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模拟试题(带答案) 下载本文

统计学—工商管理本科

指数为96%,则该厂总成本( )

A、提高了1.76% B、提高了1.9% C、下降了4% D、下降了6.8%

10、反映多个项目或变量的综合变动的相对数是( )

A、数量指数 B、质量指数 C、个体指数 D、综合指数

11、反映物量变动水平的指数是( )

A、数量指标指数 B、综合指数 C、个体指数 D、质量指标指数

12、下列是数量指标指数的有( )

A、产品产量指数 B、商品销售额指数 C、价格指数 D、产品成本指数

13、商品销售额的增加额为400元,由于销售量增加使销售额增加410元,由于价格( ) A、增长使销售额增加10元 B、增长使销售额增加205元 C、降低使销售额减少10元 D、降低使销售额减少205元

14、某城市商业银行贷款增加25%,利率提高20%,则利息额增加( )

A、45% B、50% C、5% D、12。5% 15、狭义的指数是指( )

A、动态指数 B、总指数 C、定基指数 D、个体指数

16、根据个体指数和报告期总量指标计算的总指数是( )

A、综合指数 B、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 C、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 D、可变构成指数

17、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时,同度量因素一般固定在( )

A、基期 B、报告期 C、都可以 D、视具体情况而定

18、我国零售物价指数的编制是采用( )方法 A、个体指数 B、综合指数 C、平均数指数 D、固定权数平均数指数

19、为了反映职工工资水平的变动程度,应计算平均工资( )

A、可变构成指数 B、结构影响指数 C、固定组成指数 D、都不是

20、平均指标指数是( )

A、平均数指数 B、个体指数的平均数

C、由两个平均指标对比形成的指数 D、两个总量指标对比形成的指数

21、算术平均数指数是( )

A、对个体数量指标指数进行平均 B、对个体质量指标指数进行平均

C、对个体数量指标进行平均 D、对个体质量指标进行平均 四、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是( )

A、产品产量指数 B、商品销售额指数 C、价格指数

D、产品成本指数 E、职工人数指数

2、下列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是( )

A、产品产量指数 B、商品销售额指数 C、价格指数

D、产品成本指数 E、职工人数指数

3、某商品基期售出50公斤,报告期售出60公斤,指数为120%,该指数为( )

A、数量指标指数 B、综合指数 C、总指数 D、销售量指数 E、个体指数 4、统计中通常所讲的指数( )

A、是一种特殊的动态相对数 B、具有平均数的性质 C、是一种综合性的代表值 D、可用来分析现象变动的原因

E、可用来反映现象在长时间内的变动趋势

5、同度量因素在综合指数中的作用有( ) A、比较作用 B、平衡作用 C、权数作用 D、推算作用 E、媒介作用 6、综合指数( )

A、是两个总量指标对比的动态相对指标

B、分子分母分别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的乘积之和 C、分子、分母有一个是假定的总量指标 D、综合反映多种现象的变动程度

E、固定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因素观察另一个因素的变动 7、平均数指数( )

A、是综合指数的变形 B、是各个个体指数的平均数 C、其权数可以是总量指标也可以是相对指标 D、是我国目前编制物价指数的常用方法

E、有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之分 8、编制总指数的方法有( )

A、综合指数 B、平均数指数 C、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

D、平均指标指数 E、可变构成指数

9、某种产品的生产总费用2003年为50万元,比2002年多2万元,而单位产品成本2003年比2002年降低5%,则( )

A、生产费用总指数为104.17% B、生产费用指数为108.56%

C、单位成本指数为95% D、产量指数为109.65%

E、由于成本降低而节约的生产费用为2.63万元

10、三个地区同一种商品的价格报告期为基期的108%,这个指数是( )

A、个体指数 B、总指数 C、综合指数 D、平均数指数 E、质量指标指数 11、平均指标指数包括( )

