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教案(讲授课) 下载本文

失误:偶然产生的口误或笔误。 偏误:由于目的语掌握不好而产生的一种规律性错误。 2、代表人物: 科德 3、理论基础:语言学基础:普遍语法理论 心理学基础:认知理论 4、偏误的来源: (1) 母语的负迁移。 (2)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 “泛化” (3)文化因素的负迁移。 (4)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 (5)学习环境的影响。 5、对待偏误的态度 (1) 对偏误的本质要有全面的认识。 看到偏误的积极意义;对偏误在交际中所产生的影响要有实事求是的估计;偏误是第二语言习得中必然有的现象,是正常的现象,伴随习得过程的始终。 (2) 利用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教师预先了解学习者可能产生的偏误及偏误的来源,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掌握主动;从一开始就提供正确的示范,让学习者正确地模仿、记忆和运用并帮助学习者克服偏误。 (3) 纠正学习者的偏误,要有正确的态度,采取不同的纠正方式,启发学生自己发现并改正错误。 6、意义与局限 意义:(1)是对比分析的继承和发展。 (2)改变了人们对语言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偏误本质的认识。 (3)对习得过程和习得规律的研究丰富了第二语言教学理论,促进了第二语言教学的发展。 局限:(1)正确与偏误的区分标准很难确定。 (2)研究很不平衡。 (3)对偏误来源的分析陷入公式化。 (4)未研究中介语的正确部分。 (三)中介语理论 1、定义: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特有的一种目的语的语言系统。这种语言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化和交际等方面既不同于自己的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而是一种随着语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不断靠拢的动态语言系统。(99年解释术语) 2、代表人物:美国 塞林克 3、特点: (1) 是一种语言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都有自己的系统,可以作为一种交际工具。 (2) 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学习的进展不断地向目的语靠拢。 (3)中介语的存在是由于偏误产生的,要掌握目的语,就要慢慢减少中介语的偏误。 (4)中介语的偏误有反复性。 (5)中介语的偏误有顽固性,其中一部分进而形成僵化 4、 失误与偏误 篇误分析的理论基础是中介语理论。 5、中介语理论的研究目的: (1)可研究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习得规律。 (2)能了解学生偏误产生的原因。 A. 母语的负迁移。 B. 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 “泛化” C. 文化因素的负迁移。 D. 交际策略的影响。 E. 学习环境的影响。 (四)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外部因素(刘书P227) 1、社会环境对目的语学习的影响——目的语环境/非目的语环境 2、课堂语言环境与第二语言学习——有关联/无关联 3、充分运用语言环境提高学习效率—— (五)第二语言习得的个体差异 1、生理因素 2、认知因素 (1)智力 (2)语言学能 (3)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 (4)认知方式 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考试指南P24) 场依存性:看待事物往往倾向于从宏观上着眼,从整体上审视。 场独立性:看待事物常常倾向于以微观为基点,善于对每一个具体信息做出分析和辨认,而较少受整体背景影响。 沉思型和冲动型(考试指南P25) 沉思型:深思熟虑,谨慎而全面地检查各种假设,错误较少。 冲动型:遇到问题急于作答,常常出错,元认知和记忆水平不高。 容忍倾向和排他倾向(考试指南P26) 容忍倾向:易于接受概括性广的类别,能兼收并蓄。 排他倾向:易于接受概括性小的类别,有时会拒绝与他想法不一致的内容。 3、情感因素 动机——动机:是驱使人们活动的一种动因和力量,其中包括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的冲动或企图达到的目标等。融合型动机/工具型动机 外国人学习汉语动机:掌握工具、升学、深造、研究、不明确。 态度——态度:是个体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应,是情感上的好恶以及因之而采取行动的倾向性。学习态度分为3个方面(刘书P221),有积极、一般、消极 性格——内向/外向;自尊心和意志;焦虑;移情(刘书P224) 第六章 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一、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性质和特点 (一)性质和目的 1、性质: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教学,其性质是一种外语教学,也可以说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 2、目的;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外国汉语学习者用汉语进行社会交际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培养汉语交际能力。 ①语言是交际工具,教语言就是要让学习者掌握这个工具。 ②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进行交际。 ③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之间联系密切,人员交流往来越来越多。 