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危险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概要word版本 下载本文

盐酸 HCl 36.5 Hydrochloric acid

1.别名 氢氧酸,盐镪水,焊锡药水,solution, Muriatic acid 2.危规分类及编号 酸性腐蚀品,GB8.1类 3.规格 工业级(合成盐酸)(GB320—83)加剂级(GB1897—86)总酸度(以HCl计)≥S-31,31%,S-33,33%,S-35,35%。

4.用途 电池、医药、染料、纺织、化肥、冶金、玻璃加工、金属清洗,有机合成、照相制版、陶器、仪器处理、通用试剂等。

5.物化性质 无色至微黄色液体。是氯化氢水溶液。微黄色主要由于含有铁离子、氯和有机物等杂质所形成。工业品分为31%、33%和36%三种,相对密度1.12~1.19。凝固点-17~-62℃。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溶于乙醇和乙醚。在常温下易挥发。

6.危险特性 对大多数金属有强腐蚀性。能与普通金属发生反应,放出氢气而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浓盐酸在空气中发烟,触及氨蒸气生成白色云雾。大鼠吸入LD50:4710×10-6×30min;小鼠吸入LD50:2142×10-6×30min。氯化氢气体或盐酸酸雾刺激性强,能严重刺激眼睛和呼吸道黏膜35×10-6浓度时,短时间接触可出现咽喉痛、咳嗽、窒息感、胸部压迫感;(50~

-6

100)×10时经受不住1小时以上,超过浓度时则可引起喉痉挛和肺水肿;(1000~2000)×10-6时最其危险。浓盐酸对眼睛和呼吸道黏膜有强烈刺激,能引起鼻中隔的溃疡。与皮肤接触,能引起腐蚀性的灼伤。对牙齿特别是门齿可产生酸蚀症。

7.应急措施 消防方法:用碱性物质如碳酸氢钠、碳酸钠、消石灰等中和。也可用大量水扑救。消防人员须穿戴氧气防毒面具及全身防护服。急救:应使吸入蒸气的患者脱离污染区,安置休息并保暖。眼睛受刺激用水冲洗,并就医诊治。皮肤接触先用水冲洗。严重者须就医诊治。误服立即漱口,急送医院救治。(不应使用催吐方法)。

8.储运须知 包装标志:腐蚀品。包装方法:(Ⅱ)类。耐酸坛外木格箱或塑料桶,或玻璃瓶外木箱内衬垫料。也可用硬氯乙烯槽车装运。储运条件:储存于石棉瓦或玻璃瓦货棚下,使用耐盐酸地坪。不可与硫酸、硝酸混放。不可与碱类、金属粉末、氧化剂、氰化物、氯酸盐、氟化物、遇水易燃物品共储混运。操作人员应穿戴耐酸防护服,包括兜帽、眼镜和面罩等防护器具。在有吸入氯化氢蒸气危险的地方,应戴氯气防毒面具。库外应装有水龙头,并备有中和剂。泄漏处理:处理泄漏物时须穿戴防护用具和防毒面具。将地面洒上碳酸氢钠,用水冲洗,经稀释的污水放入废水系统。

高锰酸钾 KMnO4 158.0 Potassium permanganate

1.别名 过锰酸钾,灰锰氧,chamleon mineral pruple salt No.1490;IMDG CODE 5173页,5.1类。

2.危规分类及编号 氧化剂。GB5.1类51048,UN No.1490;IMDG CODE 5173页,5.1类。

3.规格 工业级(GB1608—86)含量≥99.3%,食品添加剂(GB2513—81)含量≥99.3%;试剂级(GB643—77)含量≥优级纯99.5%、分析纯99.5%,化学纯94%。