A、固定权数算术平均数指数 B、固定构成指数 C、可变构成指数

D、算术平均数指数 E、结构影响指数 知识点七:相关与回归分析 一、填空题

1、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概括为 和 两种类型。

2、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按相关程度不同分为 、 和 。

3、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按相关方向不同分为 和 。

第 11 页 共 42 页

统计学—工商管理本科

4、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按相关的形式不同分为 变量之间存在着( ) 和 。 A、曲线相关 B、正相关 C、负相关 D、无相5、判断现象之间相关关系表现形式的方法关 是 ;测定现象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4、相关系数r的取值范围是( ) 度的方法是 。 A、从0到1 B、从-1到0 C、从-1到1 D、无6、相关系数R的值介于 之间,当它为正值时,表范围限制 示现象之间存在着 ;当它为负值时,表示现象5、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相比,对变量的性质要求是不同之间存在着 。 的,回归分析中要求( ) 7、进行 分析时,首先要确定哪个是自变量,哪个 A、自变量是给定的,因变量是随机的 B、两个变量都是因变量,在这一点上与 分析不同。 是随机的 8、客观现象之间确实存在的但 的数量上的相互 C、两个变量都是非随机的 D、因变量是给依存关系称为相关关系;与相关关系对应的定的,自变量是随机的 是 ,反映现象之间存在的严格的依存关系。 6、一般来说,当居民收入减少时,居民储蓄存款也会相9、用直线方程来表明两个变量间的变动关系,并进行估应减少,二者之间的关系是( ) 计和推算的分析方法称为 。 A、负相关 B、正相关 C、零相关 D曲线相关 10判断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表现形式的方法7、配合回归方程比较合理的方法是( ) 是 ,测定现象之间的相关 A、移动平均法 B、半数平均法 C、散点法 D、最关系密切程度的指标是 ,确定现象之小平方法 间相关变量之间的一般关系式的方法8、价格愈低,商品需求量愈大,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是 。 ( ) 11、直线回归方程y=a+bx中参数a、b的数值用 A、复相关 B、不相关 C、正相关 D、负相关

方法确定,其中a= ,b= 。 9、判断现象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方法是( )

二、是非题 A、作定性分析 B、制作相关图 C、计算相关系数 1、判断现象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必须计算相关系数。 D、计算回归系数 2、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一样,所分析的两个变量一定都10、配合直线回归方程比较合理的方法是( ) 是随机变量。 A、散点图法 B、半数平均法 C、移动平均法 D、3、当直线相关系数R=0时,说明变量之间不存在任何相最小平方法 关关系。 11、已知某产品产量与生产成本有直线关系,在这条直线4、回归系数b的符号与相关系数r的符号一般相同,但上,当产量为1000件时,其生产成本为50000元,其有时也不同。 中不随产量变化的成本为12000元,则成本总额对产量5、相关系数越大,说明相关程度越高;相关系数越小,的回归方程是( ) 说明相关程度越低。 A、Y=12000+38X B、Y=50000+12000X 6、回归分析中计算的估计标准误就是因变量的标准差。 C、Y=38000+12X D、Y=12000+50000X 7、现象之间确实存在着的关系值固定的依存关系是相关12、相关图又称( ) 关系。 A、散布表 B、折线图 C、散点图 D、曲8、按变量之间的相关强度不同,相关关系可分为正相关线图 和负相关。 13、工人的出勤率与产品合格率之间的相关系数如果等于9、计算相关系数时,应首先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 0.85,可以断定两者是( ) 10、相关系数是直线相关条件下说明两个现象之间相关密 A、显著相关 B、高度相关 C、正相关 D、切程度的统计分析指标。 负相关 11、相关与回归分析是在定性分析基础上进行的定量分14、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一个重要区别是析。 ( ) 12、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中b大于0,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存 A、前者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程度,后者研究变量间的变在正相关关系。 动关系,并用方程式表示 三、单项选择题 B、前者研究变量之间的变动关系,后者研究变量间的密1、相关关系是( ) 切程度 A、现象间客观存在的依存关系 B、现象间的一种C、两者都研究变量间的变动关系 D、两者都不研究非确定性的数量关系 变量间的变动关系 C、现象间的一种确定性的数量关系 D、现象间存在的15、当所有观测值都落在回归直线上,则这两个变量之间函数关系 的相关系数为( ) 2、当自变量x的值增加,因变量y的值也随之增加,两 A、1 B、-1 C、+1或-1 D、大于-1,小于变量之间存在着( ) +1 A、曲线相关 B、正相关 C、负相关 D、无相16、一元线性回归方程y=a+bx中,b表示( ) 关 A、自变量x每增加一个单位,因变量y增加的数量 3、当自变量x的值增加,因变量y的值也随之减少,两B、自变量x每增加一个单位,因变量y平均增加或减