所以,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 (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与汉语作为母语教学之异同 第一、第二语言学习的区别性特征。 (1)起点不同 第一语言教学: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教学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读写能力,以及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第二语言教学:由于学生不具备最起码的言语能力,教学要从教目的语最基本的发音开始,要从教说话开始。 (2)第一语言的影响 由于第二语言学习是在第一语言习得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第一语言会对第二语言学习产生影响,可以产生正迁移,也可能起负面的作用。充分利用正面影响,预防或排除负面影响,是第二语言教学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第一语言教学不存在类似问题。 (3)文化冲突 由于语言本身既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学习第二语言自然也要了解、学习、掌握第二语言的文化。第二语言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要结合语言教学进行相关文化的教学,扫除第二语言学习中的文化障碍。 第一语言教学中不存在此问题。 (4)教学对象不同,教学对象的学习目的不同 第一语言教学:对象是儿童。 第二语言教学:相当部分是成年人,目的多样,使得教学要达到的目的也发生了变化,影响到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三)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类型 教学类型:是根据语言教学的某些综合特点划分出来的跟教学对象、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等有关的类型。 第二语言教学类型可分为:(吕书P67) 1、按教育性质分:普通教育(指中小学得第二语言教学)、预备教育、专业教育、特殊目的 教育 2、按学习期限分:长班(一学年及以上)和短班 3、按教学组织形式分:班级教学、个别教学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类型: 1、汉语言专业教育 2、汉语进修教育 3、汉语短期教学 4、汉语速成教学 (四)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课程类型 1、综合课 2、专项技能课(口语、听力) 3、专项目标课(报刊阅读、应用文写作) 4、语言知识课(语音、词汇、语法、修辞、文字) 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 1、课程设计:就是针对特定的教学类型和具体的教学对象,根据既定的教学对象所必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来决定选定的课程类型,制定课程设置计划,同时要考虑有关的主客观条件,包括教学规模的大小。它是总体设计的核心内容,是联结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 2、总体设计 (1)总体设计的定义 总体设计:第二语言教学的总体设计是根据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在全面分析第二语言教学的各种主客观条件,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教学措施的基础上选择最佳教学方案,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途径、教学原则以及教师的分工和对教师的要求等做出明确的规定,以便指导教材编写(或选择)、课堂教学和成绩测试,使各个教学环节成为一个相互衔接的、统一的整体,使全体教学人员根据不同的分工在教学上进行协调行动。 (2)最佳教学方案的选择——总体设计的根本任务要取得语言教学的最佳效果,就要遵循第二语言教学的客观规律,根据各种特定的条件,充分研究其共性和特殊性,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出适应解决各种普遍性矛盾和特殊性矛盾的最佳教学方案,把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统一起来,把教学需要和各种客观条件统一起来,从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3)教学环节的衔接 第二语言教学的四大环节: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成绩测试。 (4)教学人员的分工 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和地位可以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来考察,这样就有纵向的衔接、连贯和横向的协调、平衡关系。总体设计在确定教学对象、目标、内容和原则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使全体教学人员明确教学的全过程以及自己在全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分工,明确自己承担的任务,从而能自觉地担当起自己的教学工作并协调好与其他教学人员的任务和关系。 3、总体设计的程序和方法 (1)分析教学对象的特征 ①自然特征:年龄、国别、文化程度、第一语言文化与目的语及文化的关系。 ②学习目的:受教育目的、职业工具目的、职业目的、学术目的、临时目的。 ③学习起点:根据学习者的目的语水平而定。 ④学习时限:依据学校的教学制度而定或依据学习者的特殊要求而定。 (2)确定教学目标 ①使用目的语的范围:使用目的语的领域及范围不同时,教学内容也应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