4.用途 氧化剂、杀菌剂、漂白剂、除铁剂、除臭氧剂、金属着色、分析试剂、医药、糖精、消毒剂、防腐剂、除臭剂和解毒剂等。

5.物化性质 深紫色有金属光泽粒状或针状结晶。味甜而涩。相对密度2.70。分解温度200C。溶于水呈深紫红色溶液。稍溶于甲醇、冰乙酸、丙酮和硫酸。遇乙醇、过氧化氢分解。

6.危险特性 强氧化剂。遇硫酸、铵盐或过氧化氢能发生爆炸。与某些物质,如甘油、乙醇能引起自燃。与有机物、硫、磷、还原剂、易燃物等强烈反应,发火甚至爆炸。遇可燃物失火能助长火势。误服会中毒。能使口腔、咽喉及消化道迅速腐蚀。口服1%高锰酸钾溶液可出现口烧灼感、恶心、呕吐、上腹疼痛;2%~3%溶液可导致口咽肿胀、说话吞咽困难;口服4%~5%溶液或用水冲服高高锰酸钾结晶者。口唇黏膜呈棕黑色、肿胀糜烂、剧烈腹痛、呕吐、血便、休克,最后死于循环衰弱。高锰酸钾腐蚀性致死量5~19g。粉尘能刺激眼睛和皮肤。稀溶液有刺激性,浓溶液有腐蚀性,使皮肤、黏膜变质。大鼠经口LD50:1090mg/kg;小鼠皮下LD50:500mg/kg。

7.应急措施 消防方法:用大量水灭火。急救:应使吸入粉尘的患者脱离污染区,安置休息并保暖。眼睛受刺激用水冲洗,严重者须就医诊治。皮肤接触先用水冲洗,再用肥皂彻底洗涤。误服立即漱口,急送医院诊治。

8.储运须知 包装标志:氧化剂。包装方法:(Ⅱ)类。玻璃瓶外木箱内衬垫料或白铁桶。。储运条件:储存于阴凉、通风、干燥的仓间内。远离火源和热源,避免阳光直射。与有机物、甘油、强酸、氯酸盐、硝酸盐、过氧化氢、可燃物、还原剂和铵盐隔离储运。避免存放在木质地板上。搬运时轻装轻卸,严防撞击、震动、磨擦。泄漏处理:将地面泄漏物立即清除,用水冲洗多次,并用湿布擦净,以免干燥后遇有机物如纸张、木材、纤维等引起燃烧。经稀释的污水放入废水系统。

硝酸 HNO3 63.0

Nitric acid

1.别名 氢氮水,硝镪水,Aqua fortis, Hydrogen nitrate, Azotic acid 2.危规分类及编号 酸性腐蚀品,GB8.1O类81002。UN No.2031,IMDG COED 8195页,8.1类。

3.规格 工业级,浓硝酸(GB337—84)含量≥一级品98.2%,二级品97.2%,试剂级(GB626—78)含量%优级纯、分析纯,化学纯65.0%~68.0%。 4.用途 是一种用途极广的重要化工原料之一,广泛地用于化肥、国防、冶金、化工、染料、制药等工业。

5.物化性质 透明、无色或带黄色有独特的窒息性气味的腐蚀性液体。遇潮气或受热分解而成有刺鼻臭味的二氧化氨。相对密度1.503(20℃)。熔点—41.59℃,沸点83℃。熔点—37.68℃,68%硝酸,沸点20.5℃,相对密度-1.4,(20C),硝酸化学性质活泼、能与多种物质反应,它是一种氧化剂,它可腐蚀各种金属和材料(除铝和特殊的铬合金钢)。浓硝酸在长期储存后(尤其是在光线照射下),会分解释出二氧化氮。