第 12 页 共 42 页

统计学—工商管理本科 少的数量

C、自变量x每减少一个单位,因变量y减少的数量 D、自变量x每减少一个单位,因变量y增加的数量 四、多项选择题

1、相关分析( )

A、分析对象是相关关系 B、分析方法是配合回归方程

C、分析方法主要是绘制相关图和计算相关系数 D、分析目的是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

E、分析目的是判断现象之间相关的密切程度,并配合相

应的回归方程以便进行推算和预测

2、下列现象中存在相关关系的有( )

A、职工家庭收入不断增长,消费支出也相应增长 B、产量大幅度增加,单位成本相应下降

C、税率一定,纳税额随销售收入增加而增加 D、商品价格一定,销售额随销量增加而增加 E、农作物收获率随着耕作深度的加深而提高

3、商品流通费用率与商品销售额之间的关系是( ) A、相关关系 B、函数关系 C、正相关 D、负相关 E、单相关

4、相关系数( )

A、是测定两个变量间有无相关关系的指标

B、是在线形相关条件下测定两个变量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指标

C、也能表明变量之间相关的方向

D、其数值大小决定有无必要配合回归方程 E、与回归系数密切相关

5、直线回归方程( )

A、建立前提条件是现象之间具有较密切的直线相关关系 B、关键在于确定方程中的参数a和b C、表明两个相关变量间的数量变动关系

D、可用来根据自变量值推算因变量值,并可进行回归预测

E、回归系数b=0时,相关系数r=0

6、某种产品的单位成本(元)与工人劳动生产率(件/人)之间的回归直线方程Y=50-0.5X,则( ) A、0.5为回归系数 B、50为回归直线的起点值

C、表明工人劳动生产率每增加1件/人,单位成本平均提高0.5元

D、表明工人劳动生产率每增加1件/人,单位成本平均下降0.5元

E、表明工人劳动生产率每减少1件/人,单位成本平均提高50元

7、相关关系的特点是( )

A、现象之间确实存在数量上的依存关系 B、现象之间不确定存在数量上的依存关系

C、现象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值是不确定的 D、现象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值是确定的

E、现象之间不存在数量上的依存关系

8、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是为了( ) A、说明变量之间的数量变动关系

B、通过给定自变量数值来估计因变量的可能值

C、确定两个变量间的相关程度 D、用两个变量相互推算

E、用给定的因变量数值推算自变量的可能值

9、在直线回归方程中,两个变量x和y( ) A、一个是自变量,一个是因变量

B、一个是给定的变量,一个是随机变量

C、两个都是随机变量 D、两个都是给定的变量 E、两个是相关的变量

10、在直线回归方程中( ) A、在两个变量中须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 B、回归系数只能取正值

C、回归系数和相关系数的符号是一致的 D、要求两个变量都是随机的

E、要求因变量是随机的,而自变量是给定的

11、现象间的相关关系按相关形式分为( ) A、正相关 B、负相关 C、直线相关

D、曲线相关 E、不相关

12、配合一元线性回归方程须具备下列前提条件( )

A、现象间确实存在数量上的相互依存关系

B、现象间的关系是直线关系,这种直线关系可用散点图来表示

C、具备一组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对应资料,且能明确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

D、两个变量之间不是对等关系 E、自变量是随机的,因变量是给定的值

13、由直线回归方程y=a+bx所推算出来的y值( )

