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优课]2017届语文一轮教学案:专题9第4讲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含解析)完美版 下载本文

业绩无继的感慨。第二首诗写的是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解析 回答此题,首先要读懂全诗大意,先分析两首诗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生感悟,然后抓住题干中“人生感悟的差异”一语,对两首诗中抒发人生感悟的诗句进行分析,最后才归纳作答。第一首张说的《邺都引》,是作者纵观魏武帝曹操建功立业的雄壮历史和身后遭遇时,联想自己被奸佞小人攻讦的现实,不禁感慨万千而写的。写得激情奔涌,慷慨悲壮,但诗情又紧扣缅怀魏武的题旨,做到诗情恣肆而有节制,思想内蕴而易外传。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整首诗篇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着读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诗人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

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柳宗元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 机心[注]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注] 机心:这里指在意宦海沉浮,仕途得失之心。

有人认为,诗歌尾联“机心久已忘”是诗人故作旷达之语,你认为呢?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机心久已忘”确是诗人故作旷达之语。尾联说,诗人很久以来已不在意宦海沉浮、仁途得失,麋鹿见了诗人为什么还要惊恐呢?诗人通过对麋鹿的质疑来写自己无“机心”,这正反映了他久居穷荒之地而无可奈何的心情。诗人在前三联集中笔墨写凄凉荒寂之景,衬托了其内心浓郁的落寞孤愤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中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本诗前两句点明时令,中间四句写一路所见,四句诗处处围绕着一个“荒”字,诗人身临凄凉荒寂之境,触动内心落寞孤愤之情。这时又见一只受惊的麋鹿,从身旁奔驰而去。末句麋鹿

之惊,不仅把前面景物带活了,而且意味深长,含蓄蕴藉,是传神妙笔。诗人故作旷达之语,其实正好反映了他久居穷荒而无可奈何的心情。

4.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回答问题。

[中吕]山坡羊 长安怀古

赵善庆

骊山横岫,渭河环秀,山河百二还如旧。狐兔悲,草木秋;秦宫隋苑徒遗臭,唐阙汉陵何处有?山,空自愁,河,空自流。

[中吕]山坡羊 骊山怀古

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有人说,两首怀古小令慨叹人生无常,思想消极遁世。请你结合相关诗句进行简略评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两首怀古小令都有怀古伤今的慨叹,但表达的思想却不完全相同。《骊山怀古》批判了封建统治者的奢侈行为和为争夺政权而残酷厮杀的行径,“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我们可以看作这是对封建王朝的一种诅咒,更是对封建社会历史的规律性的概括。《长安怀古》在抒发兴亡之感的同时夹杂着作者对人生无常,瞬息即逝,山河依旧,人事全非的消极遁世思想。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时,抓住诗歌的不同点,找出思想感情的不同。

易错题一:鉴赏诗歌形象要归纳、分析 [例]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解1]

[错解2]

[错因分析] 错解1对人物形象特点概括不当,嗜酒不是性格特点,嗜酒表现的是陈居士的洒脱;错解2答案过简,没有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特点,只是笼统地进行概括。

[正解] 本类试题应该首先概括出形象的特点,然后结合诗歌对每个特点进行逐个具体分析。

[答案] ①行为洒脱 ②情趣高雅

①“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②“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心得体会]

易错题二:鉴赏诗歌语言谨防“遗漏要点”

[例]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送邹明府游灵武

[唐]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 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解1]

[错解2]

[错因分析] 错解1未能指明表达技巧,而错解2写出了表达技巧,但又遗漏了对表达效果的分析。

[正解] 本题的答案应该包括对“藏”“透”两字的字面意思的解读,表达技巧的解说,表达效果的解说三部分。

[答案] ①“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②“透”字,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

[心得体会]

易错题三:鉴赏诗歌表达技巧需有条理、完整

[例]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的题目。

采桑子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全词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解1]

[错解2]

[错因分析] 错解1,该答案表达的层次不清晰,缺乏逻辑性;错解2对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无中生有,曲解了诗意。

[正解] 解答本题应该首先点明表达技巧,即哪是实写,哪是虚写;然后对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解读。拟写答案时要注意答案的层次和条理,答案的构成不能缺少。

[答案] 全词实写群芳凋谢后西湖的暮春景象,虚写过去湖上游乐的盛况,表达了作者繁华喧闹消失后既觉有所失的空虚,又觉获得宁静,无所牵挂的闲适的心情。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