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菌酶的提取分离和纯化实验报告 - 图文 下载本文

苏州科技大学生物实验中心学生实验报告 生物工程综合实验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1.蛋白浓度实验结果

(1)蛋白质标准曲线的绘制

管号 0.1mg/mL标准蛋白液 (mL) 蒸馏水 (mL) 考马斯亮蓝 (mL) 蛋白质含量 (μg/mL) OD595

1 0 1.0 4 0 0 2 0.2 0.8 4 20 0.222 3 0.4 0.6 4 40 0.434 4 0.6 0.4 4 60 0.648 5 0.8 0.2 4 80 0.802 6 1.0 0 4 100 0.948

(2)待测样品蛋白浓度测定

管号 蛋白质待测样品提取液 (mL) 蒸馏水 (mL) 考马斯亮蓝 (mL) OD595 蛋白质含量 (μg/mL)

E1 0.1 0.9 4 2.374 244.07 E2 0.1 0.9 4 1.009 101.88 E3 0.1 0.9 4 0.038 E4 0.1 0.9 4 0.972 98.03 0.74 苏州科技大学生物实验中心学生实验报告 生物工程综合实验

分析:由图中数据与制作的蛋白质标准曲线的样品比较可知,经过处理后,E1,E2的蛋白质的含量的

数值急剧下降,到E3已经几乎趋于0,可表明溶菌酶粗提取的过程中已经除去了大量的杂蛋白,得到了进一步分离纯化后的蛋白质。

2、酶活力实验结果

酶活力测定结果

时间 E1 E2 E3 E4

A0s 0.682 0.625 0.685 0.822 A180s 0.625 0.585 0.661 0.537 酶的活力单位数 19 13.3 8 95 根据实验所得的E1 ~ E4各样品,汇总结果如下表所示

样品 E1 E2 E3 E4 体积ml V1=57.5 V2=134.8 -- V4=4.2 蛋白浓度总蛋白酶活力比活力总活力U mg/ml 0.244 0.102 0.00074 0.098 mg 14.03 13.75 ---- 0.41 u/ml 31 13.3 8 95 u/mg 127.0 130.4 ---- 973.2 1782.5 1792.8 ---- 399 回收率% 100% 100.5% ---- 22.4% 提纯倍数 1 1.03 ---- 7.66 分析:由上述数据可知,吸光度值总体呈下降趋势,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杂蛋白提纯后,样品E4的酶

活力和比活力较先前的E1和E2有了极大的增长,说明经过提纯后,所需要的酶活性增加,但总活力下降,说明溶菌酶的纯度比较好。

苏州科技大学生物实验中心学生实验报告 生物工程综合实验

3、电泳实验结果

分析: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可根据不同蛋白质分子所带电荷的差异及不同迁移率将蛋白质分离成若

干条区带,如果分离纯化的样品中只含有同一种蛋白质,蛋白质样品电泳后,就应只分离出一条区带。SDS能够和蛋白质分子结合成复合物,掩盖了各种蛋白分子间天然的电荷差异,各种蛋白质 SDS复合物在电泳时的迁移率,不再受原有电荷和分子形状的影响,只与分子量有关,这种方法常用来鉴定蛋白质分离样品的纯化程度。根据以上原理和上述图片,可观察到,本组所在的11-15泳道,11泳道为标准品,15泳道为样品E1,12到14泳道依次为样品E3,E3,E4,由于人为操作问题导致12-15泳道的结果不是特别清晰,但是仍然能比较蛋白质分子量的大小。

4、回收率与提纯倍数实验结果

样品 E1 E2 E3 E4 体积ml V1=57.5 V2=134.8 -- V4=4.2 蛋白浓度总蛋白酶活力比活力总活力U mg/ml 0.244 0.102 0.00074 0.098 mg 14.03 13.75 ---- 0.41 u/ml 31 13.3 8 95 u/mg 127.0 130.4 ---- 973.2 1782.5 1792.8 ---- 399 回收率% 100% 100.5% ---- 22.4% 提纯倍数 1 1.03 ---- 7.66 分析:从E1到E4阶段,回收率下降,提纯倍数升高,说明在提纯过程中由于人为操作问题,离子交

换层析柱底部损坏,导致蛋白质大量流失,所以回收率较低,但是提取的纯度比较高。

苏州科技大学生物实验中心学生实验报告 生物工程综合实验

五、结论与讨论

由于溶菌酶比较稳定,分子量、等电点等与蛋清中其他蛋白质有较大差异。因此可以利用常规方法的科学组合分离得到纯度较高、活性较强的溶菌酶。本实验所采用的从鸡蛋中提取溶菌酶的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廉、分离周期短、溶菌酶纯度高。但由于各个实验的要求比较严格,所制得的溶菌酶过程中易因为各种原因而受到损失,实验误差比较大,因此还需要继续研究更为适合规模化生产,提取纯度更高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陈钧辉主编 《生物化学实验》第四版

[2]生吉萍,申琳,范蓓等.蛋清溶菌酶的提取分离与活性研究[J].中国食品学报,2003,(z1):10-14.DOI:10.3969/j.issn.1009-7848.2003.z1.003. [3]李鹤,马力,王维香等.溶菌酶的研究现状[J].食品研究与开

发,2008,29(1):182-185.DOI:10.3969/j.issn.1005-6521.2008.01.057. [4]石渊渊.生物化学实验指导[M]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5]陈慧英,吴晓英,林影等.溶菌酶分离纯化方法的研究新进展[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3,19(4):356-358.DOI:10.3969/j.issn.1006-8783.2003.04.025.

[6]李桂英,张尚桓,郭学弟等.溶菌酶的提取[J].食品科学,19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