A、是一组估计值 B、是一组平均值 C、是一个等差级数

D、可能等于实际值 E、与实际值的离差平方和等于0

知识点八:抽样推断 一、填空题

1、根据抽取样本的方法不同,有 和 两种具体抽样方法。

2、统计误差一般分为登记性误差和代表性误差两大类,

而代表性误差又包括

和 两种,其中, 是抽样调查

所固有但又可控制和计算的。

3、在抽样推断中,若其他条件不变,当极限误差缩小一半,则抽样单位数必须 ;若极限误差增加2倍,则抽样单位数 。

4、以样本指标去估计总体指标有 和 两种方法。

5、点估计就是用样本指标去直接估计总体指标,它没有考虑 ;而区间估计就是根据样本指标和抽样误差去推断总体指标的 ,并能够说明估计的 ,所以,区间估计是样本指标推断总体指标的主要方法。

6、随机原则又称 ,是指在抽取样本单位时,每个单位都有 。

7、抽样推断中产生的抽样误差不但可以 ,而且还能加以 。

8、抽样平均误差是所有可能的样本的 与 的平均离差。

9、重复简单随机抽样总共可以构成 个可能的样

第 13 页 共 42 页

统计学—工商管理本科

本个数,不重复简单随机抽样总共可以构成个可能的样 A、调查中所产生的登记性误差 B、调查中所产生的系本个数 。 统性误差 10、区间估计必须具备三个要素: 、 C、随机性的代表性误差 D、计算过程中产生的和 。 误差 11、由于全及总体是唯一的,故根据全及总体计算的参数6、抽样误差( ) 也是唯一的,常用的有 、 A、既可以避免,也可以控制 B、既不可以避免,也 、 等。 不可以控制 12、样本总体又称为 ,其所包含的单位数称 C、可以避免,但不可以控制 D、不能避免,但可以

为 。由于样本不是唯一的,故据此计算控制 的样本指标也不是唯一的,称为 。 7、重复抽样条件下的抽样平均误差与不重复抽样条件下13、在重复简单随机抽样条件下,抽样平均误差与总体标的相比( )

志变动度的大小成 ,与样本容量的平方根 A、前者总是大于后者 B、前者总是小于后者 成 。如其他条件不变,要使抽样平均误差 C、两者总是相等 D、不能确定大小 减少,则样本容量应 。 8、全及总体是唯一确定的,样本( ) 14、如果全及平均数落在区间(550,650)内的概率是 A、也唯一 B、有无数个 C、不唯一 D、有有限个 95.45%,则抽样平均误差等于 。 9、抽样调查中,无法消除的误差是( ) 15、影响样本容量的主要因素 A、随机误差 B、责任性误差 C、登记性误差 D、有 、 、 、 系统性误差 和 。 10、在重复简单随机抽样中,抽样平均误差要减少1/3,16、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有 、 则样本单位数就要扩大到( ) 和 。 A、4倍 B、2倍 C、3倍 D、9倍 二、是非题 11、点估计( ) 1、由于总体指标是唯一的,所以样本指标也是唯一的。 A、不考虑抽样误差及可靠程度 B、考虑抽样2、抽样误差是抽样法本身所固有的,但可以尽量避免。 误差及可靠程度 3、有意选择样本单位所造成的误差不是抽样误差。 C、适用于推断的准确度要求高的情况 D、无需考虑4、抽样调查不仅存在抽样误差,而且也存在登记误差。 无偏性、有效性、一致性 5、抽样平均误差实际上是所有可能出现的样本平均数的12、相对而言,用样本指标去推断相应的全及指标,点估方差。 计的可靠性比区间估计的( ) 6、随机原则并不排除人的主观意识的作用。 A、高 B、低 C、基本相同 D、时高时7、对于无限总体,不能进行全面调查,只能使用抽样推低 断。 13、区间估计的置信度是指( ) 8、重复简单随机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小于不重复简单随 A、概率度 B、概率保证程度 机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 C、抽样允许误差的大小 D、抽样平均误差的大小 9、抽样误差的产生是由于破坏了抽样的随机原则而造成14、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重复抽样所需的样本单位的。 数比不重复抽样( ) 10、抽样极限误差可能小于、大于或等于抽样平均误差。 A、多 B、少 C、相等 D、难以判断 11、点估计是用样本的统计量直接估计和代表总体参数。 四、多项选择题 三、单项选择题 1、从一个全及总体中抽取一系列样本,则( ) 1、抽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 ) A、样本指标的数值不是唯一确定的 B、样本指标是样 A、了解现象发展的具体过程和变化趋势 本变量的函数 B、对调查单位作深入具体的研究 C、总体指标是随机变量 D、样本指标也是 C、用样本指标对总体综合数量特征作出具有一定可靠程随机变量 度的推断估计 E、样本指标随着样本的不同而不同 D、为计划和决策提供详细生动的资料 2、抽取样本单位的方法有( ) 2、从总体中选取样本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 A、重复抽样 B、简单随机抽样 C、等距抽样 D、不 A、可靠性 B、随机性 C、代表性 D、准确性和重复抽样 E、整群抽样 及时性 3、在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中都存在的误差是( ) 3、样本指标( ) A、系统性 B、登记性误差 C、责任心误差 D、技术 A、都是随机变量 B、都不是随机变量 性误差 E、代表性误差 C、有些是随机变量有些不是随机变量 4、在总体100个单位中,抽取40个单位,下列说法中正 D、既是随机变量又是非随机变量 确的是( ) 4、能够事先加以计算和控制的误差是( ) A、样本个数40个 B、样本容量40个 C、是一个 A、登记性误差 B、代表性误差 C、系统性误差 大样本 D、抽样误差 D、是一个小样本 E、一个样本有40个单位 5、抽样误差是指( ) 5、区间估计必须具备的要素是( )

