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和存在问题
今年5 月14 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考察期间多次强调,“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已经上路,就要走到底,一定要获得成功。”为了有效达到汽车节能环保的目的,汽车的技术发展正朝车辆节能化、能源多元化、动力电气化、排放洁净化等方向积极推进,包括发展节能汽车、代用燃料汽车与电动汽车。其中电动汽车又包括燃料电池汽车(FCV)、混合动力汽车(HEV)和纯电动车(EV) 三大类,它们是目前国际上最主流的新能源汽车技术。
一、电动汽车在全球的发展现状
今年5 月的北京车展上,创纪录地涌现出95 款新能源车,其中电动车有35 款,几乎国外和国内所有厂商都推出了自己新能源汽车。通用为了给VOLT 配套,去年底与LG 化学在密歇根州建立合资的电池制造厂;日产为了给Leaf 配套,最终敲定了与日本的NEC 合资生产电池;本田的新能源车选择的是三洋电机。新能源车型销量最大的丰田此前都是与松下合资生产电池,最近又开始与三洋合资生产电池。此外,VOLVO 的新能源车也将使用LG 的化学电池,宝马则选择了三星作为电池供应商,而大众汽车正在三洋、三星、松下和比亚迪之间徘徊。当然,也不能忘记奔驰与比亚迪的联姻。
电动汽车作为新一轮的经济增长的突破口和实现交通能源转型的根本途径,已经成为世界各主要国家和汽车制造厂商的共同的战略选择,也是各国汽车市场的战略选择。在各国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世界汽车产业进入了全面的交通能源转型的时期,电动汽车进入了加速发展的新阶段。现在,更多的专家和更多的企业已经自觉地把发展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的汽车、电动汽车作为今后发展的目标,这是一个大趋势。
二、我国电动汽车发展前景
我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实质的行动来启动电动汽车的开发和使用。监管国家汽车行业的科学技术部正在积极地鼓励可替代引擎技术的开发。规定我国到2012 年之前有10%的汽车必须使用可代替燃料。为了支持这一雄伟目标,已经启动了旨在电动汽车技术研发的“863 计划”。科技部最近还宣布了一项计划,将在全国的10 个城市部署一万辆混合动力、电力和燃料电池机车。
在减少燃料消耗方面,电动汽车具有胜过其它技术的明显优势。其他技术承诺每辆车的汽油消耗量可以降低41-56%,而电动汽车可以100%地降低耗油量。若到2030 年全国汽车总数的30%为电动汽车,将节省7 亿桶石油,即预计所需石油总量62 亿桶的10%,我国已有10 个城市被列入全球大气污染最严重的20 个城市之中, 现人均汽车是每1000 人平均10 辆汽车,但石油资源不足,每年已进口几千万吨石油,随着经济的发展,假如我国人均汽车持有量达到现在全球水平—— 每1000 人有110 辆汽车,我国汽车持有量将成10 倍地增加,石油进口就成为大问题。
从能源状况来看,相对于高达50%的石油对外依存度,我国电力供应充足,电力装机容量接近8 亿千瓦,一天的低谷电量约10 亿千瓦时,可供4000 万~5000 万辆电动汽车充电,这一数字还将不断增加。同时我们的电力来源广泛,可以充分利用多种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其中风电、核电等清洁能源所占的比例也将越来越大、电力能源具有转化效率高、排放较集中、方便运输、终端分布广泛等优势,足以支持汽车社会的快速发展。这些条件为我国新能源电动车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能源保障。随着汽油价格的调整和技术的进步,电动汽车可能成为我国普通消费者寻求实惠的选择。到2030 年,若我国的电动车占汽车保有量20%-30%,那么石油进口就有可能减少20%。因
此,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迫在眉睫,一方面可以大幅降低对国外石油的依赖,另一方面也是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的重要举措。
三、我国发展电动汽车拥有的优势
对于中国汽车行业,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意义更为重大。新能源汽车代表未来汽车发展方向,已成为市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战略调整的制高点。同时,对于扩大国内需求,促进我国汽车产业加快结构调整、增强经济长远竞争力和发展后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国家对发展电动汽车高度重视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交通领域的节能减排和交通能源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等政策以及国家重大科技经济计划项目引导,初步构筑了我国新能源汽车多元化发展战略。为确保国家节能减排战略的顺利实施,国务院总理在2008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着力突破新能源汽车技术”的重要部署。经过一年的努力,这项任务得到了很好的执行,国务院总理又在2009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进步给予了肯定,并提出了更高的期望。这些政府信号为中国汽车工业朝向资源节约型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也为我国汽车行业在全球汽车产业受阻的情况下加速发展,形成后发优势提供了重要支撑。 在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的不断推动下,在汽车行业及相关产学研单位共同努力下,我国建立起了电动汽车“三纵三横”(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车三种整车技术为“三纵”,多能源动力总成系统、驱动电机、动力电池三种关键技术为“三横”)的研发布局,采取了整车企业牵头、关键零部件配合、第三方监理、产学研结合、政策法规技术标准同步研究、基础设施协调发展的创新研发体制。全国共有200 多家大型汽车企业和相关零部件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以及3000 多名中高级科技人员直接参加了电动汽车专项研发。 2.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化发展拥有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
