思维的特征 (三)形象思维的逻辑性

(四)形象思维的逻辑性在文学作品中的不同显现

(五)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关系━━从与抽象思维比较的角度看形象思维的功能 五 文学情感和形象的典型化过程 第七周 (一)典型的定义

(二)典型情感和情感的典型化 (三)典型形象和形象的典型化

第三节 文学的创作方法

一 什么叫创作方法 第八周 二 创作方法的种类 三 理想的创作方法 四 具体的创作方法 (一)现实主义 (二)自然主义 (三)浪漫主义 (四)消极浪漫主义 (五)理性主义 (六)直觉主义

(七)创作方法的历史演变

第四节 文学的创作风格 一 定义 第九周

二 文学的个人风格与时代风格、民族风格 (一)文学的个人风格

(二)文学的时代风格━━生活流 (三)文学的民族风格━━生活网 (四)时代风格与民族风格的能动性 三 文学风格的多样统一 第十周

(一)时代与民族的多样统一 (二)个人风格的多样统一

5

※<第四章>

第四章 文学鉴赏论 第一节 文学欣赏

一 文学欣赏的性质及其对文学活动的意义 第十一周 (一)文学欣赏的性质

(二)文学欣赏对文学活动的意义

二 文学欣赏的主客体及其相互关系━━即文学欣赏的基本条件 (一)读者的审美能力 (二)作品的审美形态 (三)主客体的审美关系 三 欣赏过程 第十三周 (一)文学欣赏的大概过程

(二)文本的客观规定性与读者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四 文学欣赏中的共鸣现象 (一)什么是共鸣

(二)共鸣现象在文学欣赏中的意义 (三)如何看待共鸣,它的根源是什么?

第二节 文学批评 一 文学批评的定义和性质 第十四周 二 文学批评的任务

1、对文学欣赏的任务 2、对创作的任务

批评家的修养 第十五周 1、理论修养 2、社会生活修养 3、美感修养 4、人格修养:

四 批评标准 真的标准:

①形象的具体化程度, ②形象的概括化程度,

③作为具体化和概括化相统一的形象的典型化程度, 善的标准:

①情感的独特化程度。 ②情感的普遍化程度。

③作为独特化和普遍化相统一的情感的典型化程度。

第十二周 美的标准:

①情感表现:作品的语言在音乐性和精炼性方面的适应程度。 ②形象塑造:作品的语言在绘画性和含蓄性方面的适应程度。

③典型化:即作品的语言在有意味与有分寸上的有机统一程度,即精炼性与含蓄性的高度统一、绘形与传神的统一、语法与语用意义的高度统一。

※<第五章>

第五章 文学发展论 第一节 文学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发展的关系

一 艺术的起源 第十六周 (一)探讨艺术起源的前提 (二)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

1、摹仿说 2、游戏说 3、巫术说 4、心灵表现说 5、劳动说

二 文学发展与社会生活发展的一致性 第十七周 (一)文学的内容和形式随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 (二)文学发展中的诸种因素

三 文学发展与社会生活发展的不一致性

第二节 文学自身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一 文学发展与文学创新关系 第十八周 1、内容的创新 2、形式的创新 3、形式创新的途径

4、创新的民族化和化民族 二 文学的发展与文学的继承

1、文学的发展是以继承为基础的 2、批判继承的原则

三 文学自身创新与继承的矛盾运动和党的推陈出新方针 (一)继承与创新、批判与继承的矛盾运动 (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推陈出新原则

5

第十九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