第 14 页 共 42 页

统计学—工商管理本科

A、点估计量 B、置信区间 C、置信度 D、概率 E、抽样平均误差 6、影响抽样单位数的因素有( ) A、被调查标志的变异程度 B、允许误差 C、概率度 D、抽样方法 E、抽样的组织方式 7、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有( ) 企 业 第三季度 实际产值 (万元) 计划 产值 比重 第 四 季 度 实际 产值 D、等距抽样 E、类型抽样

8、抽样推断中缩小抽样误差的方法有( ) A、缩小总体方差 B、适当增加抽样数目 C、最大限度地增加抽样数目 D、改进抽样组织方式 E、改重复抽样为不重复抽样 9、适合采用抽样推断

第四季度 的有( )

计划完成 为上季的 A、连续大量生产的某

种小件产品的质量检(%) 比重 (%) 验

(万元) (%) (万元) (%) 甲 100 120 140 乙 150 180 100.00 丙 250 290 96.67 合计 500 A、重复抽样 B、不重复抽样 C、纯随机抽样 计算题部分: 知识点四:统计综合指标

1、 某局所属企业某年下半年产值资料如下: 试通过计算填写表中空缺

2、现有某市国内生产总值资料如下,通过计算填写表中空缺。 实际 比重 计划 实际 计划完成百

(%) 分数(%) 国内生产总值GDP 2800 3100 317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90 100 110 第二产业增加值 1060 1100 1115

第三产业增加值 1650 1900 1950

3、 企业职工的工资资料如下: 按月工资分组(元) 职工人数(人) 各组人数所占比重(%) 500以下 100 10 500—600 250 25 600—700 300 30 700—800 200 20 800以上 150 15 合 计 1000 100 要求:(1)计算该企业职工平均工资 (2)计算标准差 (3)计算方差

4、甲、乙两企业工人有关资料如下: 按年龄分组 甲企业职工人数乙企业各组人数占总人数的(人) 比重(%) 25以下 120 5 25——35 340 35 35——45 200 35 45以上 100 25 合 计 800 100 第 15 页 共 42 页

B、某城市居民生活费

支出情况

C、具有破坏性与消耗性的产品质量检验

D、对全面调查资料进

行评价与修正

E、食品质量的调查

(单位: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