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 四.再读古诗,陶冶情趣 比较两首诗,你有什么话想对谁说? [学了这两首诗,学生一定有很多感触,因此配上轻快的音乐,让学生美美诵读,然后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可对诗中的儿童说,对家人说,对老师说??既可给学生倾吐的机会,又可拓宽思维、丰富体验。] 五.布臵作业,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默写《牧童》。 (3)选择其中一首古诗,可自创一幅图画,也可改编成一篇小短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哪个孩子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另外几个男孩,走进他们的生活。 [通过回忆,既巩固了旧知,加深了印象,又自然地引出新知,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揭题解题,获得知识 1.引导学生观察此课题与其他诗歌题目的区别。 2.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3.师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 [结合课前预习,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自主发现词与诗的区别,掌握词的有关知识。] 4.初读全文,读准读通。 (1)自由读词,读准字音。(注意:醉、媚、锄、媪、亡赖、剥) (2)合作探究,理解字词。(可以查字典、看图、联系上下文,也可以相互讨论) (3)全班齐读,男女生赛读,同桌互读,且读且评,读出韵律节奏。 三.品读全文,获得美感 1.边读边想象画面,谈谈有什么感受,试着用一个词语概括。 [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画面,谈感受,整体把握课文的情感基调,为下面准确地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2.课文中,什么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1)“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感情练读,读出孩子们的轻松、活泼、愉快。 (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他们会亲热地说些什么呢? 这句中的哪个字生动地写出了他们的心情?(“醉”。) 难道仅仅是酒使他们醉了吗?说说你的体会。 [从最深的印象入手,自由选择句子研读体会,学生兴趣浓厚。三个儿子的铺排描写,生动传神的动作,读起来琅琅上口,理解起来形象自然。老夫妇的亲密无间,配合学生的大胆想象,只要合理,均予以肯定。这样,更加拉近了学生与词中人物的距离,贴近了人物的心理,丰富了人物的内涵,使形象更加真实、丰满。] (3)“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结合图画,说说感受。 四.再读全文,升华情感 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悟情。 能用自己的语言把欣赏到的画面描绘出来吗? [再读全文,再现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把全文景象描述出来。不仅是对全文意思的巩固,又锻炼了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总结:乡村条件简朴,但环境优美,夫妇恩爱,孩子勤劳,生活温馨,难怪令人陶醉。你能通过朗读把词中的情趣表现出来吗? 配乐朗读或背诵。 五.课外拓展,激发兴趣 1.背诵这首词。 2.把这首词改编成一篇优美的短文。 3.改编歌曲,用自己喜欢的曲调唱《清平乐?村居》。 4.收集、背诵其他描写童年趣事的古诗词。
练习设计: 1.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2)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3)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2.读了这三首古诗词,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到怎样的乐趣? 3.利用课余时间,读读宋词等经典文学作品,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板书设计: 教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