6.危险特性 不燃。能与多种物质如金属粉末、电石、硫化氢、松节油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与可燃物、还原剂和有机物如木屑、棉花、稻草或废纱头等接触,引起燃烧。并散发出有毒的棕色烟雾。与硝酸蒸气接触很危险。硝酸蒸气中,除本身外,含有多种有毒的氨氧化物。大鼠吸入LD50:49×10-6×4h。蒸气对眼睛、呼吸道等的黏膜和皮肤有强烈刺激性。蒸气浓度高时可引起肺水肿。对牙齿也具有腐蚀性。如果皮肤沾上液体,可引起灼伤,腐蚀而留下瘢疤。接触硝酸部位的特征是变为局部黄染。而浓硝酸腐蚀可达到相当深部。如果误咽,对口腔以下的消化道可产生强烈的腐蚀性烧伤,严重时发生休克致死。人在低于30mg/m3左右时未见明显的损害。吸入可引起肺炎。

7.应急措施 消防方法:用水灭火,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护服。急救:应使吸入蒸气患者脱离污染区,安置在新鲜空气处,休息并保暖。严重的须就医诊治。万一溅入眼睛,要用大量水冲洗15分钟以上,严重者须就医诊治。皮肤沾染要离开污染区,脱去污染衣物,用大量水冲洗。如有灼伤须就医诊治。误服立即漱口,急送医院救治。

8.储运须知 包装标志:腐蚀品。副标志:毒害品。包装方法:(Ⅰ)类。玻璃瓶外木箱内衬垫料,耐酸坛外木格箱,铝桶或不锈钢桶装。储运条件:储存处要和其他仓间隔离,良好通风避光,并远离热源。用耐酸地坪。大量储存地要有围墙或门栏,以防万一漏出时向外扩散。并备有中和剂。储库外要备有消防龙头、水源和氧气防毒面具,以应急救。与氧化剂、金属粉

末、电石、硫化氢、碱性物质、松工油、有机酸以及各种可燃物(如木屑、稻草、纸张、废纱头等)、有机物和易氧化物相隔绝。操作人员应穿戴防护服(包括对眼睛、脸、手和臂的防护),要用耐酸材料制成。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撞击、震动、斜倒。硝酸是挥发性酸,不宜久储。泄漏处理:对泄漏物处理须戴好防毒面具和手套。一旦泄漏立即用水冲洗。如大量溢出,则工作人员均要撤离储库,用水或碳酸钠中和硝酸,稀释的污水PH值降至5.5~8.5后放入废水系统。

硝酸钾 KNO3 101.1 Potassium nitrate

1.别名 土硝,火硝、硝石、钾硝,Niter, Nitre, Salt peter

2.危规分类及编号 氧化剂。GB5.1类51056。UN NO.1486;IMDG CODE 5171页,5.1类。

3.规格 工业级(GB1918—86)含量≥一级品99.5%,二级品99%。 4.用途 焰火、炸药、肥料、分析试剂、玻璃、冶金、氧化剂、食品保存、医药、肉制品的着色剂、金属热处理、催化剂等。

5.物化性质 无色透明结晶或白色颗粒乃至结晶性粉末。有冷感和刺激性咸味。相对密度2.11。熔点338℃。400℃时分解。释出氧气。折射率1.335。易溶于水、液氨及甘油。不溶于无水乙醇与乙醚。

6.危险特性 强氧化剂。与可燃物接触能助长火势。与还原剂、炭末、硫及钛、锌等金属粉末接触能引起着火或爆炸,燃烧时火焰呈紫色。燃烧后产生有毒和刺激性的氮氧化物气体。毒性较低,但长期持续吸收可引起胃肠炎等。家兔经口LD50:1.166g阴离子(NO3)/kg。

7.应急措施 消防方法:用水、砂土灭火。急救:皮肤沾染用水冲洗,再用肥皂彻底洗涤。误服立即漱口、催吐,送医院救治。

8.储运须知 包装标志:毒害品。包装方法:(Ⅱ)类。棕色玻璃瓶外木箱或纤维箱内衬垫料。储运条件:储存于阴凉、通风、干燥的仓间内。远离热源、火种、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容器受损。泄漏处理:收集残物后,污染地面用水冲洗。经稀释的污水放入废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