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研究性教学模式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运用 下载本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谈研究性教学模式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运用

作者:李 亮

来源:《教师·综合版》2008年第06期

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研究性学习以一门“独立的课程”而存在,它以学科教学为基础,是学科教学发展的需要。普通高中开设的美术鉴赏教学,是强化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鉴赏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因此,美术鉴赏在具体要求上,比美术欣赏有更高要求。曾比较过两位美术教师对八大作品的分析,从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中引发思考:

案例一:一位美术教师在教学朱耷的《荷花水鸟图》(见图1)时,花大量时间向学生介绍朱耷作品的构图、用笔和用墨上,并向学生介绍这幅画构图上采用“多中求少”的取景方式,意图让学生了解画面上每一景物,其造型粗犷简练,物体形象高度概括,笔法干净利落,是一幅富有个性的艺术作品。

案例二:另一位美术教师在分析朱耷的《荷花水鸟图》时,却是从画家的个人经历及所处的历史背景着手。先让学生课前了解朱耷的相关身世,体会朱耷作为明朝宗室在清兵入关后国破家亡之痛。然后结合作品向学生设疑:朱耷的人生境遇与他的艺术格调之间有何联系?学生带着问题自主欣赏、讨论、师生交流:画中的水鸟造型生动,一脚收回,一脚弯曲地站于孤石,神态孤寂凄清。通过分析,得出朱耷所处的时代和遭遇,造成了他的艺术是 “墨点无多泪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点多”的格调。学生由此领会美术作品能深刻反映艺术家的思想、价值观及表现手法、艺术风格。最后,教师向学生介绍中国画的观察方法是心、性、情相结合,获得鉴赏中国画的方法。 第二位老师的采用有研究性教学显然更能吸引学生。而传统欣赏课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忽略了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体验和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研究性教学模式是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类似研究的情境或途径,学生动手收集、分析、判断大量材料,进行积极地探索、发展和体验的一种教学模式。那么,运用研究性教学法于美术鉴赏课堂,能否改变教师讲、学生记的灌输式教学?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能否更好地运用经验对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判断并由此产生审美观念?下面,结合高中实验教材《美术鉴赏》(湘版)第三单元第三课《托物寄情》一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效,阐述研究性教学法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运用。

案例三:《托物寄情》教学设计及教学分析:

教材简析:教材主要涉及美术与自我的关系,即艺术家个人经历造成的内心世界如何在其美术作品中体现。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掌握视觉艺术作品中象征和隐喻手法的使用,掌握基本美术欣赏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能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讨论,丰富视觉审美经验,发展美术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教学方法:运用研究性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思考能力,把需要讲解的内容适当安排在讨论过程中。 教学程序: 1.导入

借助图像和问题创设教学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诱发探究。

提问1:谁知道中国传统绘画题材中的“四君子”?为什么称它们为“君子”? 探究2:“四君子”题材除了在绘画中较多运用,在其他美术门类中有运用吗? 除了绘画作品之外,“四君子”题材也是家具等物品的装饰母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讲授

(1)观赏图片:《墨梅图》(见图2)。

①提问:梅花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作者要画成“墨梅”? 画面上除了梅花之外,还有许多文字,这些文字能否提供些信息?

②提问:是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这样画?王冕这样称赞梅花具有什么样的特殊含义? (2)图片欣赏:《墨兰图》(见图3)。

提问:图中的兰花有什么特殊之处?是否具有人格象征的含义?

(3)图片欣赏:《墨葡萄图》 《大树风号图》 《安晚帖》(见图4、图5、图6)。 提问:联系图中的题画诗,它们各自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小结:每幅画都表达了作者独特的情感。 从教材中可以看出,借用传统的视觉图式不会束缚美术家的自我,相反,几乎没有人能够自己发明一套完全独创的视觉符号。 3.分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