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高考历史科总复习导言-模板 下载本文

1995年高考历史科总复习导言

1995年全国普通高考的命题改革,对历史学科来说,将是十分重要的一年。首先,除上海市外,全国 其他省市区全部实行“3+2”的考试模式,因此高考命题的人力、精力投入将更加集中,这有利于加强命题 改革的力度,进一步提高试题水平和质量;其次,历史科的考试范围有较大幅度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和高中教 学内容的调整相适应的,同时也是第一次把命题考查的知识内容限定在高中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范围之内;第 三,考试中心在总结前几年命题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对高考历史科的《考试说明》进行了必要的修订,除了对 考查的知识范围及其各部分比例作了相应调整外,还对要考查的学科能力作出重新表述和阐释;等等。上述这 些变化,在客观上增加了高三历史教学的负担和备考复习的难度。因此,如何适应高考形势的新变化,有效地 预测和把握1995年命题改革最新趋势与考查范围、能力要求、试题难度等,以及如何有效地增强高考复习 的针对性和教学效率,使更多的学生在牢固掌握历史知识体系的同时提高其学科能力,并取得理想的高考成绩 ,就成了广大高中历史教师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拟围绕上述几个问题,发表一点参考性意见。 关于考查的知识范围

国家教委在关于199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范围的《通知》里明确宣布:历史科范围是1 990年颁发的《全日制中学教学大纲(修订本)》,其中的初中教学内容和高中世界古代史不作要求。这就 是说,1995年高考历史科的考试范围全部为现行高中历史教科书的内容,即高中中国古代史、高中中国近 代现代史和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其中高中中国古代史和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是第一次全部列入考试范围。1 995年历史科《考试说明》的修订,也体现了上述变化。

中国古代史的内容同以往比较变化不大,主要是增加了封建社会各个时期的哲学、宗教、教育、体育、史 学等文化史方面的知识。其中哲学、宗教和教育史方面的内容比较重要。进行文化史的教学,要注意把各个时 期的文化现象及其成就放到当时的哲学中去考察,重在使学生理解这些文化现象的内涵及其与当时社会政治、 经济的关系。

中国近代现代史的内容特别是教科书的体例结构和以往相比变化较大。主要是:现代史部分(即中华人民 共和国史)和文化史的内容所占比例成倍增

加;近代史部分大都将原初中教科书的2至4章合并为一章,如上 册的第五章“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第十章“大革命的兴起和失败”、下册第二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等等;现行高中教科书的体例结构和教学大纲的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部分所列内容要点也不够吻合,其中的 近现代文化部分现行教学大纲还不能全部容纳进去;现行教科书的信息量大大增加,课文字数超过原初中教科 书一倍多;由于考虑到和初中课本衔接与区别,高中课本中有不少重要历史内容被省略,从而显得高中教科书 自身的知识体系不够完整,这在客观上增加了教学与考试命题的困难;尤其突出的是,课文分为正文部分和阅 读部分(即大、小字),而二者在知识层次上没有严格的界限,致使教师在教学中感到难以把握。关于大小字 的教学要求,在教科书的使用说明里虽曾明确表示:正文部分为基本要求,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阅读部分 为学生阅读参考内容,不作统一要求。但这只是对高中教学的一般水平要求,是毕业会考和教学评价的标准要 求,对高考这种选拨性考试是不适用的。同时,由于正文部分对史实的叙述往往比较概括和笼统,而阅读部分 则比较具体和实在,不少阅读内容还是正文的阐释或具体补充,所以,在教学中要想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正 文部分,往往离不开阅读内容。因此,高考命题要科学地考查考生对中国近代现代历史基本知识掌握的情况及 其相应的学科能力,是不可能也无法回避小字的,这也包含课文中的某些注释。但是,本文认为,命题专家在 对待教科书的大小字问题上,会充分考虑目前高中历史教学的实际,持比较谨慎的态度,这就是在保证有效考 查学科知识结构和学科能力的前提下,以大字为主;大字不足,小字来补。 世界近代现代史的内容同以往没有什么变化。但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及教科书的相对稳定性 ,致使现行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教科书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或缺陷。这主要是教科书所叙述的学科知识体系不够 完整,不能全面反映世界近代现代历史的基本轮廓;不少重要史实有缺漏,有的观点存在着片面性甚至已经过 时,或者割断了历史发展的过程,或者掩盖了历史事物的本来面目。所有这些问题,都影响着教科书的科学性 和权威性。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弥补上述不足,强调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科学性,注重挖掘重要历史事 实的内在,弄清重大事件的前因后果,纠正原教科书中某些观点或评价的偏颇,给学生以真正科学的历史 知识。 关于历史科学科能力要求

1992年国家考试中心首次印行的高考历史科《考试说明》明确指出: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和中学历史 教学的目的和要求,高考历史科在考查考生所学历史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其学科能力。据此,正式提出了历 史学科的10项能力要求:(1)再认再现重要历史事实。(2)通过历史现象初步理解辩证唯

物主义和历史 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概念或观点(如:原因和结果,共性和个性,形式和内容,现象和本质,主要矛盾和次要 矛盾,继承和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阶级和阶级斗争,人民群众及个人在历史中的 作用等);初步掌握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说明历史现象。(3)从历史材料中最大限 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或从中选取某些有效信息支持特定论点。(4)运用所学知识,区 分历史材料中的客观事实和主观见解,并指出其立场、时代局限或社会偏见。(5)分析不同的历史材料,得 出正确的结论。(6)依据历史事实对某些观点进行论证。(7)比较历史事件中历史现象的异同。(8)评 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9)叙述历史现象产生、发展或消亡的过程并概括其原因。(10)作出文字准确 、条理清楚的有述[(1)]。10条能力的提出,不仅为高考命题如何考查能力提供了较为具体的可操作的 依据,大大增强了学科能力考查的力度及其针对性和有效性,而且为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科能力提供了重 要的理论依据,并大大刺激了中学历史教学加强能力培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推动了教学改革,促进了教学质 量的提高。同时,也引起广大历史教育工作者和科研人员对学科能力问题的高度重视,许多专家从不同角度和 侧面进行了思考和探讨[(2)],推动着历史学科能力的研究不断深入。

考试中心在修订1995年《考试说明》时,认真总结了近3年高考命题经验、教学实践经验以及理论研 究成果,对历史学科能力的表述作了较大调整,意在进一步提高其科学性、逻辑性、层次性、可操作性以及中 学教学的可接受性。修订后的历史科《考试说明》强调:根据选拔性考试的要求,在考查历史知识的同时,注 重考查运用历史思维方法和已有知识解决有关历史问题的能力。新的《考试说明》尽可能按照历史学科能力的 实际表现形态,将能力要求归纳为4个方面进行表述,这就是:①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②历史阐释能 力;③材料处理能力;④文字表达能力。

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确切地说,应该是再认、复述历史知识。这主要是对记忆能力特别是理解记忆能力 的要求。再认、复述历史知识可以包含两个层次的要求,一是再认、复述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结 论,这些是教科书中比较具体的、微观的和个别的历史结论,包括每个具体的重要人物、地点、年代、事件、 典章制度和其他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评价、观点等等,要求考生要尽可能理解这些知识的内涵,认识这些 事物的本质,并达到牢固记忆的程度。第二个层次是再认、复述历史发展过程的阶段特征和基本线索,这是比 较概括的、宏观的和系统的历史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掌握重要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及历史概念之间的内在联 系,掌握教科书所展示出的较为完整的历史