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题结题报告 下载本文

小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研究

——市级德育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新课程改革将培养目标调整为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因此,实施生命教育符合课程改革总体发展目标,是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我国多年来由于对生命教育的意义缺乏认识,在学校进行生命教育一直不重视,无论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只重视对青少年的应试教育、成才教育,而忽视生命教育。近年来交通事故、打架斗殴事件以及经常出现的各种自杀事件不断暴露着现代人对生命的漠视……这些都给我们的生命教育带来许多反思。教育应该如何正视生命、关注生命,关爱生命、善待生命,如何体现生命的价值、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已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显得非常紧迫。学生意识的淡薄与缺乏已成为校园环境、社会环境不安全的主要问题与症结所在。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生命教育尤其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我校是创办14年的新校,地处城区,家长多外出打工,留守儿童较多,这些学生大多缺乏父母的照顾,行为习惯不规范,心理素质较差。因此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十分重要,而对小学生进行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和生命与关怀的教育,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态度,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校非常重视珍惜生命、保护生命、学会生存的教育,但在操作中我们感到活动的形式总体上还是比较零星、系统性不强,效果难以深化和持续。那么,如何深化生命教育,将生命教育这一真善美的教育落到实处?在当前的课程改革之际,结合新理念,以德育实践活动为主渠道,将生命教育落实到教育教学中,可能会走出一条富有特色的德育课题研讨新路。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研究目标

①、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敬畏生命、发现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保护生命,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②、将生命教育渗透到学校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科教学、专题教育、课外活动三大载体的作用。注重发挥学科的优势,分层次、分阶段,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生命教育。

③、协同社区、家庭等多方力量,形成教育合力,通过多种渠道多种途径,对小学生进行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和生命与关怀的教育,帮助和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态度,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和欣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 ④、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与发展。

⑤、课题成员要带头学习理论与经验,提高自身的研究水平和研究能力,并使之辐射到各学科中去。全体教师通过生命教育研究和有关知识培训,提升自身品德,养成关爱生命的美好情怀。 研究内容

生命教育是生命常识及体验活动的教育,就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珍惜生命,关爱他人从而形成健康的人格。生命教育蕴涵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各种形式的教育,是一种教育的前提,是各种教育形式的最终指向,课题以认识生命、关注心理健康、尊重生命、关爱他人,理解生命的价值,形成健康的人格,从而提升自我生命价值为主要内容。

四、课题界定:

“培养”,就是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教育和训练,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学会自我保护。

“安全意识”,就是自我保护意识以及对身边危险性的认识程度。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好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加强安全教育,培养安全意识,形成安全行为习惯是各级主管部门的共同要求,也是全社会的要求。

《中小学生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保障广大中小学生平安健康成长是教育的头等大事,是办好让人民满意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二条 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应当建立安全制度,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采取措施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学校、幼儿园、托儿所不得在危及未成年人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设施、场所中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学校、幼儿园安排未成年人参加集会、文化娱乐、社会实践等集体活动,应当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防止发生人身安全事故。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提出: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防火、防溺水、防触电、防盗、防中毒,不做有危险的游戏。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准备阶段

1、2009年5月,完成课题的选题工作,完成课题方案的设计。 2、2009年6月,向恩施州教育科学规划申报个人课题,请求立项。 (二)实施阶段

1、2009年6—8月,制定完善的学校安全管理制度。

2、2009年9—12月,加强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让安全知识进课堂落到实处。

3、2010年1—5月从各科教学中了解学生安全意识的形成情况,督导学生的日常行为。 (三)结题阶段

1、2010年6—9月,个人课题进行总结、反思,搜集材料,撰写结题报告。 2、2010年10月,上交“个人课题”研究成果。 课题研究的方法 1、理论学习:

通过学习理论,研究背景,思考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调查法:

通过调查,了解实际情况、分析情况、认真研究,得出结论,寻找解决办法或进一步研究的方案。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和座谈访问。 3、观察法:

通过观察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了解学生安全意识的形成状况,以便调整研究的措施。

4、经验总结法:

根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挖掘现有的经验材料,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导新的教育实践活动。关键是要能够从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实际经验中的规律;从而更加理性地改进自己的教学。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1、规范了学校的安全管理

完善了学校的各项安全制度,界定安全监管范围,锁定安全教育对象,签订各类“安全责任状”,做到责任到人。建立了安全工作责任制度、安全工作检查制度。明确了班主任在学校安全管理和教育方面的职责,使全体教职员工都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