国家会将继续加大投入,大力支持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的研究、开发和市场应用。另一方面,制定和实施不断严格的汽车排放和油耗标准,积极引导汽车环保技术的普及应用。我们有许多有利条件。
第一,经过近10 年的努力,我国已经建立起以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主,以多能源动力控制系统、驱动电机、动力蓄电池以及燃料电池关键部件为重点的研发和产业化布局,掌握了电动汽车整车开发的关键技术,形成了各类电动汽车的开发能力,实现了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的自主开发和商品化。
第二,我国率先启动了大规模推广电动汽车的十城千辆新能源汽车的示范工程,第一批电动汽车已经在全国的13 个城市开始运行。到2012 年,运行的车辆将超过6 万辆,相关基础设施正在加快建设。中国政府将继续坚持公交优先的战略,并将优先在公共交通的领域推广电动汽车。 第三,具有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的材料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中国稀土储量居世界第一,锂资源储量居世界第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动汽车、电动摩托车等轻型电动车的生产国和最大的市场。锂离子电池等均有比较明显的成本优势,多个车用电池和电机的规模生产项目已经开始实施。 第四,具有市场和成本的优势。中国汽车市场巨大而多元化。对电动汽车产品具有现实的需求,我们可以以大中型客车和小型乘用车为突破口,实现两头挤的产业化规定策略,逐步推动电动汽车的产业化。
四、我国电动车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加快电动汽车市场化运营,不仅需要成熟的技术、更长的续航里程、敏锐的加速性,更需要充电桩布设、电池的后期处理等一系列庞大的系统来支持电动车的日常使用,尤其是遍布城市各个角落的充电桩是电动车能否尽快投入市场的关键所在。电动汽车毫无疑问具有节能环保、降低油耗等优点,不过在成本高、基础设施不完善、相关标准不统一、核心技术空心化等一连串难题面前,中国在大力发展电动汽车还必须克服重重障碍。
1.电池使用寿命短而更换成本高:现在国内多数锂电池生产厂家提出免费质保期限只有一年,2008 奥运会唯一指定锂电池供应商中信国安的锂电池,免费质保期限也只有二年。如前所述,即使是一辆性能相当普通的电动车,电池成本也要数万RMB,如果一年或二年后消费者要自费更换电池,其费用将是多么巨大。
2.电动车空调问题:电动空调的耗电功率在3~4kw,一般开启空调,电动车的续驶里程至少要减少三分之一,换言之,原来能行驶90 公里的电动车,当使用空调时最多只能行驶60 公里。 3.能量回收困难续航里程短:在考虑行车安全的前提下,电动车在减速及制动时可以回收的能量很有限,目前最多只能回收这部分能量的20%。这对于需要不断起 停的城市工况,会对续航里程造成很大影响。
4.电池适应性差:除了快速充电问题很难解决外,电池在低温条件下容量将明显降低,在高温条件下 (50℃) 又需要冷却才能正常工作,而这也是要消耗自身能量的。此外,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电池的各种性能将逐渐下降,其结果将造成电动车整车性能(车速、加速性、一次充电的续驶里程)不断下降。
5.电量耗尽问题:目前凭借电压判断电量的方式并不准确,这也是世界性的技术难题。一旦误判导致电量耗尽而抛锚,电动车将比内燃机汽车麻烦得多。
6.售价较高:电动汽车要比标准内燃机汽车贵许多。根据当前预计和业界披露,消费者在中国需要额外支付大约3 万元人民币,购买插电混合电动汽车,比标准的汽油动力车辆高出四分之一。 7.基础设施尚不完善:对于无车库的城市车主,在家充电并不方便;即便可以用家用220 伏电压充电,安全上也存在一定隐患。为根本解决这一问题,唯一的办法是在小区、停车场建充电站,类似网络的普及不是短期内能够实现的。
自今年5 月底开始,天津将兴建首批100 个电动汽车充电桩。到7月中旬,这些充电桩就可投入使用,基本覆盖了这个中国北方港口城市的全市范围。这只是中国国家电网公司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雄心勃勃的计划的一部分。这家拥有电力资源优势的公司计划是,2010 年将在全国建设75 座充电站和6209 个交流充电桩。
国家在继续支持汽车共性技术的提升、挖掘传统汽车节能减排潜力的同时,按照战略引领、科技支撑、产业推进、政策保障、突出特色的方针,加快实施电力驱动的技术战略转型,进一步加快电动汽车的产业发展。一方面以核心技术、关键部件、系统集成和基础设施集成为重点,实施国家研发计划,加大研发投入。另一方面,以小型乘用车和大中型客车为突破口,实施激励政策,进一步推动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和商业化。同时,还将积极推进标准化工作,建立健全电动汽车的标准法规体系。这是一项功在千秋,利在当代的宏伟战略,毕竟地球只有一个,传统资源总有枯竭的一天,为了地球的未来,应该给电动汽车多一份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